曾中華
保守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易使患者出現泌尿系感染、墜積性肺炎及壓瘡等并發癥,而上述并發癥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使得其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故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予以手術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手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不僅能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發生,還利于患者盡早恢復功能鍛煉[1]。本研究對我院 46 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予以解剖型鎖定鋼板手術治療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 2008 年 12 月~2010 年 12 月來我院就診的 92 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其中男 64 例,女 28 例;年齡 27~79 歲,平均(56±3)歲;根據Evans的分類方法[2],分為Ib型 20 例、Ic型 36 例、Id型 18 例、II型 18 例;致傷原因:車禍傷 24 例,摔傷 68 例;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手術前均予以常規的牽引治療,待生命體征平穩后再予以手術治療,排除手術禁忌證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 46 例采用解剖鎖定鋼板治療,對照組 46 例采用普通鋼板治療,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以及骨折類型等方面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待麻醉成功后,墊高患側髖部,在髖外側做弧形切口,充分顯露骨折部位,待準確復位放置解剖加壓鎖定板,通過鋼板的近端小圓孔,用克氏針行將鋼板臨時固定,在位置滿意后,用骨鉗充分貼附板遠端與骨干,于鋼板近端沿斜孔鉆入股骨頸 3 枚導針,經過透視顯示位置滿意后,行松質骨鎖釘植入,按序植入其余鎖釘,根據情況可選用加壓釘,骨缺損者給予充分植骨,用洗必泰、生理鹽水沖洗切口,放置負壓引流管予以負壓引流,將切口逐層進行縫合。
1.2.2 術后處理 術后抬高患肢,按規定予以抗生素,并持續進行內科對癥治療。術后 24 h內對患肢的肌肉進行收縮鍛煉,術后第 2 d對患膝關節、踝關節進行不負重的功能鍛煉,術后第 3 d進行適當的股四頭肌舒縮鍛煉,待患肢軟組織腫脹消失、切口愈合良好后,在雙拐的輔助下行下地不負重鍛煉,定期復查X線片,待骨折愈合后行負重行走,然后行無拐行走。
1.3 效果評價標準 根據Kudernam的評分標準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定,優為>16 分,良為 13~16 分,可為 9~12 分,差為<9 分,其中評分的內容包括局部疼痛、髖關節活動范圍和步態[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對計數數據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 92 例患者經治療后,觀察組優良率為(91.3%)明顯高于對照組(63.0%)(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觀察組骨性愈合時間為 4~5 個月,平均(4.3±0.2)個月,對照組為 5~6 個月,平均(5.1±0.4)個月。觀察組取出內固定時間為 1.5~2.0 年,平均(1.7±0.1)年,對照組為 2.0~2.5 年,平均(2.3±0.2)年,兩組比較差異均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隨著車禍傷、外力傷等發生率的升高,股骨粗隆間發生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升高。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若予以保守治療,則易因長期臥床,使得骨折預后不甚理想,且長期臥床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內固定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其逐漸被臨床所運用[4]。在臨床治療中,內固定的種類很多,但是其各有利弊。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以生物力學”向“生物學為主兼顧生物力學”的轉變,使得其對骨折局部的循環狀況提出了新的要求。鎖定鋼板不僅固定牢靠,還能讓骨折端愈合的生物學環境得到較好的保護,讓原始血腫中含有骨痂生長的骨基質得到保存,從而促進骨痂的生成[5]。骨折治療時,需讓骨折穩定與軟組織的完整達到一定的平衡。故在術后予以功能健康鍛煉時,需術后 24 h予以患肢肌肉收縮鍛煉,術后第 2 d對患膝關節、踝關節進行不負重的功能鍛煉,術后第 3 d進行適當的股四頭肌舒縮鍛煉,待患肢軟組織腫脹消失、切口愈合良好后,在雙拐的輔助下行下地不負重鍛煉。其具有以下優點:改善關節軟骨的營養、緩解局部疼痛、加快關節與附屬軟組織的修復及促進分化型細胞向關節軟骨細胞的轉化[6]。
本研究中 92 例患者經治療后,觀察組優良率為(91.3%)明顯高于對照組(63.0%)(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骨性愈合時間及取出內固定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因此,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予以股骨上端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為一種較理想的手術方式,值得臨床推廣。
[1]王慧聲,朱永,趙艷邦,等.DHS和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J].當代醫學,2012,18(12):48-49.
[2]Kim WY,Han CH,Park JI,et al.Failure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ixation with a dynamic hip screw in relation to pre-operative fracture stability and osteoporosis[J].Int Orthop,2001,25(6):360-362.
[3]劉文庚.DHS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評價[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6,24(2):219-220.
[4]南軍,苗旭漫.滑動加壓理念在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和發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7,15(24):1882-1884.
[5]郭文廣,丁國良,韓唯杰.脛骨平臺骨折的手術治療[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7,23(2):131-132.
[6]Tang Z,Yang H,Chen K,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 volar anatomical plates versus locking plates for volar Barton's fractures[J]. Orthopedics,2012,35(8):119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