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蒲薇
溫江城鎮化模式
□文/蒲薇
成都溫江發揮地處城市近郊的區位優勢,以產業發展為前提,讓農民以一種自己適應的生產生活方式來融入城鎮。這是溫江對新型城鎮化道路的探索,既保障了農村生活和諧,又為農村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空間。

成都溫江區一條重要的做法是,集中居住后的村民不失地,仍然從事之前的行業。
溫江區“幸福田園”項目涉及萬春鎮幸福村6個組18個院落、236戶707人,占地面積1390畝。項目涉及宅基地面積共142.1畝,其中農民集中居住區占地面積58.5畝,剩余的建設用地中41.1畝用于就地發展鄉村度假旅游產業,節約的42.5畝建設用地指標以每畝35萬元的價格流轉給萬春鎮城鎮規劃區使用。
張躍云是溫江萬春鎮幸福村的養花能手,也是川派盆景的傳人。去年,溫江花木受到房地產行業的影響,部分品種銷路下滑得厲害,像銀杏、桂花這些溫江花木產業的主要品種下滑了40%左右。“有人說,花木行業是不是就不行了。我給他們說,你們看下‘北改’的方案,測算下里面有多大的花木需求量。不要說幾家花木生產商,就算是整個溫江的花木,也不見得能滿足需求。”
張躍云說,產業的發展,讓種植戶的意識和行為都發生了改變。他特別看好網絡銷售,認為這是大勢所趨。“周圍來進貨買花木的,談論的都是網絡。村里的花木經紀,也開始依靠網絡。網絡銷售的空間很大,我絕對相信這一點。”在去年搬進“幸福田園”集中居住區之前,張躍云的思維提前“進城”了。
近年,溫江區委、區政府在推動花木產業方面加大力度,著重加強了溫江花木的品牌建設、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和人員培訓。
2012年,溫江全區花木連片種植面積達15萬畝,設施農業比重達40%。完成了優勢花木地方標準編制、頒布和實施,標準化率達95%。建成全國第一家花木電子商務中心,啟動了全國首家花木交易所建設,中國花木指數中心啟動運行。通過各種展會和面向全國的奇石節、蘭花節等打響溫江花木的品牌……“我們所做的,就是加強溫江花木的話語權,擴展溫江花木品牌的影響力,讓人一說到買苗木,就想到溫江。”溫江區花卉園林局副局長李彪說。
產業的健康發展帶動了農民增收。2012年,溫江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628元,同比增長13.3%。其中,工資性收入達6187元,占45.4%;家庭經營收入達4347元,占31.9%;財產性收入達1582元,占11.6%;轉移性收入達1512元,占11.1%。隨著產業的發展,農民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穩步增長,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撐。
萬春鎮幸福村的村民基本上全部從事花木種植銷售及相關產業。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溫江的花木產業也獲得很大發展。2012年實現花木銷售12.6億元,園林綠化工程26億元,花卉業為全區農民人均增收600元。
27歲的高健大學沒有畢業,但已經是5個花木銷售網站的老板。高健家有自己的苗圃,父母從事花木種植多年,但他走向了另外一條路:花木經紀。從2006年建網站開始,如今家中的花木基本通過高健的網站銷售出去,不僅如此,還幫助合作社里的其他種植戶銷售花木700多萬元。
在去年花木銷售整體下滑的局面下,高健的網絡銷售不僅沒有下滑,還比上年有所增長。“網絡銷售最基本的一個條件就是產品的標準化。幸福村的花木在網上能熱銷,與溫江花木的品牌效應密不可分。”高健說。
2010年,溫江區在萬春鎮幸福村實施了“幸福田園”項目。村民在自愿基礎上申請參與,自發以土地等生產資料入股,組建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并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了項目議事會、監事會,由其全面、全程負責項目實施工作。由項目議事會制定包括流轉收益分配辦法、建房標準、土地權屬調整及實施流程等操作方案。
2012年底,參與“幸福田園”第一期的村民住進了小聯排。新居以川西民居建筑風格為主,房前置花園,屋后連田園,圍合成多個院落,保留原風俗、原風貌、原生態。同時積極跟進小區路網、綠化、停車位、休閑健身場地、商店、衛生站等公共配套建設,實現水、電、氣、訊、路、排與主城區的大并網,并配套建設超市、農家書屋和文體活動等公共設施。
在“幸福田園”,村民自發組織的股份經濟合作社與參與項目的平臺公司一起,共同引進社會化資本參與項目區建設用地開發,打造觀光農業和休閑產業。通過“合作社+公司+基地”花木產業發展機制,最終將在項目區域形成一個集休閑觀光、高端花木展示、銷售為一體的以高端服務業和商貿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徹底實現由一產業向三產業轉型升級的轉變進程。
走在“幸福田園”,有花有菜,好一番自在風光。由于產業發展良好,村民人均年收入在7萬左右,種植大戶的年收入更可高達幾十萬元。村民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共同組建了小區的物管公司,實現了小區物業的自主管理。
有了多年推動城鎮化的實踐經驗,建設聚居點規模適度、產業支撐有力、農民持續增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完善、基層治理機制創新的新農村綜合體成為溫江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產業的迅速發展為農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也推動了溫江的城鎮化進程。
點評:
黨的十八大強調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溫江堅持從實際出發,以農民為主體,推進居民居住方式、就業方式和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轉變,實現居民自愿、自發、自主的參與城市化進程,踐行以人為本理念,探索出一條新型城鎮化特色模式。(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