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專業教學里英文影視課程與文化課程是分開的兩個課程,在實踐教學中都存在諸多問題。基于認識圖式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筆者對《經典英文影片賞析課》進行了教學改革。把影視欣賞和文化學習相結合后,影視課程被重新定位成影視與文化欣賞課程,實現了通過觀看電影學習文化知識、構建文化思維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大綱目標。
【關鍵詞】影視課;文化;認識圖式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大學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指出: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
英文電影文化內涵豐富,是英語專業學生能接觸到的最直觀的英語文化素材。通過對經典英文影片的賞析,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聽說能力,增進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形成英語思維,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影視課和文化課的教學現狀與問題
英語教學一直提倡使用英文影視節目,但通常只針對聽說能力。在《英語影視聽說課》課堂上,教師“強調對影片細節的理解,對詞義、搭配義、句法功能的掌握,對典型的語料的模仿,把多媒體影視課當成語言知識課或語言技能課來上。”[1]《英語影視欣賞課》要不被上成了聽說課,要不就淪為看電影課。總之,影視課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尷尬如雞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重新審視影視課的定位問題。
文化課是英語專業的必修課。通過與該課程的師生交流,筆者了解到:1.課程教材偏難。課文生詞多,學生閱讀理解都有一定困難。課程有時候成了閱讀課:學生忙著查單詞理解課文內容;2. 內容死板枯燥,知識的記憶完全靠死記硬背。從認識心理學來看,死記硬背獲得的只是原始的信息,不是能夠加以運用的知識。這樣,《大綱》要求實現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都無從落實。文化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并不令人滿意。
二、影視與文化欣賞課
把單一的影視欣賞課重新定位為影視與文化欣賞課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英文電影除了提供真實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外,還展現了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歷史事件、社會環境、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宗教信仰、價值取向、思維模式、文學藝術等。“電影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英文電影是包羅萬象的文化載體,是了解英語國家和民族的一面鏡子。它的題材具有多樣性,全方位地展示了西方文化。”[2] 因此,應該把英文影視課程的教學重點放在文化學習上:通過電影賞析來學習文化知識和培養文化意識。影視課不再是語言知識課或語言技能課,而是語言文化課。其教學目標是:“通過電影了解文化,通過文化學習語言。”[3]
三、認知圖式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
圖式是指輸入并儲存在人頭腦中對世界的一般認識。認知圖式理論認為個體的認識結構(即圖式)是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形式來達到與周圍環境的平衡。當能用現有圖式去同化新信息時,個體處于平衡的認識狀態;當現有圖式不能同化新消息時,就必須修改或創造新圖式,即順應新圖式,從而達到新的平衡狀態。人的認識結構就是不斷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動態豐富、提高和發展過程。
把認識圖式理論運用在影視課教學中,可以增強學生對背景文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生對影片觀看、理解、賞析和學習的過程不應該只是一個簡單被動接受信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該把新獲得的文化知識和原有的文化知識聯系起來,提供認識依據,融會貫通的理解,從而構建出新的文化圖示。文化圖示是指人腦通過先前經驗已獲得的關于文化的知識結構或文化模式。實踐證明,相同的文化圖式是交流暢通無障礙的必要充分條件。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激活其大腦中原有的認識圖式來理解電影中的語言和文化知識,不斷構建新的認識圖式,最終達到在以后的學習和跨文化交際中能熟練運用的目的。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而獲得。對課堂教學來說,學生即是認識的主體也是學習加工的主體,更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因而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師的作用是使自己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成學生主動構建意義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其重要的教學模式是任務型教學法。任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精心擬定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按照教師制定的思維去構建既定主題的知識,掌握相關知識的過程。
四、《經典英文影片賞析課》教學改革
把《經典英文影片賞析課》定位為影視與文化欣賞課后,筆者開始了教學改革。
(一)教改思路
《經典英文影片賞析課》課程開設學生們完成了《主要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課程的學習之后,這為鞏固和加深文化知識奠定了良好基礎。
課程教學內容是美國社會和文化。以學生文化課教材《新編英美概況教程(第2版)》為基礎確定好文化主題,然后選擇適合的影視題材進行觀賞和學習。擬定的文化主題主要有中美文化差異、美國歷史,美國政治體制、美國教育體制、美國價值觀、種族大熔爐和社會風俗等七個主題。每一個主題均有兩三部與此主題緊密相關的電影。
(二)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步:激活認識圖式,布置任務
在課堂上把文化主題告知學生,讓他們結合文化課所學知識進行簡單討論,激活認識圖式。然后播放相關影片片段。片段是教師事先剪輯編輯好了的,展現了典型的文化事實和背景知識。片段播放時,教師不用講解。播完以后由學生指出其中包含的文化事實和背景知識。如果可以,讓他們自己講解并討論相關的文化知識。如果學生沒能看出相關文化點,則由教師指出來,以任務的方式讓他們課下去查閱資料自主學習了解。
第二步:構建新圖式,完成任務
學生課下完成整部電影的觀賞,并收集影片信息如電影類型、演員、導演、背景、票房、獲獎情況以及影評等在藝術層面上對影片形成正確的認識。同時完成課堂文化知識的查閱任務,自主學習,構建新文化圖示。
第三步:新圖式形成,任務評估
回到課堂,讓學生分享課后查閱學習到的文化知識。教師進行必要的補充講解,并組織學生就所涉及到的中西文化異同進行討論。通過比較和分析,加深知識印象,形成新文化認識圖式,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最后再播放其它電影的片段,再次鞏固主題文化知識。
(三)教學實例
一部英文影片包含著大量的文化信息,影片通過巧妙的情節把這些文化信息穿針引線似的連接起來。教師要把這條文化信息的脈絡理出來,指引學生去思考、去發現這些關鍵的文化點,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促使他們去探索,拓寬知識面。
在美國歷史這個主題時,使用的影片是《阿甘正傳》和《與狼共舞》。其中《阿甘正傳》是課堂上“精看”的電影,《與狼共舞》是課下“泛看”的電影。
課堂上通過丹中尉家族的光榮軍人家史片段向學生展示了美國的歷史發展:獨立戰爭,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越南戰爭。這條線索就是美國如何建國、掃除經濟障礙、成為第一經濟體、取得世界霸權最后身陷越戰泥潭衰落的過程。理清了這條主要線索,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著文化課本上的知識,把美國歷史章節里的框架結構詳盡的梳理出來。
《阿甘正傳》細致入微的展示了美國社會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波瀾壯闊的動蕩和發展。這段時間的歷史事件眾多紛雜。但是只要抓住阿甘親自見到的或在電視上出現的幾任美國總統,這些歷史事實就脈絡清晰了。因此,通過播放這幾個片段,讓學生最直觀的識記了這段歷史。而這段歷史里的各種影響至今的人物(比如馬丁路德金、肯尼迪總統及其家族、約翰列儂等)和事件(比如越戰、水門事件、反文化運動等),則可以讓學生課后去收集資料做深度挖掘,了解沒有出現在文化課本上的內容,從而獲得新的文化知識,括寬了自己的知識面。
《與狼共舞》課堂播放的片段是酋長拿著金屬頭盔講述自己民族與白人殖民者的戰爭。雖然他講述的是北美洲印第安人的血淚史,但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去了解美洲還不是美國之前的歷史。于是,大航海時代、歐洲的宗教改革和殖民擴張等前因后果一一呈現。作為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向學生推薦觀看系列紀錄片《哥倫布之前的美洲》。
這樣,從古到今,從歐洲到美洲,學生就可以對美國、美洲、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進程有了一個全方位的了解。文化課本的知識從死板的文字變成電影里具體的人物和事件,動態發展的新認識圖式構建成功了。
(四)教學反饋
《經典英文影片賞析課》教學改革后,得到了三個年級五個教學班學生們的肯定和支持,認為這樣寓教于樂,即看了電影又學習了文化知識。有的學生感慨地說:“《阿甘正傳》看過很多次,只是當成喜劇片來看。現在才知道這里面有這么多的文化背景知識,是一部嚴肅認真的歷史反思片啊。原來電影是可以這樣看的!”
(五)教學反思
學生正面的反饋說明教改思路是正確的,有效果的。
經典英文影片固然有其獨特的魅力,但是考慮到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現在學生思維活躍、偏好新事物的求知特點,應該適當引進一些他們喜聞樂見的影片來增加他們的觀影興趣和學習動力。可以做個調查,讓學生推薦他們喜歡的影片和感興趣的文化主題,根據調查結果對原有的主題和影片進行修改或替換。
五、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在認識圖式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利用英文電影來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授是行之有效的外語教學手段。這種雙維度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還可以促進他們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學習。基于文化主題的電影觀賞和相關文化知識的討論,可以營造良好的英語文化學習氛圍,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譚小沙.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影視課展開文化導入〔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9:107-111
[2]康雷鳴. 高校《英文電影與文化》課程現狀與對策〔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1,05: 112-113
[3]劉成萍. 美國電影文化傳輸與影視文化教學思辨〔J〕.成都大學學報, 2008,06:57-69
[4]商陽. 認識圖式理論在提高英語影視教學時效性的意義及應用〔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3,01: 142-143
[5]朱虹臻.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大學英語影視教育〔J〕.海外英語, 2012,04:83-84
作者簡介:廖莉(1975—),女,四川,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文化和翻譯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項目:西華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重點學科成果 XZD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