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 遠

財政部門的會計監督是指財政部門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執行 《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行為實施的監督檢查以及對違法會計行為實施的行政處罰。正確認識并履行好會計監督職能是擺在各級財政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就各級財政部門履行職責的現狀和實際中的一些問題,對如何完善該職能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改革開放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不同體制的企業帶來了發展機會,也給財政部門的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財政部門中,特別是基層部門并沒有樹立市場經濟的觀念,仍然走著從上到下、從點到面的行政管理的老路,使得一些非國有企業成為會計監督的盲區,會計人員得不到相關會計政策、信息的支持,工作難以落實到位。
由于傳統認知理念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財政部門主要負責財政收支,特別是財政資金的分配。因此財政部門的核心工作是預算的編制、執行,往往忽略會計監督的重要性,認為會計監督是可抓可不抓的。并且,各級財政部門大多沒有安排專職人員履行會計監督的職責,而是將此作為財政監督科的附屬職能。
財政部門履行會計監督職能沒有規范的執行方案,只是機械地應付上級下達的任務,為完成任務而例行公事。各級財政部門與各個被監督的對象接觸有限,沒有稅務稽查和審計部門的威懾力和知名度,執行監督任務力不從心。雖然有《會計法》等相關法規做支撐,但是在實務中更多是責令整改,處分過輕,徒有其表。
同時,財政部門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不力,雖然一直很重視此方面的監管,但是仍有些不盡人意。首先,我國會計中介機構面臨多頭領導的局面,各機構間工作重復且難以協調,削弱了會計監督的效力。其次,會計監督大多屬于事后監督,會計造假屢禁不止,而且財政部門監管機制缺乏透明化、公開化,削弱了公信力。再次,財政部門的會計監督只是出具會計信息質量報告,對于違法亂紀行為未進行公示,對該行為缺乏警示性。
務必認識到會計監督是法定義務與職責,要依法履職盡責,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認識到財政部門的會計監督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保障,對于維護和促進社會誠信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將會計監督作為財政部門的基礎工作,綜合治理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規范會計信息編制與報告流程。認識到財政部門會計監督的重要性,無論是站在財政部門執行者的角度還是站在企、事業單位或會計中介部門等被監督者以及社會大眾的角度,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自覺規范會計行為,配合財政部門履行會計監督的職責,而不是走過場、打官腔,以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取得良好的成效。
財政部門作為會計監督的核心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與時俱進,不斷轉移會計監督的重心和監督方式。會計監督不能只是對結果的監督,要轉變為對全過程的監管,加大監督力度促進行業自律。以自身遵守規章制度代替外部監督,從源頭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重獲市場信心,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發展。要聯合審計、稅務部門履責,合理分工,盡量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提高會計監督的公信力和威懾力,而不是為僅僅選擇個別會計事務所,現場翻翻賬。
進一步完善會計監督的法律法規體系,要以法律為基礎確認財政部門會計監督的地位,進而提高執行效力。進一步完善體制,制定出臺詳細的關于會計監督的行政法規和實施細則,要以法律手段替代行政處理,提升執行效力,鞏固執行效果。做到執行公開化、透明化,充分發揮公眾監督的作用,有效減少暗箱操作,通過司法訴訟的方式進一步保障監督職能的實施。以法律為綱使會計監督更有權威性,從根本上保證會計監督的成效。
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為主體的中介機構在會計監督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會計中介機構的監督力度,增強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職業道德水平,使其客觀公正地發表審計意見。相應地,各級財政部門每年應該派專人隨機不定時抽取一定比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進行審查,事務所也應積極配合監督工作,整理好相關資料交由財政部門審閱。如若出現混淆是非、弄虛作假的行為,應視情節輕重予以堅決查處、停業整頓、公開曝光、吊銷執照,情節嚴重的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同時,財政部門也應該組織專門的審計團隊,對重點、典型企業的年報進行審查。
制定年終檢查和日常監督相結合的會計監督方式。不定期進行突擊檢查,有助于促進企業和社會中介機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工作成效。財政部可以統一要求年度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各基層財政部門可根據各地方實際情況在年度中間組織1-2次年中檢查,制定不同的主題,將會計監督工作落到實處。同時,還要建立健全相關會計法規,并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最終實現全國聯網,及時更新相關信息,建立誠信檔案,避免重復統計帶來的人力與時間的浪費,提高工作效率,并實現動態管理和網上查詢,增強執法剛性。此外,借鑒其他成熟的監管機制的經驗,增大會計違規成本,以此輔助規范會計行為。

要加強對于會計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培訓,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財政部門要強調培訓的重要性,并監督培訓的執行,進而提高全行業的會計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水平,為會計監督工作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業務水平的培訓外,還要培養會計人員的責任心和事業心,以編制和列報公允、合法的會計信息為己任,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提升公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