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亞平
【摘 要】隨著各種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互聯網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浪潮。從全球范圍來看,互聯網已經成為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是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載體、科技創新的新平臺、公共服務的新手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日益增大,以至于全球各國在探討信息技術時越來越淡化其技術性而重視其經濟性。本文介紹了當前網絡經濟的內涵及發展趨勢,針對我國網絡經濟現狀,重點分析了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發展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網絡經濟;企業經營模式;影響
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它帶給人們的便利體現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2013年7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國際合作司,與經合組織(OECD)科學、技術、產業理事會聯合主辦了“《OECD互聯網經濟展望2012》中文版發布會”暨“互聯網經濟高級研討會”。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信息技術已經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商業化的加速發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網絡等迅速走紅,正在掀起全球范圍內一次波瀾壯闊的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浪潮,我們要從互聯網中尋找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
一、網絡經濟的內涵
網絡經濟,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絡(特別是Internet) 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它是一種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的高級經濟發展形態。網絡經濟是建立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基礎之上,各類企業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各式各樣的信息資源,并依托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絡進行動態的商務活動,研發、制造、銷售和管理活動所產生的經濟。它建立在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基礎之上,依靠網絡實現經濟。網絡經濟改變了企業的傳統經營模式、經營理念。
近年來,3G在全球范圍內普及,4G逐漸走向規模商用,移動互聯網實現了跳躍式的發展。移動互聯網應用不斷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并帶來了很多新產業和新模式,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移動互聯網掀起了信息通信領域的全新浪潮,它更新的周期更短、規模更大、范圍更廣。互聯網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提高社會運行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能力、推動網絡文化形成與傳播等方面,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互聯網經濟也成為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內容的共享性、網絡的交互性,互聯網經濟也注定是全球化的、高度開發的、一體化的經濟活動。
二、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現狀
隨著網絡經濟的不斷發揮發展,電子商務在國內的迅速崛起,今后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將使電子商務所需要的物理網絡及其他基礎設備更加完備,為電子商務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電子商務發展的潮流已經到來,電子商務將成為推動我國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是網絡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當前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電子商務是網絡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電子商務是網絡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42億人,網民使用率提升至42.9%。團購用戶數為8327萬,使用率提升至14.8%,較2011年年底上升3.3個百分點,用戶全年增長28.8%,同樣保持了相對較高的用戶增長率。截至2012年6月,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3.5萬億元,同比增長18.6%。由于我國的實體經濟一直是我國的經濟增長的最主要部分,實體經濟的規模不斷擴大并走向國際化,,必需要要運用電子商務這一模式進行低成本的推廣。今后,要更好發展電子商務,國家政府要高度重視并加以引導。
(二)網絡購物的系統化將會更加明顯
由于我國傳統企業的實體營銷成本不斷提高,使企業發現了網絡營銷和推廣的便捷之處,從而造成網絡交易的規模和層面不斷擴大,網絡交易形成規模化。另由于廣告的力量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虛擬物品的交易數量增長,虛擬物品主要是知識產權的轉讓、廣告設計、報紙刊物發行等,網絡銷售也從以前的實體物品的銷售更多的轉為虛擬物品,網絡銷售產品呈現多樣化。在此基礎上,網絡的國際互聯,讓各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使得電子商務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國際網絡營銷的重要性。
(三)移動互聯網成為新的載體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4.2億,較上年底增加約6440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根據Gartner發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手機市場調查報告》,2012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上漲了46.9%。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數據,截至2012年10月,我國3G用戶數為21241.5萬戶,同比增長92.2%。App下載呈現爆炸式快速增長,2012年10月,蘋果宣布其應用商店總下載量在4年時間里達到350億次,谷歌應用商店的App下載次數已突破150億。隨著各類智能終端的普及,將會進一步激發居民對信息服務、數字內容的消費需求。預計到2015年,3G用戶數將超過4.5億戶,寬帶用戶數將達到3.7億戶,互聯網網民超過8億人。龐大的用戶規模奠定了信息消費的堅實基礎。
三、網絡經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
隨著各種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互聯網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浪潮。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徐愈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互聯網已經成為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是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載體、科技創新的新平臺、公共服務的新手段,將推動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深刻變革。具體對我國企業發展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可以促進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增加企業經營利潤,刺激經濟發展
新時期,互聯網經濟成為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內容的共享性、網絡的交互性,互聯網經濟也注定是全球化的、高度開發的、一體化的經濟活動。電子商務是網絡化的新型經濟活動,現代企業越來越多的運用這種新型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企業經營活動,增加企業利潤,促進企業快速發長,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效率和質量,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
(二)互聯網能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企業運營管理水平
近10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市場高速穩定增長,電子商務交易額在消費總額中的占比從幾乎為零穩步增長到突破6%,成為我國擴大消費的一個主要渠道。目前,電子商務在我國工業、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旅游和城鄉消費等各個領域的應用不斷得到拓展,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正在形成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的發展態勢。今后,我國企業應在在國民經濟各領域和社會生活各層面,全方位大力推進和應用不同模式、不同層次的電子商務,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商品和各種要素的流動,消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制約因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企業運營管理水平。
(三)互聯網能極大地加速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對于我國的戰略轉型意義重大
互聯網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提高社會運行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能力、推動網絡文化形成與傳播等方面,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互聯網可以發揮信息和知識資源在企業物質資源配置和利用中的先導、優化作用,減少物質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優化產業結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互聯網推動企業國際化進程
為了應對互聯網的快速創新及與現實世界管理的不斷交融,國際社會正積極探索適應本國的管理方式,加強政策調整和監管創新,加大管理力度,加強跨領域協作。可以推動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高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把握發展主動權,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面對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和網絡經濟的急劇轉變,我們必須大力鼓勵企業進行知識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適者生存,面對“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網絡經濟,現代企業只有創新才能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玫淺議網絡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融經濟(J) 2012年第14期
[2]邱雪茹網絡經濟問題研究現代經濟信息(J) 2012年第3期
[3]王穎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與企業發展戰略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12年S1
[4]中國信息產業網從互聯網中尋找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2013年7月11日
[5]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http://www.100ec.cn/detail--6081686.html 淺析網絡經濟帶動信息消費異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