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楚翔 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近幾年來,我國經融市場采取了宏觀調控的形式,使得中國的經濟呈現平穩增長的趨勢。國家相關部門對經濟增長進行了調查分析,調查發現我國在1991年到2008年這十幾年間,全國的經濟增長速率達到了10.3%,這個數字顯示了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之快,并且一直保持平穩、高速發展的趨勢。與此同時,我國的年通貨膨脹率在不斷下降,這就意味著我國的物價在逐漸趨向于穩定,商品的價值沒有持續上漲,公民的消費水平的相對合理。2008年以后,國家的經濟增長速率雖達不到10.3%,但一直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國家經濟的增長速率逐漸降低,國家經濟一直保持平穩增長的狀態。我國的經濟增長和貨幣需求量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聯系,二者之間相互影響并相互制約著。我國貨幣數量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
1.貨幣增長率偏高,并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2.貨幣流動性呈下降趨勢,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的開放和居民收入的增加,造成貨幣需求上升,同時,大部分居民通過定期存款形式增加收入,可供居民投資的金融資產數量少。
3.貨幣化指標快速上升,居民的投資消費過程中很少使用貨幣進行交易。
我國經濟的增長對我國貨幣的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影響,近幾年來,我國經濟一直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長期的經濟增長不僅會使得貨幣的需求量增大,而且會引起物價上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給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經濟增長和貨幣需求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為了有效實現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其增長速率,必須嚴格控制好貨幣需求量的增長速度,以免因為經濟增長造成貨幣增長過剩,同時還要對物價上漲的幅度進行調控,避免因物價上漲造成的經濟發展紊亂。
為有效控制好因國家經濟增長引起的貨幣需求變動過大的問題,國家和政府部門應該對市場經濟實行嚴格的宏觀調控,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合理的控制好經濟的增長的速度,有效防止由于控制不合理造成的經濟過冷或過熱現象的產生,合理的經濟增速必須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縱觀我國經濟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知道,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會造成國家貨幣需求量日益增大,于是會出現貨幣化現象。長期以來國家貨幣化水平的高低成為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標志之一,貨幣需求量的變動成為衡量貨幣化水平的準則,金融體系和貨幣的作用范圍是由貨幣化程度來決定的,貨幣化程度越高,表明國家的貨幣流通的地域面積越廣,其作用范圍也與強大,貨幣在國家經融市場上所具有的推動力、滲透力和調節功能也越強大。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工農業的不斷發展,國家的經濟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的貨幣需求量也在增大,中國經濟的貨幣化程度的提升成為中國金融業發展最顯著的成果之一,對國家的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將其同國際金融水平相比,中國經濟增長造成的貨幣需求量增大的程度超過了發展中國家,甚至超過發達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增長也具有很大的影響。
對國家金融體制進行分析可以知道,國家經濟貨幣化測度指標反映的僅僅是貨幣廣化信息,即貨幣的流通覆蓋面積,并不代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貨幣的流通數量或需求量,無法對貨幣的需求量進行詳細的深度的描述。貨幣在當今社會作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流通手段,在一定時期內,其需求量主要有商品價格和貨幣流通速度來決定,即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決定我國貨幣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根據經濟學知識可知,我國的貨幣需求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名義貨幣需求量,另一種是實際貨幣需求量,前者是按照當前的物價來計量的,后者則是根據實際的商品和相關的勞務來計量的,實際的貨幣需求量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中國近幾年經濟水平的提高不僅包括國民經濟的增長,還包括由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組成的經濟結構的有效革新,在經濟流通的過程中,我國的護臂需求量也會增加,貨幣的需求量直接由流通中的商品數量來決定。在國家產業生產的過程中,貨幣對我國的物價、投資、儲藏、國民收入都具有很大的影響,此時,貨幣具有儲藏和交易的作用,國家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國家經濟的增長,同時增加了國家的貨幣需求量。在我國經濟增長的同時,公民的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大大增加,在商品的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必將導致物價上漲情況的發生,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最終導致消費者個人的貨幣需求量增加,從而間接導致全國貨幣需求量的變動。
[1]范愛軍,周京.山東省FDI與出口貿易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J].科技信息.2009(03)
[2]朱磊,張潔瑩.廣東省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營管理者.2009(15)
[3]朱小慶,高闊.我國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動態分析—基于1990~2008年數據[J].中國商貿.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