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高職院校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更新管理觀念;建立高效穩定的教學管理隊伍,營造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氛圍;努力建立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管理,“教、學、管”三方制衡,能正常運轉的、高效的、科學的管理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問題對策
作者簡介:張榮花(1963-),女,江西臨川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5-0013-02
國家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教學管理要點》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基本任務是研究教學及其管理規律,改進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建立穩定的教學秩序,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研究并組織實施教學改革;努力調動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積極性,教學管理在高等學校管理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高職院校要生存,要發展,必須建立高效的、科學的管理體系,實行比較靈活的并能滿足多種需求的教學管理制度,優化組合所有教學要素,充分發揮整體優勢。強化教學管理成為勢在必行的任務。
一、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上,對教學管理認識欠缺
教學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作,它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設備管理、教學管理理論的研究等內容,涉及面廣泛而瑣碎,同時它具有整體性、導向性、民主性、學術性、服務性等特征。因而教學管理既是一項管理,也是一門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的學問。教學管理人員既要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教學課表,管理學生學籍、制定教學管理制度與考試管理制度,也必須按照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對教學活動各個環節進行控制。但許多人認為教學管理工作只是日常事務性的管理工作,只要做到教學不出問題。同時許多高職院校還沒有準確定位,沒有樹立明確辦學思想,管理仍處于傳統的封閉狀態,忽視職教為地區經濟,沒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其現有的管理制度缺乏對實施創新教育的積極引導,過分約束管理對象,缺乏活力和靈活性,雖然能夠增強教學管理的規范性,保證了教學工作正常的開展,但難以發揮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導致管理的被動與滯后,制約了學校和學生對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拓展。
(二)教學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偏低且不穩定
首先,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人員從結構上看,有些是從事多年管理工作的同志,也有剛參加工作不久的畢業生和從其它面向社會招聘的臨時人員,這其中大多數工作人員都是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且不具有教學管理經驗,對教學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教學管理工作僅僅是一般性的事務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干。而教學管理是一項繁瑣細致的工作,工資待遇偏低尤其是聘用的臨時人員,所以大部分管理人員缺乏賴心、細心、責任心,無法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不能及時進行科學決策、教學管理效率較低,
其次,從工作性質上看,各系的教學管理工作都是在高職院校教務部門的操控之下進行,一切管理工作都在教務部門的上傳下達中運行,教學工作無小事;只要出事就是教學事故,就必須全院通報批評,扣除崗位津貼;加上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瑣碎、時間性強、壓力大,導致部分教學管理人員不安心教學管理崗位,一些人不愿意做教學管理工作而選擇轉崗,導致教學管理人員不穩定。沒有一支穩定的管理隊伍,就沒有一直穩定的師資隊伍,教學質量談何提高。
(三)師生參與教學管理的積極性不高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當前以行政機構為主體,以行政人員為主導,而目前中國大專院校連年擴招,老師沒有科研場所、天天埋頭上課、學生沒有固定班級教室的現象普遍存在,樣樣都是資源共享,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也是草草了事,沒有下到學生中做調研,征求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哪門課程在社會上反響較好,需要補充和新增設什么課程等等,老師連進修的時間幾乎沒有,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個學期下來幾乎在緊張的工作中結束,何談參與教學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師生參與管理的組織機制,師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不高。
二、對策分析
(一)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更新管理觀念
為了創設一個輕松和諧、協作進取的良好人文環境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加強人文素養,提高道德水準。教學管理者要具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的危機意識,,否則必定難以勝任本職工作。只有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管理者要深入走訪學生、收集學生信息、了解學生和老師的心聲、有公仆意識,用形成的第一手調查資料大膽實踐,積極思考,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努力探索教學管理的新途徑、新方法,優質高效地完成各項教學管理工作。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者只有掌握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客觀規律,才能在工作中干出成效。教學管理者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把開拓創新當作管理之重,創新教育管理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管理與教學互動,強化實踐育人,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到人人增強教學管理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相處時有一種大氣、一種風度。“身教重于言教”,要求教職工做到的,自己應該首先做到,在多方面為教職工作出表率。
(二)以人為本,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
社會 、科學、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人,教學管理必須牢牢把握尊重人,重視人才這一根本,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教學管理人員管理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以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預定的目標。因此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是教學管理的核心環節。要采取措施吸引教學管理類專業的不同學緣的畢業生、聘請有影響有經驗的專家、學者充實教學管理隊伍,并積極選派原有的教學管理人員外出學習、進修,逐漸形成一支既有專業知識,又掌握了教學管理基本理論,同時具備開拓創新精神的教學管理隊伍。
人性化管理是現代大學管理的價值追求,是新世紀高校要辦出特色的重要管理理念。高校應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到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如關心教師,建立合理的、人性化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尊重學生的個體間的差異,尊重學生主體性發揮,激發學生的潛能。
(三)建立規范、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機制
1.規范教學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教務管理效率教師、學生、教學條件是教學工作的重要構件,教學管理工作。必須把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管理人員首先應熟悉教學管理的內容和流程,明確具體工作的步驟,掌握教學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實現數據和信息實時共享,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保持教學秩序穩定,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使教學活動良好地運轉,努力提高教務管理效率。
2.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實施,其制定必須依照國情、把握為地方經濟輸送人才的需求方向,同時不僅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則,也必須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處理好技能培養與理論知識教學的關系。人才培養是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必須以學生為本,改革教學管理的關鍵是為學生提供較大的個性發展和自主學習的空間,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如選擇學習進程的自由,選擇修讀課的自由、選擇教師的自由,選擇學習方式的自由。
3.完善教學過程的監督與管理機制。設立院、系兩級教學督導組,定期或不定期地以問卷調查、隨堂聽課、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加大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同行評教的管理力度;以教務處為主導,院系配合的方式,對教材選用、教學進度、教學安排、課堂教學進行隨機檢查,落實教學各個環節的工作,保障正常的教學秩序,對教學質量實施行之有效的監控。
參考文獻
[1]任偉秀.論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J].現代教育,2008(02).
[2]劉云峰.強化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時代經貿,2008(1).
責任編輯 夏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