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科研院 邵俊崗 徐小芳
1990年以來,全球石材生產總量以每年7.3%的速度增長,而全球石材貿易總額也以9.2%的速度增長,明顯快于全球經濟的發展。近幾年中國石材工業的發展一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未來幾年中國國內石材需求缺口依然很大,估計發展速度仍會繼續保持。但是石材產業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有許多不良石材開采企業無節制地利用石材資源,濫采亂挖,乃至使當地石材資源幾乎耗盡。同時,石材加工粗放,排放大量的廢渣、廢水和廢氣,惡化了當地的生態環境[1]。因此,由于開采方式不當等導致的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亟待解決。
山東省五蓮縣擁有花崗巖等品種豐富的石材礦產資源,品質優良,呈整體群落分布,易于開采。五蓮街頭鎮石材礦區面積達2000平方公里,又加上交通便利等優勢,石材加工企業眾多,具有發展石材產業無可比擬的優越條件。但目前五蓮縣內大多石材企業開采技術相對落后,資源浪費比較大,開采過程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石材企業應該從長遠利益出發,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改變傳統開采方式,引進礦山鋸等先進設備,提高荒料成材率,有效保護環境,保障安全生產,引導五蓮縣乃至山東省礦山企業走資源整合、集約發展的道路,有利于從整體上提高山東石材的產品質量和檔次,進一步做大做強山東石材產業。
本文希望通過對五蓮縣石材經濟的現狀研究,發現其中的問題,制定相關政策,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從而達到促進五蓮縣石材業發展,提升五蓮縣經濟水平的目標。
特色產業就是憑借“特色”制勝的產業,是某一國家或地區通過長期發展積聚以致成型的具有一種或幾種特有資源優勢,形成的具有本國或本地區特色并具有核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或產業集群[2]。
“產業集群”是特色產業的理想狀態,因此,特色產業對于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產業集群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依據特色產業形成的產業聚集能夠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形成經濟增長極,提升經濟競爭力。產業集群不僅會增強市場機制,激發人們創業意識,而且最終會促進特色產業經濟全面發展。產業集聚與縣域競爭力理論和相關研究實踐表明,任何國家或者地區的產業在內部集聚過程中所獲得的優勢便形成了該地域所特有的競爭優勢。
但是,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特色產業及產業集群對縣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也會對縣域經濟發展產生各種不良影響。以本文為例,石材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就會遇到各種社會生態問題。
五蓮縣街頭鎮近年來大力實施“石材興鎮”戰略,有力地推動了鎮域經濟發展,連續多年被日照市委、市政府授予經濟發展強鎮稱號,并獲得山東省石材協會授予的“山東石材第一鎮”的美稱[3]。五蓮縣已在石材資源豐富的街頭鎮一帶出現一個石材產業的產業集群雛形,共有企業600多家。圍繞石材產業這一主業,當地石材企業分工協作并互相支持配合,于是便出現了頗具規模的產業集群雛形。街頭鎮生產的石材除主要滿足山東省的石材市場需求外,還遠銷上海、北京等地。全鎮石材加工企業達800多家,加工設備3000余臺(套),年加工板材3000萬平方米,年產成品荒料200萬立方米,從業人員3.5萬人,在增加財政稅收、提供就業崗位、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石材產業集群首先解決了一個五蓮縣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問題。街頭鎮本來是工業化程度較低,但隨著石材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街頭鎮工業化程度明顯提高[4]。有關研究表明,產業集群可以減少城鎮化成本,增強城鎮競爭力,為城鎮化拓寬地理空間,五蓮石材產業集群提升了該縣城市競爭力并促進了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街頭鎮是當地民工流和大學生的主要就業區域,石材業為當地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渠道。根據區域經濟理論得知,產業集群區之所以能成為吸納勞動力的主要區域,與集群企業的特點有關[5]。街頭鎮的石材企業一般規模較小,對專業技能的要求不高,適合吸納流動性較大的勞動力就業。而街頭鎮石材業集群區剛好人員流動比較靈活,故石材業成為一支吸納當地農村閑散勞動力的主要力量。
最后,街頭鎮通過石材集群發展和產業鏈的延伸,有針對性地培養技術人才,能夠帶動發展吸納農民就業的生活服務業,促進農民增收,做到強縣和富民的有機統一。產業集群是縣域城鎮化發展的根本動力,有利于縣域經濟的優化升級。
近兩年來,街頭鎮石材企業有所增加,但是主要以小企業為主,而且相當一部分還是處于家族小作坊式的生產階段,投入少,沒有長期的發展規劃,單純依靠數量取勝,石材產品以初級單一產品為主,因此石材檔次低、產品附加值少、企業最終效益差[6]。據調查,五蓮縣石材企業90%為個體私營企業[7],設備落后,產品單一,附加值低。能夠做到對石材加工后的廢料進行重新再利用的企業較少,資源綜合有效利用率低,進而影響了五蓮石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隨著大量五蓮縣外石材的進口,導致本區內石材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五蓮縣存在相當部分石材加工企業只重視產品數量生產,忽視品牌建設,結果造成石材市場產品結構和企業結構不良的局面日趨嚴重,并導致本縣域內的石材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8]。同時,街頭鎮新建石材工業園區的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沒到位,企業入園的積極性不高,“一條龍”式的石材產銷市場尚未真正建立起來,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和整體水平的提升。而且環境污染嚴重,危害生態及居民正常生活[9]。
本文下面將具體通過現場取樣以及調查問卷的方式調研分析五蓮石材業對當地生態發展及居民生活的消極影響。
2.2.1 五蓮石材業對當地生態的消極影響
在加工石材的主要陣地——街頭鎮,隨機取樣了富華石材廠、金山石材廠、山前石材廠、蓮山石材廠等幾家石材加工廠污水水樣,檢測的項目主要對不可濾殘渣、硫酸鹽、高錳酸鉀等指數進行了分析檢測,使用的方法是103-105度烘干法、鉻酸鋇光度法等。
首先,對103-105度下烘干的總不可濾殘渣的測量,得到了如表1所示數據。

表1 污水取樣測量數據
由試驗得知,從不同石材廠取得的水樣,總不可濾殘渣都已經超過了生活用水的標準1000mg/l。這對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如:懸浮物增加,使水渾濁,影響水中生物甚至會導致死亡;懸浮物增加,使河道堵塞,甚至會將河道填平,影響河道暢通;懸浮物增加還會對生活用水產生不利影響[10]。水樣中的總不可濾殘渣超標,主要是由于石材廠在對石材的加工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懸浮物廢水。
其次,使用鉻酸鋇光度法對硫酸鹽進行了測驗,得到以下試驗數據(見表2):

表2 污水樣本鉻酸鋇光度法試驗數據
從試驗得知,從不同石材廠所取得的水樣,各點的硫酸鹽都已經超過了生活用水標準250mg/l。這將對生產和生活造成影響,如水體中的硫酸鹽含量超標,會導致居民腹瀉,損害身體健康;如果不對此進行整治,由于參透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影響地下水純凈。石材廠廢水硫酸鹽超標的原因,主要是在石材的加工過程中,巖石中的礦物成分隨著流水的流淌而污染。
最后,對高錳酸鉀指數進行檢測,得到了以下試驗數據(見表3):

表3 污水樣本高錳酸鉀指數試驗數據
由實驗得知,所取的水樣都已經超過生活用水標準:1.0mg/l,并且向地下水層滲透。而它對環境的影響有:水中大量還原性污染物會消耗水中的氧氣,使水中氧氣不足,威脅水生生物。污水高錳酸鉀超標,主要是由于污水沒有經過任何凈化直接排出,生出大量耗氧的化學物質,還有就是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
2.2.2 五蓮石材業對居民生活的消極影響
2012年1~4月,在對街頭鎮進行了兩次調研之后,發現街頭當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且對問卷調查存有較多疑問;此外,考慮到所調查內容與當地居民的生活密切有關可能會引起居民猜疑,故問卷調查前征求了村里干部的同意,在村委員的幫助下開展調查,取得了較為真實可靠相關數據[11]。
調者問卷的設計總共包括三部分:(1)被調查者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受訪者的年齡、性別以及受教育程度等;(2)石材行業對被調查者的生活影響的調查,分別列舉了石材行業對生活影響的正負方面;(3)當地居民對石材行業禍福利弊的認識以及對未來當地石材發展的看法。
調查在街頭的余莊村,共有50名當地居民受到調查,他們分別為:男性30位,女性20位,各占總數的60%和40%;被調查者或其家人中有人從事石材相關行業的人數為35位,占總數的70%;學歷全部是高中及以下文憑,其中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分別為3位、25位、12位,分別占總數的6%、50%、24%。
調查結果顯示,當地居民對石材行業的污染較為熟悉,感情較為復雜[14]。居民一方面對石材企業會排放污染危害生態持續發展及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等負面影響非常了解,另一方面,又有40個左右的人認為,畢竟石材業的發展會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加了就業機會,因此可以容忍石材企業產生的污染等問題。這表明,當地居民既意識到石材加工帶來的污染,又認識到石材業對振興當地經濟的意義。
調查得知,余莊村等其他街頭鎮以石材開采或加工為主的村落要想發展,就需要協調石材發展與地域發展之間的關系。余莊村既需要引用先進技術處理污水廢氣等污染,又需要提供各種基礎設施,促使石材產業鏈的延長并增加產業收益。
作為服務型政府,必須以發展為導向,具有較強的執行力,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務并能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從而能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激勵。
五蓮縣現已把石材污染治理列為治污重點,對年產值超過20億元的石材產業實行“關門”政策,先后有187家治污不達標的石材企業被依法關停。目前,五蓮縣石材治污設施的投入已超過4000萬元,實現了廢水循環使用[12]。此外,五蓮縣政府通過推廣清潔生產等手段,有效減少了石材消耗和污染排放,初步構建起了生態型石材工業體系。
其次,五蓮縣政府應該繼續立足現有經濟發展水平,抓好綜合發展規劃,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網絡。如潮石公路等三條主干線,拓寬了縣境內大小道路12條,貫通了與青島、日照對接的“主動脈”,使五蓮至青島的車程由2小時縮短為1小時,實現了山區縣石材業招商引資的大突破。
最后,五蓮縣政府應重點扶持一批大型石材企業,引進一批大項目。在政策等方面給予骨干企業政策傾斜,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石材企業,以帶動五蓮石材業的整體提高。改進招商策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首先,石材企業應加快技術創新,減少環境污染,推進產業升級。鼓勵石材企業轉變傳統的產品觀念和經營理念,拉長產業鏈條,使用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實現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改變街頭鎮石材企業缺乏管理競爭無序的局面。五蓮縣街頭鎮鎮長管仁濤說[13],在市縣環保部門的支持下,街頭鎮石材業的綜合治理工作實現了兩個轉變,一是由規范到示范的轉變,業戶由被動治理轉變為主動治理,二是由單純的治標向標本兼治轉變,實現水的循環利用。
其次,石材企業應進口石材,提升石材檔次。一是加大進口石材市場的培育。通過引進大型石材進口荒料經銷企業,建立石材進口荒料加工基地,提升石材加工檔次。二是加大培育進口石材生產企業。截至目前,街頭鎮專營進口板材規模較大的企業已達到幾十家,涉及經銷和加工進口板材的廠家多達百余家[14],有力推動了本鎮進口石材市場的進一步壯大發展。
最后,石材企業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開發人才資源。人才匱乏是五蓮石材企業繼續發展的一大關鍵制約因素,因此,為實現五蓮石材業的發展,必須首先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分析企業現有人力資源狀況,制定分層次的人力資源開發規劃[15]。此外,石材行業還應樹立開放的用人觀,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引進人才。
[1] 畢葉寶.石材業環境保護和執法要與時俱進[J].石材,2009(11).
[2] 侯娟,劉小寧.經濟欠發達縣域的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實證研究——以山東省平邑縣為例[J].山東工商學院,2010(3).
[3] 申曉東.振興縣域經濟,加快撫松發展[J].科技信息,2011(1).
[4] 王芹.陜西省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J].價值工程,2011(4).
[5] 李玉濤.低碳經濟下我國石材業創新發展之道[J].20世紀建筑材料居業,2011(3).
[6] 余瑞清.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之福建南安循環經濟成效顯著[J].福建質量理,2009(12).
[7] 周開平,蘇桂軍.廣西平桂石材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J].石材,2010(3).
[8] 晏輝,張云峰.福建南安市制定石材行業新的準入條件[J].石材,2011(5).
[9] 潘木林,侯建華.構建科學合理的石材物流體系與產業布局——再談建設現代石材業[J].石材,2010(8).
[10] 尤曉,傅曉玉.落實科學發展強化服務意識引導石材行業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工作總結和2008工作總結[J].石材,2010(1).
[11] 高甡.基于條件價值法的行業生態補償標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4).
[12] 尤曉,李玉剛.大力推進托里縣石材業發展的思考[J].石材,2011(10).
[13] 王勇.實現由優秀到卓越的跨越之關于做大做強五蓮石材企業的思考[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7(19).
[14] S.GROSSMAN and O.HART,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Economy,2009(94).
[15] STANISLAV BUCIFAL.Cluster Theory and Industry Policy:An Overview[J].Economic perspective,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