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資學院 竇亞紅 張春林
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城市都進行了現代化的建設,許多鄉村都改造成了市區,隨之而來的是造成了可供耕種的土地面積的不斷減少,也造成了蔬菜價格的不斷上升。在許多場合,比如超市、學校、公司等都采用了蔬菜配送來滿足市場需求。因此,蔬菜配送行業也越來越熱門。本文就以問訪和調查問卷的方式來研究超市蔬菜配送的情況。
蔬菜配送作為蔬菜物流的最后一個環節,承擔著蔬菜供應鏈最后一百米的重大責任,因此在調查了解超市蔬菜配送以前,先來大致了解一下有關蔬菜配送的相關概念,從本質上了解超市蔬菜配送。
蔬菜配送是指將分散生產的蔬菜集中進行統一分級包裝,再根據超市或集中消費集團對蔬菜品種、質量、數量的要求進行集中配送的過程。
蔬菜配送是蔬菜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產地和市場的重要樞紐,是形成蔬菜品牌、實施蔬菜商品化的重要環節。為促進北京市蔬菜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促進蔬菜產業健康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保障市場供應安全,近年來北京市從政策、項目、技術、資金等方面加大了對蔬菜采后配送企業的支持力度,使蔬菜配送企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超市蔬菜配送顧名思義就是將蔬菜按照超市的需求進行統一的包裝以后,集中配送到超市的過程。
超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實現蔬菜的現代流通體系,實現蔬菜完全的商品化,超市的蔬菜配送就顯得尤為必要了。現行的各項國家政策大大促進了蔬菜由產地到配送中心、再到超市的流通體系建設,帶動了訂單蔬菜、品牌蔬菜的生產。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城市已基本具備發展蔬菜配送的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自1988年國家實施“菜籃子工程”以來,蔬菜流通基本形成了以集貿市場為基礎,以批發市場為龍頭,多種零售終端并存的蔬菜流通網絡體系。近年來,蔬菜的物流管理與鏈條優化的重要性日益顯露出來,除以批發市場為主導的物流通道外,又出現了以合作組織、配送中心、加工企業等為主導的新型蔬菜物流鏈。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物流業對城市蔬菜配送業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功的經驗。
對于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蔬菜配送業務這幾年發展比較快,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蔬菜配送發展很快,而且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很多小區內部都建有配送中心,訂購業務發展很快。例如,深圳的蔬菜配送公司萬家歡,從1995年成立至今,已經吞并了30多家蔬菜配送公司,不僅壟斷了廣東市場,還伸展到海南、云南、福建,而一個廣州市場僅蔬菜配送年產值就達百億。
對于我國中部和西部來說,由于經濟實力較弱,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加上物流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導致了蔬菜配送的業務尚未發展起來,但是這幾年因為國家實施中部崛起還有進行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措施,加快了農業物流的發展,加速了蔬菜配送業務的發展。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國中部和西部的蔬菜配送已經初具規模,并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1)物流環節較多,傳統物流通道占主導地位,且信息處理不及時。歐美等國家蔬菜生產以規模化的農場生產為主,流通模式以直銷為主導,果蔬產地直銷率達80%,主要渠道為生產農場—配送中心(或超市)—消費者、生產農場—團體購買者。我國蔬菜以分散家庭生產為主,流通以批發市場為主導,物流環節較多,常常經過兩次批發,普遍存在流通相互“倒手”現象,總物流環節一般為3~5個,物流渠道形式主要為農戶(生產者)—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集貿市場—消費者,占蔬菜總銷量的80%以上,許多批發市場僅是大棚式、甚至露天式交易場所,物流設備和設施比較落后,采取“手對手”的現貨交易方式。
(2)物流損失較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我國果蔬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左右,果蔬的年損耗量高達上億噸,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美國果蔬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1%~2%。我國蔬菜流通過程中,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很大,一般達60%左右,甚至更多,物流成本已經成為蔬菜流通與物流鏈優化的關鍵性因素。我國蔬菜流通以毛菜為主,每100噸毛菜可產生20噸垃圾,無效物流成本很高。由此看來,物流的費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蔬菜配送業的發展。
(3)集約化程度低,沒有形成規模效益,競爭實力低。現階段的蔬菜配送還是以單兵作戰型為主,且未發揮配送應有的組織、協調、平衡、管理等作用,不能滿足蔬菜用戶的需求。“配”與“送”尚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大多數蔬菜配送企業因受其配送設備、設施、技術以及配送資源等方面的限制,造成“配”與“送”的相互脫節,且只以送貨為主。這就導致了我國的綠色蔬菜配送的集約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我國現有的配送企業中只有少數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很多企業的配送設備不是很完善且沒有固定的客戶。因此,在這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企業的發展取決于自身實力,從而拓寬配送服務領域,擴大規模,不斷提高競爭能力。
(4)政策不健全,市場管理不規范,制度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現階段我國整體上的關于蔬菜物流尤其是綠色蔬菜配送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部門和企業對蔬菜配送業務的意義和服務的重視不夠,對開展城市超市蔬菜配送服務的積極性不高。
蔬菜配送涉及的制度主要有現行的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場準入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而這些遠遠不能適應現有的企業經營與改革的需要。因此,完善政策法律制度是當前超市蔬菜配送發展的緊迫任務和必要條件。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和問訪的形式對超市工作的員工、上班族、家庭主婦等進行了調查。問訪的內容包括:
(1)超市的新鮮蔬菜何時擺上貨架;
(2)這些蔬菜出自哪里;
(3)蔬菜多久進行一次更換。
問卷調查的內容如表1所示。
3.2.1 超市員工訪問的結果
(1)超市里的蔬菜一般情況下在早上未開門之前就已經擺上貨架,方便居民在超市開門以后購買。
(2)蔬菜是由最近的蔬菜批發基地直接配送過來,并由基地的工作人員進行裝卸搬運作業,超市的工作人員對蔬菜進行分批處理、貼價格標簽等深度處理。
(3)超市的蔬菜在每天早上6點之前進行更換而且在一天的時間內隨時對壞的蔬菜進行處理。
3.2.2 問卷調查的結果
這次問卷采用隨機問卷的方法,發放問卷100份,收回77份,其中有效問卷是70份。本文問卷的結果(括號內為所占百分比)如表2所示。

表1
由調查問卷得知,超市蔬菜配送是蔬菜物流的最后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不斷提倡提高物流配送最后一百米效率的趨勢下,要想改善目前的現狀就必須正視存在的這些問題:
(1)超市的蔬菜品種少且數量不大,價格相對來說較貴。
(2)配送的企業有一定的壓力,每天都需要配送,且配送規模還很小,有些浪費資源。
(3)蔬菜從生產到流通經過的環節太多,層層加價導致蔬菜到超市以后價格超出批發價很多;另外由于經過中間經銷商,蔬菜在中間受到了一定損壞,蔬菜品質受到了影響。
(4)家庭主婦、家里有父母幫助買菜的人就更加傾向于去批發市場買便宜的;另外,很多小區外邊有臨時的菜市場,相對于超市也便宜一些。
雖說這些問題是普遍存在于超市蔬菜配送企業的,但是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從源頭上著手解決,提高居民的物流意識,企業之間可以共享物流設施、資源、信息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環節等。抓住蔬菜配送的最后環節,對供應商和顧客來說都是雙贏的,它一方面可以降低配送商的成本,提高競爭力,從而提高其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更低的價格為顧客提供新鮮的蔬菜等農副產品,更好地解決最終環節出現的問題,希望就在明天。

表2
[1] 趙茹英,牛慧民.我國西部蔬菜配送問題研究[J].物流科技,2009(2).
[2] 武云亮.我國蔬菜物流鏈的現狀及優化措施[J].中國物流學術前言報告,2007(208).
[3] 汝宜紅,宋伯慧.配送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2).
[4] 趙冬梅,隋靜.中國蔬菜物流體系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