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平
(錦州市衛生學校,遼寧 錦州 121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醫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護理工作已從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式護理發展到“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式護理。因此,人們對護士角色的期待越來越高,要求護士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還應具備良好的人文修養,護理禮儀課伴隨著人們對護士的期望應運而生[1]。護理禮儀課是以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職業修養、注重禮儀實踐性為教學目標的一門學科[2],但是,護理禮儀課是一門考查課,因而教師和學生都容易看輕它的分量,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針對這個問題,筆者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嘗試改變護理禮儀課的考核方法,以期提高師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
以我校2010級、2009級護理專業學生,共計264人為研究對象,兩個年級的學生在入學成績、年齡、教材、教師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把兩個年級的學生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對照班(2009級)采用傳統考核法,實驗班(2010級)采用改革后的考核方法。
護理禮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踐性[3],因此,傳統的試卷考試方法不適合這門課程,要實現教學目標,必須嘗試新的考核方法。
1.2.1 理論考核法 理論考核占總成績的50%。試卷以案例分析為主,既可考查學生對護士禮儀理論的理解,又可考查學生對護士禮儀靈活運用的情況。
1.2.2 角色扮演法 實踐考核占總成績的40%。學生自由組合,每4~6人一組,自行編排表演內容及形式,要求在節目表演中體現所學過的內容,如著裝、化妝、言談、站姿、坐姿、走姿、介紹方式等。
1.2.3 非考即考法 非考即考法占總成績的10%。非考即考法,指在沒有事先言明是在考試的情況下,隨時開展考試。這種測試法主要考查學生對已掌握禮儀項目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接待禮儀,包括迎接禮儀與送別禮儀。在測試接待禮儀時,教師不去言明是在考試,而讓一名學生給另外一名學生去送東西,以測試學生的接待禮儀規范。
學生和教師共同制訂考核評價表,內容包括:著裝規范、動作規范、用語規范、人文關懷、表演時間、節目創意6項內容。邀請護理教師擔任評委進行打分,班主任進行觀摩,最后評選出優勝的小組及優秀個人。
每組學生在表演結束后,由教師組織討論,找出各組在護理禮儀中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教師進行總結,以加深學生對護理禮儀實際應用的認識。

表1 264名學生對兩種考核方法學習興趣的調查結果
由表1可見,對新考核方法有學習興趣的學生占94.4%,對傳統考核方法有學習興趣的學生占36.5%,經χ2檢驗,P<0.01,說明學生對新考核方法的感興趣率高于傳統考核方法。3.2學生考核成績(見表2)

表2 2010級護理班與2009級護理班考核成績比較
由表2可見,2010級護理實驗班和2009級護理對照班的護理禮儀成績從及格率和平均分上看有較大差別,主要原因是,2010級學生護理禮儀課考核方法多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因而學生的實踐考核成績也得到了提高。兩組學生的實驗成績、及格率和平均分經χ2檢驗,P<0.01,說明2010級護理實驗班的考核成績高于2009級護理對照班,這說明新的考核方法優于傳統的考核方法。
(1)寓教于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角色扮演,使機械的禮儀動作變成了一幕幕小品,從練習到考試都是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
(2)角色多元化,使學生盡快適應社會。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明確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社交活動中的不同禮儀規范,從而增強了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真正學會了換位思考,能夠體會病人及其家屬的情緒、情感,只有這樣,才能與病人進行心靈溝通。
(3)使學生明確了自身素質養成的重要性。因為實踐考試不同于理論考試,不能靠死記硬背,只有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參與實訓,才能過關。
綜上所述,護理禮儀課利用實踐考試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書本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高素質護生的培養與選拔。改革護理禮儀課的考試方法,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效果的提高。
[1]耿潔.護理禮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梁銀輝.現代護士禮儀素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朱紅.實用護士禮儀[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