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校和招商局物流湖南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湖南現代物流職教集團這個平臺,在行業和政府的指導和協調下,進行深度校企融合,在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統一領導下,通過技能培訓、校本教材的開發、職業技能大賽、頂崗實踐基地建設、師資互培互聘等,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實現了校企雙贏。
【關鍵詞】校企融合;長效機制
一、實施背景
2011年,我校和招商局物流湖南有限公司、京陽物流等40多家學校和知名企業組建了湖南現代物流職教集團,實施集團化的辦學模式。在集團內部實行招生、就業統籌安排,教學人員與生產人員交叉任職、雙崗雙責,全面實現教學目標與生產目標、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教學人員與生產人員、教學管理與生產管理、教學效果與生產效果的“五項對接”。 在集團這一載體下,充分調動集團的資源,校企合作進一步得到深化;其中我校先后與京陽物流、星沙物流、一力物流、力邦物流、招商局物流、全州醫藥、實泰物流等企業簽訂了共建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協議。集團內部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實現了“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
二、實施過程
招商局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招商物流)是央企大型骨物流企業,在2004-2006年和2007-2009年連續兩次獲國務院國資委授予“業績優秀企業”稱號。2012年,招商局物流長沙有限公司全面深化企業改革,準備成立職業培訓學校,對新進員工進行就業培訓和對現行員工進行輪訓,提高員工的實踐操作技能,推行倉管員操作標準,舉辦叉車司機的考證和培訓,對倉管員進行分類定級,實行績效考核等措施。企業辦學校必須要考慮到成本和收益,因而很難聘請到較多的專業教學人才,同時教室、住宿、訓練場等又需要一大筆投資,而職業學校教師經過專業的教育培訓和進修,大多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教室、住宿、實習實訓場所一應倶全,但缺少學生實踐操作和訓練場所。
我校是長沙市教育局直屬的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是湖南省最大的中職學校,2011年被立項為首批中等職業改革發展示范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作為國家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專業師資、教育教學條件在全省同類中職學校中具有鮮明特色和示范作用,和招商物流有著長期廣泛的合作,校企業雙方領導在集團董事會協助下,找準雙方的切入點,我校作為招商局物流湖南有限公司的職業培訓學校,招商局物流作為我校師生實踐操作和訓練場所,進行全面深度合作,形成產教融合、校企一體的辦學模式。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和形式
(一)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由校企雙方負責人、政府有關負責人和有關專家組成
制定委員會章程,提出校企合作規劃和目標、活動方式等;制定戰略伙伴關系合作協議;校企共同制定集團章程,對合作目標、運作機制等提出明確要求,設立辦事機構,建立長效性的信息互通機制。
(二)成立物流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由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聘請企業負責人任兼職副校長,主持專業建設工作。研究專業設置,確定課程結構,制訂專業教學計劃,組織和合理安排教育內容,開發校本教材和資源庫建設,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對共建師資隊伍、實習基地共建等作出具體規定。
(三)成立物流專業技能培訓中心
由學校和招商局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叉車培訓學校和物流員考證培訓基地。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技能考證和培訓,學生主要參加中物流的物流員職業資格考試和湖南省質量監督局的叉車司機考試,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另一方面對招商物流新員工進行培訓,對老員工進行輪訓,參加中物聯的助理物流資格考試和湖南省質量監督局的叉車司機考試,并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通過對員工技能和考證培訓,對員工進行分類定級,實行績效考核。
(四)校企合作開發物流專業系列實訓校本教材
按照企業的操作流程,和招商物流一起共同開發理實一體的校本教材《倉儲與配送作業實務》,作為學校學生和企業員工共同培訓教材,制訂倉管員職業崗位能力和技能標準,推行企業崗位職責,實行倉管員分類定級,按企業模式進行學生考核評價。
(五)共同組建物流職業技能競賽平臺
我校作為湖南省中職物流職業技能大賽賽點校,引進行企業的操作流程,和招商物流一起共同組織了三屆湖南省中職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同時把來源于企業技能大賽內容、作業流程作為學生和企業員工培訓的重要內容,2012年招商物流作為我校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全面支持企業,從培訓的方案到訓練內容、流程具體提供支持和指導,全面接納技能大賽學生到企業參加實踐訓練,并針對技能大賽內容制訂了專業的訓練方案,通過技能大賽的校企全面合作,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了一銀兩銅的優異成績。
(六)共建共享物流專業頂崗實踐基地
招商局物流為我校倉儲與配送方向的學生每年提供20個左右的崗位,進行實習實訓,進行工學結合,提供20個崗位供學生頂崗實習,學校對參加技能大賽的學生和實習實訓優秀的學生根據學生意愿,優先提供給招商物流。同時學校為招商物流員工培訓提供教室、實訓中心及實訓設備、食堂、住宿等,作為企業員工培訓基地。
(七)打造師資互培互聘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制訂校企合作專業教師培養方案,建立集團內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培訓教師的長效機制。教師把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和自身頂崗實踐有機結合,輪流安排專業教師作為學生實習實訓的帶隊教師,指導學生培養職業崗位技能,同時自己得到鍛煉。派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去參與技術服務或現場鍛煉時間年均不少于30天。聘請招商物流一線技術專家承擔我校部分教學任務,并進行實訓實訓指導,同時我校的專業教師作為招商物流員工職業培訓理論課教師,承擔企業員工理論教學任務,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
四、實施的保障條件
(一)集團化辦學是校企融合的基礎
在政府和物流聯合會的指導下,由學校和大中型物流企業組建了現代物流職教集團,制定了《現代物流職業教育集團組建方案》、《現代物流職業教育集團章程》,建立了良好的組織機構,完善了集團化辦學各項制度,鼓勵集團內部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深度合作,我校和招商物流進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空間,通過共建學生-員工技能培訓中心、共建學生-員工培訓基地、教師互培互聘等形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校企合作模式,實現校企之間真正融合。
(二)體制和機制建設是校企融合的保證
建立學校、教委、政府層面共同推動校企合作的保障機制,政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法規對校企合作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監督,企業應將校企合作作為一種社會責任列入企業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同時應建立相關的職能部門負責對外聯絡和信息溝通;學校應將校企合作作為一種辦學模式,在開發課程、配備師資、確定教學方法應與校企合作模式相對應。企業和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委員會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等平臺,協調校企雙方關系,督導合作的實施,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合作雙方通過章程、制度、協議等明確規定學校和企業雙方所負的責任和承擔的義務,確定合作內容、方式、以及合作期限等,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三)合作、共贏是校企融合的關鍵
校企融合的動因來自于學校和企業雙方的需要和共贏。因此,在集團化辦學這個互通的信息平臺上著力找到了校企共同利益的結合點。學校依靠與企業的合作解決了學生校外實習實踐、推薦就業以及仿真模擬實訓設施設備的建設。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可以不斷補充到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員工,同時可以借助學校資源,對員工進行培訓,可以減少投入而達到了提高員工素質的目的,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校與招商物流的合作,正是因為我校學生素質高、技能過硬,就業穩定性強,真正實現了校企之間強強聯合。
五、主要成效與成果
(一)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由于企業全程參與學校專業教學和管理,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應與校企合作模式相一致,同時企業每年能提供一定崗位供學生工學結合,學校按照企業的崗位選擇教學內容,按照企業的標準和流程組織和安排教學,按照企業的考核評價指標完成對學生的考核,因而形成“課崗對接、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
(二)形成了校企共贏的良好局面,提升了集團內學校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通過校企融合,學校成為企業員工培訓基地和企業成為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可以減少資金投入,利用學校的師資、教室及設備、實習實訓場所對新進員工進行培訓,對老員工進行輪訓,把學校作為企業技能考核、考證培訓中心了,同時,利用優質學校資源招收一些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優秀學生作為員工,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可持續發展。
(三)提高了集團內企業設施設備的利用效率,夯實了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物質基礎
學校利用企業設施設備作為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可以減少教育投入,實現資源共享,也促進了專業建設和發展。學生企業實習過程中,了解企業需求,按照其其崗位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利用企業資源,在企業師傅的幫助下,熟習企業的作業流程,順利地掌握設備的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并能較快在適應角色和身份的轉變。
(四)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中心,加快了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與利用
學校聘請企業的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生產和實訓,企業聘請專業教師擔任業務經理或技術顧問,教師和能工巧匠之間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有利于企業新產品的開發和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一方面,教師利用企業這個平臺,通過實踐操作,可以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幫助企業進行倉儲流程的重組、再造、物流咨詢、系統設計、布局、規劃等,專業教師幫助招商物流進行了RFID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倉庫的布局的規劃,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另一方面,企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通過和專業教師交流學習,理論進一步提升,加上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利于企業產品開發和應用,成為企業發展的持續動力,目前企業技術人員幫助我校進行了實訓室的重新布局,按照企業運作模式組織學生校內實習實訓,對我校學生實習實訓模式進行了較大的改進,有利于促進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提高。
六、體會與思考
(一)政府應確立其主導地位,建立校企合作的約束機制
政府引導和管理,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政策是支持企業持續參與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要促進校企合作局面的根本改觀,政府應主動介入, 統籌經費等資源和信息,為校企合作建立制度和橋梁,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學校與企業雙方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制定實習生報酬管理辦法,制定行業、企業參與職業院校辦學的鼓勵性政策。對于長期為職業學校學生實習提供穩定的實訓基地、師資、設備、技術支持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或稅費減免,促進校企合作辦學。
(二)企業應強化其社會責任,積極參與校企合作與創新
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承擔起為自身及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義務。給予職業學校儀器、設備和技術等支持,在學校建設集生產、實習、實訓功能于一體的校內實習車間,在生產產品的同時承擔學生實習、實訓任務。積極選派一些具有實踐經驗和能力的專業人才、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主動向院校投資,積極建立“教學—科研一開發”三位一體的利益共享關系。盡自己的所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習實踐環境,加強對學生技能方面的指導,在實習學生管理方面,根據中職學生的特殊情況,探索制定適合實習生的管理制度與方法。
(三)學校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共贏的校企合作模式
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合作,定期派遣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習,邀請企業優秀人員到學校講學及兼職教師,并積極拓展在科研開發、共建實習基地、校企合作辦學等方面的深層次合作;根據實際,合理確定基礎理論、專業理論與專業知識三者的比例關系,建立適應崗位的課程體系。教學主管部門要以“教學緊盯企業”的方針作為指導,改革、創新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合理選用教材,積極開發教學資源;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構建培養學生高素質、高技能、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課程體系,達到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標。
參考文獻:
[1]匡瑛,石偉平.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J].教育發展研究,2008,(9):3-4.
[2]馬成榮.關于職教集團基本問題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5,(10):16-18
[3]張小建 勞動社會保障部部長 《在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工作視頻會上的講話》2007年3月9日
作者簡介:張平(1967——)男,中共黨員,長沙財經學校副教授,國家高級物流師,湖南省高級物流師考評員。研究方向: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