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虎
【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研農業院校工科443名應屆畢業生思想狀況, 進行多方位的分析,探討針對性管理策略。發現應屆畢業生的思想狀況有明顯的緊迫性與特殊性。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策略是對應屆畢業生制定針對性強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工科畢業生;思想狀況;管理策略
農業院校工科教育總體上是一種高層次的職業技能教育,工科類專業學生管理人員,如何順應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等多種浪潮的沖擊這一變化, 因勢利導把握好機遇和規律,把學生培養成為腳踏實地的高素質人才,其策略是一個需要探討的方向。
一、農業院校工科專業畢業生學生的思想狀況
在農業院校工科專業,年級管理是目前通行的學生管理模式,相對于低年級,畢業生在管理上相對松散。低年級班委會與團支部體制健全,進入見習、實習課后,雖仍有相對集中的班集體,但一進入實習分方向年級,所有次序全被打亂, 實習基地學生不是成建制的分布。本人從最近幾屆畢業生工作的實踐中發現,農業院校工科畢業生的特征在許多方面與其他院校專業學生不同,機械、水利、土木等專業,實習一般都遠離校本部,這在空間上、地域上形成了管理的盲區,由此引起管理上的松散和不便。
(一)有積極向上的思想
畢業生關心的熱點很多,我們就思想層面曾對2013屆443名工科專業應屆畢業生進行過幾次多角度的問卷調查,數據如下:黨員人數l14 ,寫入黨申請書的超過400人,進黨校學習的65% ,其他同學表示了解黨的基本知識。非常關心時事政治的有280人,占63% ; 有時關心的120人,占27% ;不關心的只有43人,占10%。100%的同學對國家前途充滿信心。2008年以來,我們先后就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金融危機和十八的召開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會, 從立場還是分析問題的深度及發言邏輯性等方面,發現畢業年級均比剛入校時顯得更有感召力和理性。
以上結果表明,工科畢業生思想積極,健康向上,總體上是可以信賴的能夠擔當的新一代。
(二)有明確的目標
筆者曾對相同學生的實習計劃做過一次綜合分析,有70 %的學生是為了方便到教學基地實習經驗,將來好當工程師, 有30 %的學生是為了方便考研究生。到了大四,農業院校工科學生已掌握了基本工學理論和操作基礎,并且能根據興趣、愛好對自己的專業作定向選擇??梢姡?隨著思想的成熟,在進入找工作實習階段,絕大多數學生把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發展和學習擺在第一位,有明確專業發展方向。
(三)實習與畢業就業考研、市場需求與個人期望與的矛盾突出
為了能找到一步到位的就業途徑,很多學生的心理負擔很重。學生表面上顯得沉靜,而內心則矛盾重重。究其原因是高校就業制度,特別是“雙向選擇”,對工科專業學生的影響,因為工科學生畢業后就業單位的性質,基本上奠定了學生今后的發展方向。
(1)考研究生還是做好實習是個問題
據統計,工科學生近年有35 %左右的畢業生準備考研,而工科學生實習期不僅長(不同的專業要求不一樣) ,而且任務繁重,這與考研需要大量時間、精力的投入形成了明顯的矛盾。從當前用人單位用人情況來看,資質較高的企事業單位提供的人才需求,本科學歷需求大大降低,高水平技師或碩士生、博士生才是真正的急需品。
(2)找工作與實習仍是問題
雙向選擇下的就業制度使壓力很大程度上轉嫁到了家庭和學生身上,所以,配上各種通訊工具, 隨時聽從意向單位的召喚,隨時接受各種考查。很多畢業生很希望在畢業前再努力沖刺一把,提高日后競爭能力,力求抓住每一個就業機會,但求職單位過多又會影響實習,陷入兩難選擇。
(3)期望值與市場需求很難統一
目前,雖然在大學階段有各種各樣的就業指導與個人職場規劃課程,但大多數畢業生對自我評估、定位還是不準確,對就業難度與形勢缺乏認知, 缺少發展眼光太看重第一次就業,把眼睛盯在人滿為患的大單位、大城市,對缺兵少糧的“老、窮、邊、少”等地區避之不及。
二、農業院校工科畢業年級學生管理的策略
(一)堅持以德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
學工隊伍要根據十八的精神為學生樹旗幟,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領青年學生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特別是進入找工作或實習階段,更要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要求他們將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和科學精神完美地結合,將歷史的責任和個人的事業完美地結合。
(二)堅持自我教育的主體性
管理畢業年級的關鍵是積極向上的集體精神。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因為“從眾”的心理在任何人認識上都有。培養好集體的核心是充分發揮集體的教育功能, 學生干部是核心。學生干部對各項工作內容有一定的能力和經驗,發揮他們在“三自”方面的模范帶頭作用,輔導員就能深入做具體工作了。此外,還要加強學生黨員模范帶頭的力度。按常理,畢業年級學生黨員人數會超過15 %以上, 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將學生黨員發動起來。
(三)堅持大禹治水的方法
處理同學的問題要采用平等討論、擺事實、講道理等方式進行解決。疏導是搞好學生管理的前提,也是保障學校穩定的方式。非原則性問題,可用笑一笑的方法解決,對學生最好的教育是適當的諒解。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政策出臺前,要搞好調研與民主會,多下宿舍。處理學生情緒時,要把握度,該緩一緩時,不要操之過急,該趁機處理時,要當機立斷??傊幚懋厴I生事務,既要立場堅定,又要適當靈活。
(四)堅持不拘一格多樣化發展
追求生活多彩多姿非常正常。但進入實習、找工作、考研年級后,各種壓力使很多學校對畢業生不作管理和活動上的要求,這不利于人才培養。在實際工作中,組織學生參加形勢文藝演出、講座、球賽等,能緩解緊張心理,聯系同學們的友誼。我們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模擬職場”之類的活動,學習如何撰寫簡歷 ,鍛煉推銷自己和適應與應變能力。
(五)堅持從嚴管理
嚴格管理是愛護學生的體現。畢業生同學大都會有一種沒有紀律觀散漫的心理。會過分強調個性發展,認為作息時間、內務衛生等是低年級同學該干的事情;有的學生以實習為幌子,不上課,不做畢業設計與課程設計;有的干脆在上學時間打麻將,認為這是適應社會;有的同學以考研為借口,不分白夜放縱自己。如不從嚴管理, 會直接影響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和聲譽, 保證不了同學的合法權益,大學的教育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影響生命健康。
(六)堅持從自身做起
“其身正不令則行”。學生管理干部也思想政治工作者,他是“雙重角色”,是做人的工作的。密切聯系學生、為人師表、實事求是、大公無私是贏得學生的愛戴、尊重和敬仰的基礎。畢業生敏感話題多,而且矛盾高度集中,尤其是在畢業生評獎推優、保研等,是對管理者道德最大的檢驗。畢業生管理是一門藝術,做好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只要我們堅持注意學習成功經驗,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加強理論研究,就能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M·L古茨克米德,金愛晶.未來大學應有新的教育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0,(1):461
[2]張志華,張凡等.畢業生思想狀況調查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2)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