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
在新一輪課改的春風吹拂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襲卷著整個教學領域,使我國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場改革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作為在小學美術教學第一線的美術教師,我見證了這場歷史性的變革,在新課程改革中實現了新的蛻變、新的成長、新的跨越。
通過參加省、州、縣新課程改革培訓,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我以全新的視點審視新課程,走進新課程,認識到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一一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向外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欣賞評述則重為文化品位和素質品質的表達;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制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欲望,體驗愉悅和成就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在小學美術新課程教材中,體驗學習的內容占了較大的比例:如新課標三年級下冊第五課《感受聲音》突破以往的教學內容,把聲音與美術有機結合起來,從美術這個獨特的視覺去詮釋聲音,讓學生在制造、捕捉、欣賞聲音的過程中體驗音樂傳遞出的情感,嘗試在聲音里感受點、線、面及色彩等美術造型語言,并用這些造型語言以作畫的方式來表達音樂所反映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讓學生通過切身欣賞與創作的體驗對美術語言的認識上升到更高的層面,從而真正體驗到美術創作的樂趣;又如四年級下冊《畫嗅覺》這課,打破了傳統以說為主的教學模式,更多地讓學生親自體驗、感受嗅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激情,將味道與色彩、色塊等美術造型語言聯系起來,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各種味道,從而使這些課的內涵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華。這些課程內容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學習主體對個體的體驗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泛的體驗學習空間。
那么,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怎樣實施體驗性學習呢?本文試從體驗性學習的主體和客體的交融性,體驗性學習的實踐性以及體驗性學習注重教材內容的靈活性三個方面做一些淺析。
一、體驗性學習注重學習主體的實踐性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式,體驗性學習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如《我和我的小伙伴》、《感受聲音》、《五味瓶》等。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知覺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知。再通過動手實踐制作的體驗,檢驗感知覺的認識,校正和提升認知思維,再進一步獲得創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
二、體驗性學習注重主客體的交融性
學習的過程是學習主體對知識客體融會整合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具有自閉性、被動性,甚至排他性;為學生主體增加了障礙和困難;學習主體與教材客體成了一對矛盾體。開展體驗性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閉的、被動的教材內容活起來,就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三年級《我的同學》教學中,創設學生相互觀察的機會,體驗人體的活力與美感;通過觀察同學的視覺體驗,豐富了學生對人體各種站姿、坐姿、跪姿的認識;通過動手繪畫人物全身姿態的寫生練習,體驗人體結構的和諧美和人體的動態美。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在教學中有機地創設體驗學習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體驗學習的合作,使學生對認知活動產生興趣,產生愛意,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去體驗和感悟,能動地擁抱知識,認識知識,學習主體與知識學習融為一體,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知識融入了學生的生命之中,使學生嘗試到每一次學習體驗都是生命意義的升華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而獲得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三、體驗性學習注重教材內容的靈活性
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按人體的功能可分為觸覺感受體驗,視覺學習體驗,動手實踐體驗,思維想象體驗,情感審美體驗。按認知客體內容可分為,對物體媒材性能、特征的體驗,對雙基知識的認知過程體驗,對作品塑造的體驗。按體驗性學習的類型可分為:觸摸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造體驗,情感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評價交流體驗,審美體驗等等。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在教材內容中融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切入點,創設恰當的體驗學習情景,就能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悟和認知。
綜上所述,體驗性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互相聯系,學習的主體本身就是一個利用視覺、聽覺、觸覺和大腦進行學習的復合體和共同體。各個器官的學習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無法割裂分離。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堂課都能夠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的創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