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福,王軍元
(甘肅中醫學院藏醫學院,甘肅 合作 747000;甘南州衛生學校,甘肅 合作 747000)
西醫外科學是藏醫專業的重要課程,是培養學生臨床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醫療機構對藏醫專業學生西醫理論水平和臨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使藏西醫復合型人才培養成為必然趨勢,藏醫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在多年的藏醫班西醫外科學教學中體會到,學生漢語文化水平的個體差異決定其對西醫外科學理論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明顯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西醫外科學理論課教學采用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法易使部分學生因為學習效果不好而喪失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教學法忽視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無法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為此,筆者結合學生和學科特點,將PBL教學法引入藏醫專業西醫外科學理論課教學中,經過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總結如下。
以甘肅中醫學院藏醫學院2008級本科生共102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班51人為實驗組,2班51人為對照組。兩班學生均為高考統招生,入校時隨機分為兩個平行班。對兩組學生西醫外科學基礎課成績進行統計學處理,實驗組學生西醫基礎課成績為63.08分,對照組為62.81分(P>0.05)。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高考成績和西醫外科學基礎課成績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兩組學生采用統一教材、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進度,由同一教師授課。
1.2.1 實驗組教學過程 以教學大綱為指導,認真研究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問題的設計既要與西醫外科學基礎知識緊密聯系,又要有效結合臨床實際。將學生每6~7人分為一組,采取異質分組法,即以入學成績、西醫外科學基礎課成績和興趣愛好情況將學習風格和認知水平差異較大的學生編為一個學習小組,每組設一名小組長。教師每次授課前約1周發放預先設計的情景問題和相關學習資料,讓學生課余查閱資料和自主學習,各小組組織討論后形成本組意見,在總結課上推選小組代表發言,全班展開討論。在討論中指導教師適時評述,最后總結和評價本次課教學效果。
1.2.2 對照組教學過程 以傳統的“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總結歸納、布置預習”等教學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西醫外科學理論課教學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采用理論考試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評價。理論考試采用統一試卷閉卷考試方式,并對考試成績進行t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問卷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教學效果調查表”,采取不記名方式了解兩組學生對兩種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評價情況,共發放問卷102份,回收有效問卷102份,有效回收率100.00%。

表1 兩組學生西醫外科學理論考試成績比較[n(%)]
對兩組學生同時組織理論考試,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差異有顯著性(t=2.95,P< 0.05)。

表2 兩組學生對兩種教學法教學效果的評價情況[n(%)]
從表2可知,實驗組學生對調查內容的肯定率為86.27%~92.16%,對照組學生對調查內容的肯定率為25.49%~78.43%。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不論是總體上還是各教學環節上,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
PBL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正逐漸被應用于我國的醫學高等教育。PBL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接受式教學方法,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引導式、啟發式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其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1]。西醫外科學是藏醫專業學生的必修專業課之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必須具備綜合的學習能力才能達到學習目的。PBL教學法在西醫外科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學、討論、自評等方式對學習內容在反復理解的基礎上再記憶,改變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主要靠死記硬背掌握知識的低效學習方法,保證了邏輯思維的有效運用,達到對理論知識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的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實驗組學生轉變了自己的學習態度,在學習興趣、自學能力、查閱資料能力、協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明顯提高。研究發現,實驗組學生課余積極搜集資料,課堂上一改以往的死板和沉悶,踴躍發言和探討問題,學習氣氛濃厚。同時,實驗組學生也克服了漢語基礎相對差的自卑心理,極大地增強了學習自信心。
PBL教學法在西醫外科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基礎。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類學習的新理念,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才能跟上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步伐。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理念,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醫學高等教育更不例外,學生無論在校學習還是進入臨床實踐,必須具備先進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才能適應知識更新和工作創新的需要。PBL教學法順應這一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為藏醫專業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基礎和保障。當前,各級藏醫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對藏醫專業學生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和期望。藏醫專業學生掌握先進的學習方式是踐行終身學習觀的基礎,是未來擁有扎實的藏西醫理論功底和臨床操作技能的保障。
PBL教學法在西醫外科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符合主體性教育要求。主體性教育,是指有計劃、有目的地規范和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中,不斷增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提高其主體人格,從而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能夠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2]。PBL教學法在西醫外科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是在主體性教育的指導下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學生以西醫外科學臨床病例為導向,以問題為基礎,自覺地查閱文獻資料,組織交流、討論,自覺地發現和解決問題。隨著學習中病例問題的解決和反思,不但使學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論,而且使學生能將基本理論熟練應用于真實的情景問題的解決中,真正使學習內容得到鞏固,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PBL教學法在西醫外科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藏醫專業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筆者在教學設計中采取異質分組法為學生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每位學生踴躍參與小組討論、相互提問、互相答疑,并且教師適時給予肯定性評價,幫助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逐漸消除自卑心理,培養學習興趣和鍛煉學習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參與交流、共同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學習進步和成功的喜悅。實驗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學習成績明顯提高,絕大多數學生對PBL教學法持肯定態度。
PBL教學法在藏醫專業西醫外科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基本達到了強化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能力、拓展優勢領域的教學目的,是可行和有效的。但仍有待進一步總結和積累經驗,以期在藏醫專業的其他西醫學科中進行嘗試和應用,從而達到縮小個體間的學習差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1]高修衛,于淼,李天嬌,等.醫學PBL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創造氛圍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5):94-95.
[2]靳玉樂.探究學習[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