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熊彬 耿映冬
具有連接“三亞兩洋”特殊地緣優勢和戰略地位的云南,自古以來與印度之間就有著頻繁的商貿往來。在當代,云南與印度的合作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云南與印度的貿易自2002年到2011年,從5848萬美元增長為78000萬美元,9年間翻了13倍,年均增速達到51.8%。在云南的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伙伴中,印度成為增長最快的國家。本文對滇印貿易進行實證研究,客觀地分析滇印經貿的互補性、競爭性及合作潛力,對云南加強與印度的經貿合作,確定合作領域、方式以及策略都是至關重要的,也為國家加強印度洋周邊國家的地區合作起到支持的作用。
目前,隨著中印雙邊關系的好轉,中印貿易的迅速升溫,國內學者分析研究與印度經濟關系及貿易問題探討的文獻既有國家層面的,如張宇燕等[1]提出了新時期中印經貿關系發展的戰略思考,探討了影響中印經貿發展的長期因素。其中也有一些省際層面的,如陳繼東[2]在云南背靠大西南的條件下,對云南與印度開展合作的基礎和條件進行了研究,并指出云南與西南其它省區市形成的區域合作為云南與印度開展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王崇理[3]對中國云南與印度貿易快速發展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且指出作為中國與印度開展陸上貿易的主要通道,云南將為今后中印貿易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大部分研究更多關注的是國家層面基于中印兩國之間的貿易視角展開的,極少有文獻資料把研究的視角對準滇印貿易競爭性、互補性及合作潛力上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使用比較優勢指數、互補指數進行實證分析的文獻也不多。
而本文以SITC分類的四位數商品作為計算RCA、TCI的指標,數據以最新的10年為樣本,雖然增加了數據收集和處理的難度,但得到的指標將更合理。所以,本文從云南省的角度,利用比較優勢指數及互補指數分析滇印貿易關系的競爭性與互補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對促進雙方不斷增強的貿易合作與交流有重要意義。
據昆明海關數據統計,2000年滇印貨物貿易總額僅為4608萬美元,隨著滇印經濟及雙邊貿易快速發展,2010年雙方經濟貿易額快速上升至67783萬美元,較2000年增長了13.71倍。其中,自2000年至2010年,云南對印度出口總額由2558萬美元快速上升為51584萬美元,增長了19.17倍,云南從印度貨物進口總額由2050萬美元上升至16199萬美元,增長了近8倍。印度作為南亞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成為了云南在南亞的最大貿易伙伴。
根據國際貿易標準(SITC: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及昆明海關數據整理所得,2010年云南省出口印度最主要的是:第六類化工產品;第十五類賤金屬及其制品;第五類礦產品;第七類塑料、橡膠及其制品;第十六類機電設備;第十三類石膏、水泥、陶瓷制品等。其中,2010年云南出口印度的肥料貿易額和比重比2000年大幅上升,由19.43%上升為71.85%。2010年,云南省進口印度最主要的是第五類礦產品、第六類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第十六類機電設備、第十五類賤金屬及其制品、第二類植物產品等。其中所屬礦產品中的鐵礦砂,在2000年至2010年貿易額由1707萬美元不斷上升至10796萬美元,且一直位于云南進口印度產品的第一位。
Balassa(1989)[4]提出了巴拉薩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Balassa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被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廣泛用來測算產品的競爭強度和專業化水平。該指數是衡量一國或地區的某種產品在國際貿易中是否具有比較優勢,它是指一國或地區某種商品的出口占該國或地區總出口的份額與世界該產品出口占世界總出口的份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Xik表示i國k商品出口值;Xt表示i國所有商品出口總值;Wxk表示世界k商品的出口值;Wx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出口總值。若RCAxik>1,意味著i國k產品出口比重超出了世界k產品出口比重,i國在世界競爭市場上k產品出口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其中,RCAxik>2.5,則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1.25≤RCAxik≤2.5,則具有較強競爭優勢;0.8≤RCAxik<1.25,則該產品具有中等的競爭優勢;RCAxik<0.8,則表明該產品并不具競爭優勢[5]。
通過分析云南省與印度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由表1、2可以看出在初級產品方面,滇印出口產品在第三方市場存在競爭,而從各細分類上看又不盡相同。
在SITC-0類(食品和活動物)方面,云南與印度在十年間RCA指數均超過1,說明云南和印度在此類產品在世界競爭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并且云南RCA指數自2003年至2010年均大于印度,其中2009年達到1.91,且總體處于上升趨勢,說明云南在食品和活動物產品方面在世界市場上更具優勢。而印度RCA指數大幅下降,從2000年的2.11,下降為2010年的1.05,說明印度該類商品在世界市場優勢地位下降。
云南省在SITC-1類(飲料及煙草)上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其中,2010年云南省RCA指數達6.59,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而印度僅為0.52,遠不及云南。
而印度在SITC-2類(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方面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其中,2005年印度在該類產品的RCA指數達2.32,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到2010年有所下降,相比而言,云南省在2010年僅為0.27,各年均低于印度,表明與印度相比,云南省在該類產品上并不具競爭優勢。
在SITC-3類(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方面,2004年以后印度在此類產品上均大于0.8,具有中等競爭優勢,而云南在該類產品上自2000年至2010年RCA指數都小于0.8,該產品并不具備競爭優勢。
在SITC-4類(動植物油、脂及蠟)方面,在十年間云南省RCA指數均小于0.1且逐年呈下降趨勢,其中2010年僅為0.01,嚴重地不具競爭優勢。而印度RCA指數也呈下降趨勢,10年小于0.8,不具有競爭優勢。
在工業制成品方面,SITC-5類(未另列明的化學產品及有關產品)和SITC-6類(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是云南省出口方面有很強競爭優勢的商品,自2000年至2010年其RCA指數均高于2。其中,2010年云南省在SITC-5類產品上的RCA指數達到2.45,遠高于印度0.95。在SITC-6類產品上,滇印都有競爭優勢。在SITC-7類(機械及運輸設備)上,云南與印度RCA指數均小于0.8,表明云南與印度在機械及運輸設備方面均不具備比較優勢。在SITC-8類(雜項制品)方面,云南省在2009年前沒有比較優勢,到2010年具有較強比較優勢,而印度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在SITC-9類(未分類的其他商品和交易)上,云南省與印度RCA指數都小于0.8,不具競爭優勢(見表1、2)。

表1 云南的RCA指數

表2 印度的RCA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數據計算而來。
綜上所述,云南省在初級產品上除SITC-1類(飲料及煙草)、SITC-0類(食品和活動物)產品外,其他分類產品相比印度不具明顯的競爭優勢,特別在SITC-4(動植物油、脂及蠟)上。在工業制成品方面,SITC-5類(未另列明的化學產品及有關產品)、SITC-6類(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是云南省具有競爭優勢的兩類產品,特別在SITC-5類上,云南省的RCA指數遠高于印度,但在SITC-8類(雜項制品)、SITC-7類(機械及運輸設備)方面,印度比云南省更具比較優勢。
盡管云南與印度出口產品有一定的競爭性,但由于資源稟賦的不同,使得產品結構產生較大的差異,而在一定程度上,產品的差異性也說明滇印雙邊貿易是互補的。本文引入Peter Drysdale(1967)提出的貿易互補性指數分析云南省出口結構與印度進口結構的相關程度,用以測量雙方總體貿易水平及貿易互補關系的緊密程度[6]。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RCAxik表示i國k商品出口比較優勢,見公式(1);RCAmjk表示j國k商品的進口比較劣勢,Mjk為j國k商品進口額,Mt為j國進口總額,Wmk表示世界k商品進口總額,Wmt表示世界進口總額;TCIijk代表i國與j國k商品的貿易互補指數,TCIij表示i國與j國綜合貿易互補指數,Wk為世界k商品貿易總額,Wt世界貿易總額。若TCIij>1,表明兩國有很強的貿易互補性;0.5<TCIij<1,表示兩國存在較強的貿易互補性;0<TCIij<0.5,則說明兩國貿易互補性并不明顯[7]。

表3 云南出口與印度進口的綜合貿易互補指數
從表3可以看到,云南省與印度的互補指數雖然小于1但也超過了0.8,表示兩國存在一定的貿易互補性。整體而言,從綜合貿易互補指數來看,云南省出口與印度進口貿易具備一定的貿易互補水平,但自2000年至2010年,滇印的貿易互補指數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為了進一步了解云南出口與印度進口在具體產品分類上貿易互補的情況,從昆明海關數據選取了2005與2010年云南出口與印度進口的數據并按照SITC十大類產品進行歸類,對云南出口與印度進口貿易互補性進行了計算。由表4可見,云南出口與印度進口分類產品貿易互補相對集中。初級產品方面,云南出口在2005年SITC-0類(食品和活動物) 、SITC-1類(飲料及煙草)、SITC-2類(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與SITC-3類(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上與印度進口有著一定的貿易互補性,到2010年除了SITC-3類(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仍具有一定互補性,其他項互補指數下降,說明滇印貿易互補性并不明顯,云南主要出口產品類別與印度的主要進口產品類別不相對應。
工業制成品上,在SITC-5類和SITC-6類上云南出口與印度進口貿易互補指數均超過了1,說明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且2010年云南省與印度在SITC-5類(未另列明的化學產品及有關產品)較2005年互補性有所提高,但在SITC-6類產品上的互補性所有下降。

表4 云南出口與印度進口的分類產品貿易互補指數
整體而言,從綜合貿易互補指數來看,云南省出口與印度進口貿易具備一定的互補性。但云南與印度之間初級產品與工業制成品互補指數總體呈下降趨勢。隨著印度工業的發展,印度對云南工業制成品的進口比例下降,所以導致在工業制成品中的SITC-6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互補指數下降。其次,中印兩國分別對磷化工和礦產品等雙邊大宗出口商品均采取了限制措施。自2008年年初以來,中國出臺了對磷化工產品取消出口退稅、新增出口關稅、提高用電價格等組合政策,尤其是對化肥及其原料出口新征100%的特別出口關稅,之后又進一步延長特別關稅時間至年底,尿素出口特別關稅增加至150%[8],在關稅和特別關稅的影響下,2008年在這幾類商品的出口已經明顯減速,磷酸氫二銨和尿素等大宗商品出口大幅下降。而在化工產品方面,云南是產磷大省,磷化工、磷肥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而印度對磷肥需求量很大,磷酸等磷化工產品在印度也具有較大市場。這就使得印度在中國相關政策出臺后對云南省的化工產品市場需求疲軟。同時,印度對云南急需的鐵礦石采取了征收出口關稅等限制出口措施,致使云南省對印度的礦產品進口面臨進口成本增加、需求減弱和國內價格下跌的風險,云南省對印度的鐵礦石進口起伏不定,難以穩步擴大[8]。這也使得2008年和2009年綜合貿易互補指數有所下降。
由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可知:首先,云南省對印度貿易中,SITC-1類(飲料及煙草)食品及活動物SITC-0類(食品和活動物)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因此,云南省在高度重視發展第一產業的同時,更要注重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品質,使云南省特色農產品具有更大競爭力。其次,云南省在化學產品和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上也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其中,化學產品及其有關產品中包含了云南省出口印度排名前十的產品,例如肥料。以磷化工為主的化學工業是云南礦業支柱產業,云南省應注重提高化肥質量,提升化肥附加值。云南有色金屬如錫、鉛、鋁、鋅及其制品也一直是優勢產業,且是云南出口印度的主要商品,在印度市場有很大的需求性。但在云南對外貿易中,化學工業長期存在的附加值低、競爭力缺乏、大宗主導產品不多、國際營銷渠道不暢、經濟效益低的局面難以得到根本性扭轉。為了發揮云南省化工工業的優勢,用高新技術改造化工企業,應該走磷、電、化相結合的發展道路,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節能降耗改造[9]。
通過貿易互補指數的計算可知:首先,云南是“有色金屬王國”,在礦產品的勘探和開發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因此應積極推動云南鋼鐵和有色金屬重點企業發揮各自優勢,改變目前雙方礦產品貿易的合作模式,不斷地向礦產品勘探、開發和加工的方向延伸。今后滇印應當在礦產品貿易合作基礎上,加強礦產勘探和開發合作。其次,印度在珍珠、寶石、貴金屬及其制品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其在制造業產品出口中占17%左右。而云南在珍珠、寶石方面不敵印度,而在金等貴金屬及其制品方面強于印度,所以兩者具有很大的互補性。云南可以借助地理位置優越性及具有優勢的貴金屬及制成品,與印度合資辦廠或以商品貿易的方式開辟印度市場,激活云南乃至中國與印度及南盟等區域經合體的新的巨大合作能量。
[1] 張宇燕,趙江林,劉小雪,王小敏.新時期中印經貿關系發展的戰略思考[J].當代亞太,2006(8).
[2] 陳繼東.云南背靠大西南與印度開展合作的基礎和條件[J].南亞研究季刊,2002(4).
[3] 王崇理.中國云南與印度貿易快速發展的原因[J].東南亞南亞研究(增刊),2010.
[4] Balassa.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1965)[M].London:Allen and Unwin,1962,67.
[5] !巨能.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背景下云南—東盟貿易效應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0.
[6] Marcella,EnricoAn.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pening up,trade specialization and FDI in China and India[J].Business and Economics,2011(8).
[7] 嚴海霞.橋頭堡戰略下云南—南盟貿易關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1.
[8] 李永芬.滇印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9(6).
[9] 黃艷.2007年印度香料進出口情況[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08(1).
[10] 常靜.從云南三大產業對GDP的影響看滇印貿易發展[J].經貿觀察,2008.
[11] 謝國娥,周宜臨.中印紡織品服裝在歐美市場競爭關系[J].國際貿易問題,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