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冰 河南警察學院
體育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的發展環境下,體育作為新興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經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密切。在新形勢下研究體育與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問題,從了解體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實現體育和經濟一體化的共同發展。
體育事業在新的環境下并不是單純的包含體育活動和體育競技,而是一個包含各個衍生行業的體育產業。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服務的所有經濟活動的集合,主要包括體育本體產業,如體育競技比賽、健身娛樂、體育科技和咨詢業等,體育相關產業,包含與體育密切相關的,建立在體育之上的體育經營服務,如體育用品、體育彩票、體育經紀、體育廣告、體育媒體等。
只有當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人們在解決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后,采會考慮體育等消費性的活動,國家才可能將資金投入到體育產業中來。其次,體育產業的運作需要成熟的運行機制。政府部們可以通過專項的資金支持和運用體育彩票的方式募集資金,投入到體育事業的發展中去。市場可以通過市場化的運作,開發體育事業中的經濟效益,依靠市場的力量去支持體育事業的發展,市場在體育產業中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收益,體育產業也依靠著市場的強大推動力提高自身的發展水平。
社會對體育的需求直接取決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對體育的需求是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社會經濟發展了,人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高了,愿意花費時間和金錢在體育休閑、健身等項目中去,體育需求才能增大。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和休閑項目的發展既是建立在社會經濟發基礎上的,如現在常見的健美、游泳。這是經濟發展帶動社會對體育的需求所帶來的良性的循環。
在工作之余,人們多參與體育活動可以使自己的身體得到鍛煉,增強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的功能,促進身體健康,更好的為社會經濟建設貢獻力量。體育活動可以預防一些慢性病,減少人們患病的概率。參加體育運動和觀看體育競技比賽,都可以舒緩勞動者的工作壓力,重新獲得充沛的體育和精神,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去。體育事業的產業化發展,還可以直接創造就業機會,帶動社會就業,如深圳觀瀾湖高爾夫俱樂部的建設,不僅吸引了外商和港商的巨大的直接投資,還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提供了超過2000個的就業崗位。
體育的產業化發展帶動了一大批相關的經濟活動,首先,體育產業發展帶動了體育設備、器材和服裝等體育用品的發展,在我國出現了如李寧、安踏等著名的運用用品的品牌;其次,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促進了體育相關設施、場館的建設,如08年北京奧運會,建設的鳥巢體育館帶動了周邊建筑、商業和體育傳媒等產業的發展,完善了城市的配套設施。如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是一次體育經濟效益的一次重要體現。洛杉磯奧運會通過發行紀念幣、廣告贊助和出售電視轉播權等實現盈利2.5億美元。體育產業不但可以直接的產生經濟效益,更多的是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和集體榮譽感,提高人們經濟建設的效率。
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的時間較短,體育與經濟的一體化建設正在磨合階段,適應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育與經濟一體化運行機制正在逐步的形成。在實際的操作中,體育與經濟之間的一體化關系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制約,因此,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體育與經濟的一體化運行模式也各不相同。構建具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色的體育經濟一體化運行模式,就要充分的了解我國的國情,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第一是現代與傳統的關系。現代與傳統的關系,既是在體育與經濟的一體化中保留我國傳統的民族體育精神,融入現代化的時代精神和思想,實現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的邏輯統一;第二是體育經濟內部系統之間的關系。體育與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是在人類先進文明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創造活動,為的是實現更高、更新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在這個再創造的過程中,人與人、人魚自然和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都會影響到體育經濟的一體化建設。第三是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既要吸收西方國家較為先進的體育經濟一體化的思想理論,又要結合我國國情實際發展的需求,把民族體育經濟的建設融入到世界經濟體育一體化建設的潮流中去。
現階段,我國實行的體育與經濟之間的宏觀管理還處于相互分離的狀態,體育與經濟之間也沒有相關的一體化的部門進行管理,而是分別屬于體育和經濟兩個不同的職能系統,這就是我國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發展在制度上的缺陷。由于受到傳統的計劃經濟的影響,市場經濟可以增加市場資源和合理利用和開發的優點沒有被充分的發揮出來,還是以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來進行體育與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影響了體育與經濟資源綜合功能的開發。要進行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體制創新,就要發揮市場經濟的生態性和活力,在管理體制上,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借鑒成功的體育經濟一體化管理經驗來構建管理體制,要以實現有利于市場資源的配置和開發,有利于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綜合功能的發揮為目標,構建同時包含體育和經濟,相互關聯的管理體系。
以新的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的評價指標來實現對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評價和指導,實現有效的、可持續的長期的一體化發展。評估體系不僅要包含人均GDP等經濟方面的指標,還要包含人們健康水平、生活結構和社會活力等社會性的綜合指標,建立一個體現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要以能反應人們對體育的需求程度,對物質生活的需求程度;反映出人們的健康生活指標和在體育方面的消費、參與體育活動的指標,已達到這些統計數據可以反過來指導體育與經濟的一體化發展。
人是實現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具體實施者,是一體化發展的主體。在建立了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創新,是發揮一體化管理體系的重要保證。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管理者需要具備較高的素質來完成管理工作,這樣的素質主要包括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豐富的管理經驗、較強的創新能力等管理的基礎性要求,還包括現代化管理的理論文化知識和意識、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管理的了解和運行能力等新的管理制度對管理者的要求。
第一,以輿論環境的塑造,營造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的社會觀念。要利用現代化的傳播手段來進行輿論的塑造,將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相關理論和現實問題傳播給社會,在社會上形成強烈的輿論氛圍,為體育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社會輿論的支持,還可以在社會的討論中推動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創新。第二,在體育相關產業政策、經濟政策上加大對體育產業的扶持力度,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對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政策的支持,完成相關部門的改革和創新,完善其功能定位和職責;對社會力量進入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市場提供政策支持,借助社會的力量來發展體育與經濟的一體化;對體育產業的產業結構,功能布局和發展方向給予政策的支持,以政策法規來進行體育產業的宏觀調控,對其起到導向、監督、規范和協調的作用,促進體育產業健康發展;最后,政府還要加大對社會公益性的體育事業的政策扶持和資金的投入,使體育事業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使其與經濟發展和人們對物質文化水平的要求相適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培養其對體育的利用和促進體育相關消費。
體育與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是在我國實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體制轉化后,在體育產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出現的,體育資源與經濟資源之間的相互結合,以體育產業為主的體育經濟形式。體育的發展需要較高的經濟基礎,同時也能為經濟的發展提高新的模式和增長點,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在新的形勢下,對體育與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問題進行探討,具有重大的意義。
[1]夏曉陵.體育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及對策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9(03)
[2]劉建.體育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反思[J].中國外資,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