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梅
(浙江省遂昌縣人民醫院監護室,浙江 遂昌323300)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系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是一類評定各類危重病患者尤其是ICU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測預后較為科學客觀的體系,也是目前應用廣泛、權威性高的一種評分方法。APACHE-IV對預測危重疾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患者預后和死亡率是準確有意義的[1],同時它還能預測重癥患者在ICU入住的時間。但目前國內應用較少,有待推廣。為探討APACHE-IV對老年術后患者應用價值,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病例對照方法,對老年術后患者進行分析,以探討APACHE-IV對老年術后患者預后及ICU入住時間的判斷價值,為APACHE-IV的應用和老年術后患后的ICU病情評估和治療護理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2月ICU收治的老年術后患者102例,其中男65例,女37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5.37±9.41)歲。手術治療:胃腸道手術48例,肝膽手術25例,胸科手術10例,其他19例。
1.2 方法 按APACHE-Ⅵ評分內容參數收集患者資料數據,記錄每名患者入院24h內APACHE-Ⅵ最低分值,根據APACHE-Ⅵ分值分為低分組(<30分),中分組(30~60分)組,高分組(>60分),比較各分值段存活與死亡情況及ICU停留時間。
1.3 評定標準 疾病的嚴重程度評分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PACHE-Ⅵ),APACHEⅥ評分由年齡評分(YS),慢性健康狀況評分(CPS)及急性生理改變評分(APS)3部分組成,年齡分7個檔次,75~84歲以上為17分,70~74歲17分,65~69歲為13分,60~64歲為11分;APS由16個指標組成,包括體溫、動脈壓、心率、呼吸、氧分壓、血鈉、血肌酐、血細胞、白細胞、白蛋白、尿量、血尿素、總膽紅及血糖,前14每個指標根據異常程度分別計0~23分,第15項酸堿平衡評分0~12分,第16項神經功能異常評分0~48分;CPS評分0~23分。將三部分相加得到,范圍是0~299分。所有的指標均取入ICU以后最初24h之內的最差值。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與方差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各分組存活患者與死亡患者APACHE-Ⅵ評分比較

表2 術后不同APACHE-Ⅵ評分患者ICU停留時間比較
APACHE-Ⅵ作為一種新興的危重癥評分系統,主要用于評價病情危重程度、預測疾病預后以及入住ICU的時間,是由APACHE-Ⅲ改進而來,目前國內相關報道較少。老年術后患者的預后不僅與疾病本身有關,還與患者的年齡和既往健康狀況密切相關[2]。科學客觀地評價老年患者術后的病情危重程度,有助于了解疾病發展趨勢,觀察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指導連續性監護措施。
3.1 APACHE-Ⅵ評分評估預后指導臨床治療護理 從表1可以看出,中高分組死亡率與APACHE-Ⅵ分值正相關,隨APACHE-Ⅵ分值增加而增加,說明APACHE-Ⅵ對重癥老年患者的預后有預測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死亡危險性即病情進展程度。另外,低分組死亡患者的APACHE-Ⅵ分值與存活患者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說明APACHE-Ⅵ低分值段(<30)患者分值高低與死亡危險性相關性較低。而在中高分段分值高低與死亡率顯著增加(P>0.05)。由于APACHE-Ⅵ評價指標多為實驗室檢查能客觀反映患者的全身生理狀態,且將動態監測指標加以綜合系統化分析,故臨床醫生及護士應對此APACHE-Ⅵ中高分段高度重視。如老年患者APACHE-Ⅵ評分高于60分時[3],應對病人制定有針對的個性化治療護理措施,積極做好搶救準備。
3.2 APACHE-Ⅵ評分預測入住ICU停留時間 在本研究中,高分組(>60)ICU停留治療時間明顯長于低分組和中分組,說明APACHE-Ⅵ評分同ICU住院治療時間呈正相關,APACHE-Ⅵ評分越高,ICU治療時間越長。在臨床上APACHE-IV在預測患者入住ICU停留時間有一定價值,可以根據預測結果更好地監測影響患者逗留ICU時間的相關因素,如醫院結構,病房管理和病人自身情況等[4],有利于提高病房的有效流動性。雖然臨床上停留ICU時間除與病情有關外,還有病情外的因素有關,如普通病房床位周轉情況、家屬要求等。但仍可將APACHE-Ⅵ評分,作為一個評估ICU病房流動情況的參考因素。
綜上所述,APACHE-Ⅵ分值的高低能較好的反應老年重癥患者疾病的危重程度,對預后有一定預測作用,可以將APACHE-Ⅵ評分作為評估ICU病房流動情況的參考因素,提高ICU病房使用率。
參 考 文 獻
[1]王娛.APACHE-II和APACHE-IV在心血管病的應用[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1.
[2]Markgraf R,Deutschinoff G,Pientka L,et al.Comparison of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evaluationⅡandⅢand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a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valuating these methods topredict outcome in a German interdisplinary intensive careunit[J].Crit Care Med,2000,28(1):26-33.
[3]Zimmerman JE,KramerAA,MeNairDS,et al.Intensive care unit length of stay:Benchmarking based on Ae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e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Ⅳ [J].Crit-CareMed,2006,34(10):2517-2529.
[4]Zimmerman JE,Kramer AA.Outcome prediction in critical care: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models[J].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2008,14:49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