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旅游開發利益群體的維權選擇問題,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政府官員、民族學家、經濟學家、管理學家都把它提升到戰略高度給予重視。這種超越國界的共識,已成為21世紀民族地區旅游發展的重中之重。歐陽琳副教授所撰寫的《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協調機制和模式選擇研究》(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3年7月出版),作者在廣泛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針對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選擇問題作了及為詳細的和歸納,為全書的論述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歐陽琳副教授所撰寫的《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協調機制和模式選擇研究》一書以利益相關者理論、制度經濟學及旅游產業發展理論為指導,依托旅游學、民族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理論,以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為基本研究方法。通過對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現狀和實踐的實證考察和定量分析,并通過上述研究方法的交替運用,揭示了古鎮居民的生存權益是民族地區旅游開發的根本保證,而“第三方”參與管理機制的建設是民族地區旅游開發的發展方向,基于“第三方”參與管理機制的制度設計則是民族地區旅游開發的常態。《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協調機制和模式選擇研究》一書,正是為研究和解決這一重要問題而撰寫的。該書是2010年度湖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選擇——基于湘黔渝川古鎮個案研究》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具有理論性、創新性、實踐性的學術成果,對我國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協調機制和模式選擇進行了全方位探索。全書的主要亮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概括:
第一,明確政府引導功能。作者正確詮釋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地方政府與市場在旅游發展中的相互關系,即,在當前新的經濟運行背景下,政府只能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引導投資方到民族地區投資。在旅游開發的實踐中,突出政府優惠的引導政策,是保證民族地區旅游開發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
第二,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作者將共生理論、競合模式、利益相關者、“第三方”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納入研究基礎,確定其主要方法,從研究方法上,系統地對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選擇進行了規范意義上的理論實證研究。
第三,理論分析與個案研究相結合。作者在對通過整理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選擇的各種存在模式,并從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角度論述了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維權選擇的體系構成,在一般規范論述的同時,都配以相應的個案,使讀者在理論認知的基礎上,能實際操作運用。特別是作者所選擇的武陵山區是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之一。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協調機制和模式選擇研究》一書結合武陵山區的旅游資源特征,探索適合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維權選擇的模式和路徑,其研究成果對于發展民族地區旅游經濟,推動民族地區發展,加快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具有現實意義。
這此亮點充分表明了《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協調機制和模式選擇研究》一書的研究基礎工作系統扎實,立足于地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利益群體的維權選擇的實際,特色鮮明,觀點新穎,研究成果具有實用性、創新性,是一項優秀的民族地區旅游開發方面的科研成果,達到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作者簡介:劉冰清(1968——),女,湖南懷化人,三峽大學武陵民族研究所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和民族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