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春學
2008年國家啟動擴內需、促發展政策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加大了對項目的投資力度,有力推進了民營企業的生產轉型和技術更新改造。但從各類檢查情況來看,現行的投資支持方式還存在著諸多弊端,有待進一步改進。
目前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有投資補助(包括貼息)、稅收返還(減免)兩種方式。其中,投資補助是企業擬投資項目經批準后納入國家投資計劃,根據該項目的投資規模的一定比例給予企業相應的補助資金。在這種投資支持方式下,多數民營企業能夠抓住政府支持的機遇,積極深化內部管理,進行技術改造創新,轉變生產經營方式。但是,這種投資支持方式在制度設計上存在不足。投資補助既沒有納入國家權益,也沒有納入職工權益,而是作為企業的一種營業外收入,實質上歸企業少數業主所有。這種制度上的不足,在實際工作中也產生了相當大的負面效應。
一是一些企業業主在申報項目時弄虛作假,騙取國家補助資金。這種情況較為普遍,在近幾年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中,查出了相當多的典型案例。比如,某家從事營養米粉加工的民營企業,2010年7月在獲取國家發展改革部門正在組織申報資源綜合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后,讓中介機構編造了一個“年產8萬方環保稻殼(草)復合人造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用錢鋪路打開主要關節,最終獲得了國家批復的項目總投資7682萬元,并騙得中央預算內投資770萬元。
二是一些企業在獲得項目投資補助后,不按規定內容建設,而是投機取巧,甚至從事違法亂紀活動。如去年檢查的16戶企業的25個項目,國家批復的預算內投資總額為15億元,項目已經過了建設期,但完成的投資額只有6.6億元,尚未達到下達投資規模的一半。而且,一些企業為了應付政府監督檢查,采取各種非法手段進行掩蓋。有的找子虛烏有的公司簽訂項目實施所需設備的供貨合同,有的采取將合同金額后加零方式成倍擴大項目完成量,有的采取私刻銀行印章方式偽造金融支付憑證,還有的甚至非法購買偽造的巨額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等,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三是一些企業中飽私囊,將投資補助資金視為自有資財,肆意揮霍。檢查發現,一些民營企業對投資補助資金的使用基本沒有紀律約束,使用較為隨便,根本不考慮后果。有的將資金轉到個人存折取現行賄,請客送禮;有的轉入二級市場炒股炒匯,投機發財;還有的用于購買家用電器,貪圖享受。而值得揣味的是,監督檢查中發現的許多違規違法使用投資補助資金的行為中,沒有一例是為職工謀取福利或為職工增加工資收入的。
通過檢查與調研,發現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部門習慣于采用計劃經濟的傳統做法,沒有考慮到現代企業經營機制的變革。現行企業的所有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營企業歸少數業主或者家族所有。而現行的直接將補助資金投到民營企業的做法,實質上是將共同享受的公共財政利益轉化為少數民營企業的個人既得。雖然這些企業得到補助資金后通過發展企業反哺公共財源,但廣大群眾既看不見,又摸不著,難以感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同時,這種做法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導致各地企業過度于“跑部發展”,增大了發展成本,誘發了腐敗問題。
民營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給予支持,以促進其快速、健康發展。上述問題及成因表明現行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政策和做法必須進行改進和完善。結合檢查與調研情況,改進和完善現行投資支持方式的根本點,應是在轉變管理理念的基礎上,改變現行直接投入的做法,實行間接扶持的中央財政支持辦法。即取消現行政府補助直接投向獲得批準項目的民營企業的做法,實行按民營企業吸收的就業人員,適當減免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障、居民醫療保險等,以減輕企業成本支出;或者代企業為就業人員繳納住房公積金(也可代企業為職工建設公寓),以改善就業職工的居住條件。這種改進不僅減輕了民營企業的負擔,擴大了公共財政分配的透明度,更重要的是讓大多數人群享受到了公共財政的陽光。

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分步進行:第一步,針對當前就業難問題,對那些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民營企業,適當補助這些企業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特別是吸收的大學畢業生的工資福利待遇;第二步,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對所有民營企業接收的就業人員按一定標準減免企業應當為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金、基本醫療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三項工資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