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婕
【摘要】實訓基地是旅游英語專業進行實地實踐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障。本文從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入手,對高校旅游英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和功能進行分析,對旅游英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提出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英語;實訓基地;建設
高校旅游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因此高校旅游英語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旅游院校在專業設置上和教學體系中必須考慮實踐性課程的開設和相關實訓基地的建設。旅游英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技能、專業意識、職業道德,了解和熟悉行業規律,還要通過實訓基地系統化的訓練技能,逐步掌握就業崗位所需的關鍵技術和職業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專業基本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訓練的有機結合。
一、實訓基地概念
首先,實訓不同于一般意義的實驗、實習,它突出了職業能力的訓練,具有實驗中“學校能控”、實習中“著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術性”的特征。實訓基地是指在職業教育中配合理論教學而設置的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保證學生掌握一定職業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統一體,包括場所、設備、教學指導人員、教學計劃等等,是職業教育的基本硬件,是實施職業技能訓練的保證。旅游類專業的實訓基地,就其內涵來說,是指學校圍繞旅游行業或崗位群的技能要求而設立的系統技能訓練場所;就其外延來說,主要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兩大類。
校內實訓基地是指設在學校內部以學生訓練為主,又緊跟現代生產、服務、管理發展等社會需求的實踐訓練場所,作為課堂外技能實踐的補充。校內實訓基地必須具有培訓受訓者職業技能能力的功能、社會服務功能和研發功能。
校外實訓基地是指學校通過與旅行社、酒店、餐飲企業及旅游景區(點)簽訂協議,由旅游企事業單位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滿足學生頂崗實訓需要的校外實訓基地。例如,我校與上海如家快捷酒店、鄭州裕達國貿酒店達成校外實訓協議,學生可以直接在酒店實習,通過在旅游真實情境中的實習,體驗、處理、解決旅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將旅游理論運用于旅游實踐的能力。校外實訓基地能夠加強推進校企合作,調動企業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二、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一)實訓內容陳舊
當今社會的發展迫切需要實踐類的課程與時俱進。而目前許多高校使用的實訓內容過于陳舊,更新較慢,并且與理論教材內容重復較多。現用的實訓教材適合學生實際較為匱乏。實訓教材編寫的隨意性較強,缺乏權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實訓質量難以保證,培養不出有實踐動手能力強的人才,嚴重抑制了高校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創造性,阻礙了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實訓教材的改進問題顯得十分迫切。
(二)實訓基地建設經費不足
對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實訓基地建設經費投入較少,儀器設備在數量、質量和種類上嚴重滯后。現有的教育觀念導致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屢見不鮮,基礎課和專業課占用時間較多,而實踐實訓課占用時間較少。經費投入不足,實訓基地環境氛圍建設無法與旅游企業實際相適應,實訓設備數量少、設備舊、規模小,學生無法真實或模擬地完成職業實訓,造成學生動手能力差,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實際要求。
(三)實訓基地的師資能力較弱
實訓教師多是高校中承擔對應理論課程的教師,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對實訓經驗多停留在原有的理論教學上,缺乏實際的實訓技能培養教學法的研究和提高自身實訓技能的動力,無力承擔教師知識更新的任務。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對實訓基地的作用認識不足,在安排教學計劃時,仍然將理論教學置于首要位置,實訓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補充,有的即使安排了實訓教學,但在實訓的過程中,學生處于松散的狀態,實訓的效率很低。所以,高校非常缺乏這種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訓知識的雙師型教師。
(四)實訓基地建設中企業參與度不夠
企業的生存是以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而高等院校與企業合作目的是進行旅游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企業與高校合作,最大的矛盾是企業認為參與校企合作沒有經濟效益,還要浪費人力成本。而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訓,由于缺乏經驗,很難勝任工作,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還會給企業的正常工作帶來不便。所以讓企業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校企合作中,就要本著雙方互惠互利的原則進行協商,達到“雙贏”的目的。
三、實訓基地建設的對策
(一)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為了培養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知識的雙師型人才,要加強現有教師的實訓觀念,使其認識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同時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著手制訂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對每一位實訓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作到定方向、定目標、定措施,并根據教師的情況和發展及時加以調整。每一位實訓教師要確定階段目標,包括在實訓基地建設中作用、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得、指導實踐教學任務、參與技術設備創新和科研課題、撰寫論文等;派遣實訓教師到生產單位實踐等,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
(二)加強校企合作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效益是企業追求的最大目標。從企業的立場出發,企業應該樹立正確的企業發展觀,高校逐漸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高校和企業要共同協商合作,逐漸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能夠給企業帶來長期效益。企業接受實訓學生,既為企業增加了新鮮的力量,又有利于促進企業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學生在企業進行實訓,既可以實踐所有的知識,又可以為早日為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學生在企業實訓也為企業選用優秀的員工提供了優先條件。企業通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與學校長期、穩定地進行合作,還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經濟效益。
(三)創新實訓內容
高校實訓教材編寫應從實訓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應用為目的,使學生能學習和掌握各個環節的應用技能。編寫實訓教材時,還應聘請相關工作領域的技術專家參與教材編寫,這樣才能提高新知識,新技術的含量,真正體現教材的科學性、職業性、實用性。對內容的編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注重教材內容的連貫性、銜接性。教材還應把,充分體現國內外最新知識、最新技術和最新工藝,使學生的智力技能和運動技能協調發展。實訓教材應從學習目標、層次、形式、內容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以滿足學生多種學習和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