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創新
(河南省信陽市園林綠化管理局,河南 信陽 464000)
修剪是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2009年12月,針對當前城市公園綠地中修剪標準不統一、技術不規范,盲目性、隨機性強等問題,分別在公園綠地和道路行道樹,選擇9個喬木樹種進行修剪對比試驗,分析研究修剪對喬木景觀效果的影響。
在城區6處公園綠地和5條道路行道樹中,分別選擇廣玉蘭、香樟、懸鈴木、大葉女貞、欒樹、雪松、柳樹、棕櫚、桂花9個喬木樹種,作為研究材料。每個樹種分7組,每組10棵樹,共選擇630棵喬木樹。所選喬木栽植5年以上,樹高6m以上,冠徑3m以上,生長正常。
2.2.1 修剪次數
按照不修剪、3年修剪一次、2年修剪一次、1年修剪一次和每年修剪2次、3次、4次進行對比研究。
2.2.2 修剪時間
3年修剪一次、2年修剪一次、1年修剪一次時,廣玉蘭、香樟、大葉女貞、雪松、桂花等常綠樹種于秋季修剪,懸鈴木、欒樹、柳樹等落葉樹種于秋季或冬季修剪;每年修剪2次時,于當年秋冬季和翌年5月修剪;每年修剪3~4次時,于當年秋冬季和翌年5~8月份修剪。
2.2.3 修剪方法
秋冬主要疏除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徒長枝和內膛多余枝條,對過長枝條進行短截;春夏季主要除萌、抹芽、摘心、剪梢和剪除枯死枝、病蟲枝。直徑2cm以上的枝條采用高枝油鋸修剪,直徑2cm以下的枝條用高枝剪或修枝剪進行修剪,主干、主枝及內膛萌發的多余嫩枝嫩芽及時抹除,直徑3cm以上的大枝,修剪后剪口用防腐劑處理。
所有樹種均按照生長規律,采取相同的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養護管理措施。2010年和2011年5~9月份,各澆水6遍;10月份,各穴施復合肥0.5kg;病蟲害防治及時,對景觀沒有明顯影響。
研究表明,修剪能避免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徒長枝的干擾,使樹冠內膛通風透光,枝葉生長有序、疏密合理、數量適中,樹冠豐滿,樹形優美,能平衡樹勢,減少養分浪費,促進生長,是影響景觀效果的關鍵技術措施之一。
表1可以看出,每年堅持修剪的喬木,其景觀效果大幅度好于未經修剪的喬木。喬木不修剪,其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徒長枝平均所占比例高達36.1%,枝葉稠密,生長雜亂,內膛不通風不透光,尤其是枯死枝多,景觀效果差;而每年秋冬季堅持修剪1次,其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徒長枝平均所占比例只有2.9%,明顯好于不修剪,且內膛通風透光,枝葉分布基本均勻,數量基本適中,冠形豐滿,樹形優美,景觀效果提升明顯。既使每3年修剪1次,其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徒長枝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下降,只有14.2%,且減少的幅度最大。說明喬木樹種只要修剪,其景觀效果都會有明顯的改觀。
在修剪方法和修剪內容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范圍內修剪次數越多,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徒長枝所占比例越小,枝葉數量及分布越合理,景觀效果也越好。按不修剪、3年修剪1次、2年修剪1次和每年修剪1次、2次、3次、4次來分析,枝葉由稠密、生長雜亂逐步變為數量合理、分布均勻,內膛由不通風不透光變為通風透光,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徒長枝平均所占比例分別為36.1%、14.2%、7.6%、2.9%、0.9%,呈逐步減少趨勢,并最終為零。但是,枯死枝等所占比例減少的幅度,并非隨著修剪次數的增加而穩定均勻減少,而是呈非等式無規律的減少,最后為零或基本穩定在一個數值上下。表2可以看出,3年修剪1次時,比不修剪減少的幅度最大為21.9%;其次是2年修剪1次減少幅度為6.6%,以后逐步減少,到每年修剪3次時,已經沒有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和徒長枝。

表1 修剪對喬木景觀影響的直觀表現

表2 不同修剪次數下各樹種枯死枝病蟲枝等所占比例 %
從景觀效果來看,不修剪,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徒長枝多,枝葉稠密,生長雜亂,喬木景觀效果最差;3年修剪1次,枯死枝比例大幅度減少,枝葉密而不亂,但景觀仍較差;2年修剪1次,枯死枝比例已經很小,對景觀效果有直接的影響,但影響不大,枝葉分布多而不亂,大枝基本合理,內膛基本通風透光,有一定的景觀效果;每年修剪1次,枯死枝只存在于內膛,比例僅有2.9%,外圍沒有枯死枝,枝葉分布基本均勻,數量基本合理,通風透光在感觀上可以滿足市民群眾對植物景觀最基本的需求,由于主干及內膛的嫩芽嫩枝影響了美觀,所以景觀一般;年修剪2次,其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徒長枝平均所占比例僅有0.9%,主要是新萌生的枝芽,枝葉分布均勻,數量合理,通風透光,景觀較好,基本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年修剪3~4次,沒有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徒長枝,枝葉分布均勻,數量合理,通風透光,景觀非常好,但從景觀效果來看,和每年修剪2次的景觀效果一樣。
秋冬季修剪的內容,包括剪除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徒長枝;春夏季修剪的內容,主要包括抹芽、除萌、摘心、剪梢。從景觀效果來看,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徒長枝,都要修剪,任何枝條均不能留??菟乐τ绊懨烙^,不修剪導致冠形不豐滿、樹姿不優美,景觀很差;病蟲枝影響健康,不修剪導致病蟲害迅速擴展蔓延,嚴重的會整株死亡;細弱枝、重疊枝、交叉枝影響內膛通風,不修剪使枝條雜亂無章,不通風不透光,易產生病蟲危害;徒長枝影響生長,不修剪會打亂枝條結構,影響樹形美觀,浪費樹體營養。生長期及時抹除主干、主枝及內膛多余的嫩芽嫩枝,不僅使樹形美觀,還可減少秋冬季的修剪任務量,傷口愈合快,減少養分浪費;對過高過長的營養枝,及時摘心、剪梢,既可抑制新稍生長,促進側枝生長,加快樹冠成型,同時也避免了營養的浪費。
不同樹種有不同的生態特性,故其修剪次數的變化,對景觀效果的影響也不一樣。表2可以看出,不修剪,景觀效果為最差層次。懸鈴木適應性相對較強,2年修剪1次就有不錯的景觀效果,能滿足市民群眾對植物景觀最基本的需求,1年修剪1次有較好的景觀,1年修剪2次景觀效果基本能達到或接近最優化,影響景觀的主要因素是嫩芽嫩枝;廣玉蘭、香樟、柳樹等樹種,1年修剪1次才有基本的景觀效果,能滿足市民群眾對植物景觀最基本的需求,每年修剪2次才有較好的景觀,年修剪3次景觀效果才最好,影響景觀的主要因素是枯死枝。
與不修剪相比,只要修剪,喬木的景觀效果就會有很大很明顯的改觀。通過研究,發現了修剪對喬木樹種景觀效果的影響規律。在修剪方法和修剪內容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范圍內修剪次數越多,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等無用枝所占比例越小,枝葉數量及分布越合理,景觀效果也越好;但是,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等所占比例并非隨著修剪次數的增加而穩定均勻減少,而是呈非等式無規律的減少,最后為零或基本穩定在一個數值上下;樹種不同,修剪對景觀效果的影響也會不同。
從景觀效果來看,喬木樹種每年修剪1次,有較好的景觀效果;每年修剪2次,雖仍有少量的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和交叉重疊枝等,但不影響景觀效果,基本上可以達到或接近景觀最佳狀態;每年修剪3次以上,無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和交叉重疊枝等,景觀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項目的研究,為優化養護技術、節約養護成本、規范養護行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今后編制養護質量標準提供了科學依據。
[1]石祚江,王利明,張魯歸.綠化養護手冊[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纾?003.
[2]魯 平.園林植物修剪與造型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3]黃 穎.常見植物景觀修剪造型技術[J].河北林業科技,2009(5).
[4]候永軍.觀花類灌木、小喬木修剪注意事項[J].現代園藝,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