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張琍慧
【摘 要】離休干部,由于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其物質生活已有了基本保障,相反,精神生活,特別是“文化養老”已成為我們管理者的新課題,本文結合我蘭石化離退休管理二處的具體布置和做法,現就離休干部的“文化養老”活動,談一些體會。
【關鍵詞】離休;養老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說,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
我離退休二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增強離退休職工身心健康,構建和諧群體為目的,積極引導離退休老同志樹立“文化養老”意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離退休職工陶冶情操,強身健體,提高生活質量,展示當代老人的夕陽風采。
一、“文化養老”釋義
“文化養老”是一種能體現傳統文化與當代人文關系的養老方式,它是以社會文明與發展為前提,以滿足精神需求為基礎,以溝通情感、交流思想、擁有健康體魄與心態為基本內容,以張揚個性、崇尚獨立、享受快樂、愉悅精神為目的,具有群體性、互動性和共享的特點,因此,它是一種讓老干部休閑愜意的養老方式,“文化養老”與物質養老具有同樣的重要性,不可偏廢。
二、“文化養老”的途徑與做法
開展“文化養老”必須從實際出發,不可強求一律,為此,首先應當分析離退休干部的現狀。
蘭州石化離退休管理二處,現在服務管理的離休老干部共168人,其中,常年居住外地的有8人,在這個群體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年事高、體質弱,平均年齡為83歲,身體狀態每況愈下,針對這一特點,我們采取了如下相應行之有效的“文化養老”措施。
(1)將“文化養老”寓于“兩項待遇”的落實之中,老干部們雖年齡大,但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仍是日益增長的,因此,“文化養老”一是為老干部的政治待遇賦予新內涵,二是為老干部生活待遇“錦上添花”,每月一次黨支部集體活動,老干部們基本上都能堅持參加,學習討論熱烈,關心黨政大事,保持“與時俱進”不落伍。我們為每個老干部訂閱了兩種刊物和三種報紙,保證他們“充電”的需要。同時對生活、身體確有困難的,實行幫扶救助、上門服務,讓中央規定的“兩項待遇”落實到每個人,使老干部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
(2)將“文化養老”滲透于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之中,我們做到了“學有陣地,樂有載體”,硬件(環境)建設近年來有了很大的改善,閱覽室、活動室、健身場所、老年大學、不定期的專題報告會、組織參觀訪問、外地旅游,每年都要進行多次,使老干部不脫離社會,不脫離為之奮斗一生的老企業,,這些活動使老干部們享受到了趣味盎然的精神文化生活。
(3)讓“文化養老”成為老同志喜聞樂見的幸事,“文化養老”需要老干部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如果沒有一定的吸引力他們可能不愿參與。為此,我們每年都要組織“學習知識答題競賽”、“大合唱”、“文體比賽”等活動,寓教于樂,樂在其中,每次活動老干部們都是積極參加,高興而歸。
(4)探索“文化養老”新路子,建設新機制。我們已經成為制度的活動有每月家訪一次以上、每年為老干部過一次生日,送一份價值150元的生日禮物,病號、住院必訪,每次慰問品不少于價值200元。為金婚老干部拍金婚照,送紀念品,每年到居住外地的老干部家中,做一次登門拜訪,不定期舉辦“養生知識講座”和書畫、攝影及收藏展覽,這些活動起到了溝通、愉悅作用,實現了群體的和諧,也做到了“零距離”的服務,深受老干部們歡迎。
(5)視“文化養老”為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文化養老”能改善人的心理狀態,也能調節人與人的和諧,因此我們與社區、物業等結合,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如“大家唱”“好鄰里”“關心下一代”等,使文化養老更具有廣泛的社會性。
三、“文化養老”的積極意義
“文化養老”最大的功效就是激發人的精神活力,人的精神好心態也會好,所謂“身心健康”就是需要從心理健康做起。
“文化養老”最主要的內涵就是老年教育與學習。教育學習都是廣泛的、多方面的滿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文化養老”活動與社區活動掛鉤,必定能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其意義十分深遠。
為此,我們要更扎實、更深化、更靈活的做好離休干部的“文化養老”工作。
老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做好老干部工作,全心全意為老干部服務,是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具體表現,我離退休二處在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關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顧老干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的同時,還要在“文化養老”做法上,不斷注入新的內涵,延伸新的服務內容,以豐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真正使老干部能夠“健康長壽、心情愉快、安度晚年”,讓老干部在人生第二個春天里展現出異樣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