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銅川市消防支隊 曹偉
投資者和其他的財務報表分析者對公司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評價主要是以會計信息系統所產生的“四表一注”為分析對象,以相關的財務指標(比率)和已驗證的計算模型為工具。因此,對公司價值和盈余質量的評估也必將受以上對象和工具的影響,這些都為掩飾財務報表和操控會計盈余提供了天然的“沃土”。以下將分別從信息不對稱角度、經典研究學派角度和市場基礎研究學派角度分析這一“沃土”的組成成分。
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在目前的社會投資環境中,各類經濟主體所掌握的市場信息均是不一致或者是不對稱的。在資本市場上,信息不對稱主要分為兩種類型:(1)投資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2)被投資者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經典研究學派是現行企業會計準則制定的基礎,也是財務報告形成的理論基礎。而現行報表體系一個最大的特征在于它們是以應計制(而非現金制)為基礎來編制的。然而應計程序是模糊和難以定義的,在會計核算中,許多會計業務的處理均存在多種可選應記方法,如存貨計價的先進先出法和后進先出法,資產折舊的直線法和加速法等,這些導致其在實際運用時具有較強的主觀性,需要依靠大量的假設。
市場基礎研究是從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角度,通過選取市場歷史數據,研究市場對某項財務指標的市場反應,一般是通過股票價格的波動表現出來。其實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其扭曲財務報表和操控盈余的動機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避免股價的非預期波動(或者說是不利波動)。
在現行的財務概念框架體系中,應計利潤是投資者預測未來現金流量狀況并對資產予以正確定價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應計利潤的數額有助于實現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然而,應計利潤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諸多的認為假設和估計,這使得會計信息不可避免地含有偏差和噪音,這些偏差和噪音一方面來源于權責發生制會計理論客觀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來自于權責發生制給企業管理者帶來的盈余管理的空間。
下文就目前被管理層運用較為廣泛的手段予以簡要闡述。
2.1.1 對收入進行盈余管理
雖然在會計準則中,對收入的確認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存在許多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余地,這也為當局利用收入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機會,具體操控方式:(1)吃糧,透支未來收入;(2)以豐補歉,儲備當期收入;(3)魚目混珠,偽裝收入性質;(4)張冠李戴,彎曲部分收入;(5)借雞生蛋,夸大收入規模;(6)瞞天過海,虛構經營收入;(7)里應外合,相互抬高收入;(8)六親不認,隱瞞關聯收入;(9)隨心所欲,篡改收入分配。
2.1.2 對費用進行管理
對費用進行管理的手段有以下幾種:(1)提前確認費用;(2)遞延當期費用;(3)濫用費用資本化。
2.1.3 變更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
在應計制財務會計概念的框架下,考慮到各行業和各會計主體特有的經濟特征和實際情況,會計準則允許其自主選擇適合相關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這同時也給管理層操控盈余提供了空間。
2.1.4 利用八項減值準備
目前可計提的減值準備有應收款項、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委托貸款。管理層可以根據需要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如對于無形資產,可改變未來凈現金流量現值的計算參量,從而改變其價值)來操控非正常損失,從而“名正言順”地進行盈余管理活動。
目前,大部分的文獻研究基本集中于應計利潤的分析,包括手段和后果分析,但是很少有文獻針對企業為達到預期盈余目標而不惜損失企業價值,這種后果比操控應計利潤的后果還嚴重,往往具有持續性。本文通過閱讀已有相關文獻對其的分析,將實際活動操控歸結為經營與投資活動,融資活動兩大類別予以闡述。
2.2.1 通過經營投資活動操控盈余
企業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取利潤,而主要的工具就是通過經營投資活動賺取市場差價,因此對于這類活動的盈余管理手段是最為豐富的,同時其經濟后果也是最嚴重、最持久的。多有以下幾種方式:
(1)降低可操控費用??刹倏刭M用主要包括研發支出、銷售、一般支出、管理費用等,管理層會試圖操控上述支出來控制盈余,特別是當高管任職末年,會在當期減少此類支出以達成“漂亮”業績的效果。
(2)長期資產銷售。長期資產作為企業的固定資產,雖然不能直接產生效益可是卻是公司發展的根基,這一資產的銷售一般是作為營業外收入處理,因此,公司這一行為直接增加了年度非正常損益,從而可以完成財務報告盈余。
(3)對經營與投資活動通過可供選擇的靈活會計處理方法實施操控?,F行會計準則本著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規定:對于不同公司統一商業活動,可以依據不同的情況,依據準則和具體客觀狀況進行不同的會計處理,因此,管理層可能會通過組合交易來實現客觀上必須被滿足的官方管理目標。
2.2.2 通過融資活動操控盈余
目前根據既有文獻顯示,管理層通過股票回購、使用股票期權的薪酬激勵方式、發行有條件可轉換債券形式以及利用融資工具(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對應計項目和其他項目進行套期保值交易。
評價一個企業的盈余水平如何應該從盈余持續性、盈余現金保障性、企業成長性、收益安全性、企業綜合運營效率五個方面綜合評價(劉樟生,2012),本文選取了2007~2009年我國上市公司中所有制造業類公司的相關財務數據,并通過以下步驟確定了“盈余質量評價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
第一步,根據選取的數據計算出每年各單項指標Xk的數值。
第二步,以年限為類別,用算數平均法分別計算每年各指標的平均數Xk和標準差Sk。
第三步,計算各指標的標準差系數,它反映各指標的相對變異程度。
vVk= Sk/Xk(k=1,2,3,4,5)
第四步,對標準差系數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指標權數wk。
wk= Vk/∑Vk
第五步,對每年計算出來的權數進行平均處理,以此作為各基本評價指標的權重值wk。

表1 盈余評價體系表
[1] 黃世忠,連!斌,王建峰.2007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框架、方法與案例[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2] 楊瓊.上市公司會計盈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財會月刊,2009.
[3] 侯曉紅.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的六維分析[J].財會月刊,2006.
[4] 張敏,朱小平.基于實際活動操控的盈余管理研究——國外文獻述評及啟示[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
[5] 高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2011.
[6] 劉樟生.企業自創商譽會計問題研究[J].財會月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