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亮
【摘 要】校園文化是教學育人的重要軟實力。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過程中,校園文化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面對著現代化的建設方向,校園文化建設應該把握重點,大膽創新,立足本職,尋求特色,在開拓創新中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校園文化;求學精神;文化傳承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日新月異和新時代、新技術的突飛猛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逐漸凸顯,尤以文化建設為重,市場經濟體制逐漸成熟、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了價值觀多元化、道德相對主義等等各種不同的文化問題,所以,人們越來越明顯地感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究竟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占據什么樣的地位,我們應該如何加強文化建設?同樣地,作為軍事院校,如何相應地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文化建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經濟是整個社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整個社會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些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人們經常會拿一些GDP、GNP等數字指標來衡量經濟發展,而卻沒有顯然的指標來衡量文化建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文化建設不重要,在我看來,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低于甚至高于經濟建設,只不過文化建設應該是建立在經濟建設的基礎之上的。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類要實現社會的最高理想,共產主義,必不可少的兩個條件就是,第一,物質資料的極大豐富,你們可以按需分配。第二,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達到極高的水平,人人可以自律,可以相互監督。這里馬克思所說的一個是經濟,一個是文化,兩者必不可少!
那么,文化是如何在社會發展中起作用的呢,在我看來,應該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文化建設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傳統和精神,它代表了一種文化傳承,它作為一種內在的品格內化在每個人的心中,而這種品格在社會中的體現就上升為文化氛圍,進而更多的人會在這種文化氛圍的感召下受到影響,逐步內化為自己的內在品格,從內因到外因再到內因,文化在社會中的運作實際上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好的文化會讓社會發展的更好,反之則越壞!所以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自然就離不開和諧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校園文化建設,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校園文化建設的時候應該看清它的重要性,文化可以興國,校園文化可以興校!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校園文化是一所院校的靈魂,是一所院校的精神之所在。它是指在校園這特定社會空間內,通過歷屆師生的傳承和創造,為大學所積累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既是學校風貌和個性的總和,也是社會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在學校的反映。它包括大學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和行為文化等方面。可以說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各方面指標的綜合體現。那么構建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從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等幾方面來衡量。
(一)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風向標
《大學》中第一句話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且止于至善。”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高的標準和要求,那么具體每所大學在如何求知,如何發展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這就是校風。可能很多人會把校風簡單的理解為校歌、校訓、校徽、校旗等等,但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形式而已,真正的校風是一所大學歷屆師生傳承和創造的精神傳統和文化支柱,是一種內在文化信仰。
(二)教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穩步前進的根本保證
教學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學校綜合水平的關鍵標準之一,而教學水平其實就是教風建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教風還包括教師品德、教學經驗以及教學環境等。首先,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來說,應該注重師德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更在言傳身教中教學生如何做人,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是長時間的,甚至是一生的,所以教做人遠比教知識更重要。其次,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教學過程的必不可少的因素,這是考察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如何把枯燥的知識講得生動活潑,如何把晦澀的知識深入淺出,變得淺顯易懂,都是需要教學經驗的作用。最后,良好的教學環境是教風建設的重要保障,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良好的教學環境能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學風是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發展的立足點
學風是指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也包括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相長和科研創新。敢于求真務實,積極推陳出新,這就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制度監督機制,營造出良好的尊師重教和尊重文化的氛圍。這一點是十分關鍵的,在一個尊重知識的環境,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學生,才能吸引高水平的教師,才能磨礪出大量的專家、學者;相反,在一個不重視知識、不重視人才的地方,智慧的殿堂便與你漸行漸遠!學習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精神,孔子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正是體現出一種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干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正是需要這種上下求索的求學精神,最終才能形成這種上下求索的學風。
(四)人際關系是校園文化建設和諧發展的催化劑
校園是一個整體系統,我們每個人都是構成整體系統的一部分,而人際關系的和諧穩定直接關系到了這個整體的穩定和諧,我們可以把整個系統的人員分為領導、教師、學生、保障人員等幾個層次,其中每個層次上的人都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那么如何處理各個層次之間以及每個層次內部之間的相互關系就是擺在人際關系方面的重大難題,可以說,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維持一個系統的內部團結,能夠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各方面發展。從《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到“八榮八恥”,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無不體現著人際關系的重要性,相應的反映在我們校園文化上面也是一樣,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才能給校園文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相振華.思想政治教育論叢[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165.
[2]王曉方,張瑋.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和方法[M].南京:海河出版社,1989:208-238.
[3]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傳播基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首善之區的實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228.
[4]中共中央宣傳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201.
[5]陳華文.文化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197.
[6]杜賢松.鄧小平理論概述[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