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舉
【摘 要】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面對這次危機,各國的金融監管體制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從而引發了人們對金融監管的重新思考。本文以美國為例,來分析中國金融監管體制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金融危機;金融監管;金融改革
全球金融危機是由美國的次貸危機所逐步演化而成的。這次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很大的破壞,引發了人們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制度的重新審視,并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來改善舊的監管制度。例如在2009年6月美國出臺了針對其金融市場的監管改革方案,并于2010年7月21日正是成為法律。而對于我國而言,通過這次金融危機來發現自身金融監管體系的缺陷,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案,來完善我國的監管制度,從而科學引導金融創新,并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一、美國監管層對金融自由化的縱容
由于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使得監管當局極力推崇自由化的金融市場。當局的自由化理念是:要使金融產業在公開競爭中獲益,并且政府干預降到最小限度。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先生明確地說“金融市場自我監管比政府監管更為有效”。他認為,“政府干預往往會帶來一些問題,而不能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但是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拓展,金融創新產品愈來愈多,衍生產品數不勝數,而監管方面的漏洞卻日益突出,最終過度創新導致危機爆發,暴露了監管方面的不足,從而促使政府對監管體制的變革。
二、美國金融監管改革
自世界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界各國政府都在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挽救經濟的衰退,并推動相應監管體制方面的改革。例如在2008年3月美國正式公布了《監管改革藍圖》,提出監管改革建議,接著舉行G7金融穩定論壇會議,提出多項加強措施。最終《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正式生成。鑒于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尤其是經濟方面,很多人都在關注他的改革方案。雖然對于這次改革方案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對于金融體系尚不完善的中國來說,還是很有必要從中吸取一定經驗的。
三、中國金融監管的現狀
我國金融業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現在主要有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三大監管機構。由于三大監管機構的目標和手段存在差異,并且分業監管模式比較容易出現監管重復和監管盲區,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并進入金融行業,這也給監管體制帶來的嚴峻的挑戰。還有我國監管體制的缺陷,使得一些非法的經濟活動非常嚴重。另外,我國監管體系架構不合理,一定程度上過分強調政府職能,出發點是處理金融機構與金融監管者之間的外部關系,具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忽視了金融機構內部治理結構、控制機制的作用與地位。
四、完善我國金融監管的措施
(一)注重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二者協調發展。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歷來都是對立的,一些金融創新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規避某些監管政策,一些監管政策的制定也恰恰是針對金融創新。因為金融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關系著國家經濟的穩定,所以在積極推動金融創新的同時必須要有審慎有效的監管政策。
(二)防范房貸的市場風險。
我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十分火爆,房地產市場也是GDP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之美國次貸危機房地產而引起,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要吸取其中的教訓,引以為戒。當房地產行業出現問題時,連鎖反應會危及銀行業甚至是整個經濟體系。因此監管機構要特別注意內部控制及信用評級。
(三)實現從責任規制主導到直接規制主導的轉化。
相比而言,直接規制是市場失靈后政府的直接介入,屬于事后矯治。由于金融系統引發的問題會形成一系列的連鎖效應,所以更應該強化功能監管和事前監管,若等到已經產生的損害那就可能會輻射到其他領域,這也是危機給我們的教訓。
(四)加強金融市場的透明度。
金融市場的透明度事關他的平穩、健康運行。透明度的增強,會減少暗箱操作、私下交易等事件的發生。要做到這些,就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這樣可以可以形成有效的社會監督,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有效手段。
(五)加強監管的國際協調。
金融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面對這種趨勢,我們需要做的是不僅要充分利用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大好機遇,更要要時刻提防各種涌入的風險。國際監管合作的實現,首先要求兩國之間,甚至是多國之間的監管機構能夠形成一個有效的信息溝通平臺。這個平臺的建立和很多因素有關(資源、能力、主動性以及制度安排),一旦建成,起到的作用將是很大的。隨著我國金融行業逐步開放,應主動去適應監管的國際化趨勢。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協調,發揮各類國際組織和區域性組織在的協調作用,在國內全面推行金融監管國際化標準。
五、結論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強的大形勢下,金融行業的穩定性將會面臨愈來愈嚴峻的考驗,而金融業本身又是一個存在較高風險的行業,所以對它的監管將會是必要的。然而監管體制的有效性,并能完全消除金融業所存在的固有風險。因此,監管機構的首要目標是防范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我國正處于金融業快速發展階段,金融體系逐漸走向成熟,潛在危機提醒我們要時刻警惕各方面的的風險。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完善金融行業的運作機制、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健全相應的法律規章制度。
相比于其他國家而言,這次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所產生的破壞力要小,但是我們不能輕視它,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警惕。我們要通過分析危機產生的原因、傳導的機制和發達國家的應對危機的措施,結合我國國情,根據我國當今監管體制的特點以及不足,采取相應的措施,制定合理的方案,增強我國金融市場應對各種危機和加強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這樣才能保障金融業的安全與穩定,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曉星.金融全球化與金融監管:動因、挑戰與問題—基于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分析.國際經貿探索,2008,24(3)。
[2] 廖袁.淺議我國金融體制及其完善[N].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8-3,第2期,總第128期。
[3] 王寅.美國金融監管改革與啟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6,第3期,總第141期。
[4] 朱志強,楊紅員,尹恕好.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監管改革與啟示.華北金融,2008,(8)。
[5] 廖岷.次貸危機下美國對于金融監管的最新反思.中國金融,2008,(7)。
[6] 陳金婷.美國次貸危機的成因、影響及對中國金融管理的啟示[N].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9-6,第23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