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生 張淑君 梁順美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第二人民醫院 佛山 528251)
隨著現代工業高速發展,環境污染逐漸加重,變應性鼻炎(AR)發病率逐年上升。AR是臨床上極其常見的鼻科疾病之一,也是常見的呼吸道變應性疾病,可影響睡眠、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影響兒童記憶力,給社交帶來麻煩,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變應性鼻炎還與結膜炎、分泌性中耳炎和鼻息肉的發病有密切關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病還是誘發支氣管哮喘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臨床上糖皮質激素制劑或抗組胺藥物常被用于治療AR。為了評價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聯合依匹斯汀治療AR的療效,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2月對159例AR患者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進行臨床觀察?,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自2011年3月~2012年2月選擇本院門診確診的159例AR患者,均符合1997年??跁h制定的標準[1]。男77例,女82例;年齡6~67歲,平均36歲;病程3個月~20年,平均6年。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0例,應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噴鼻,依匹斯汀片口服;對照組79例,應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噴鼻治療;兩組療程均為4周。所有患者經過篩選均無用藥禁忌,并除外伴隨鼻腔鼻竇炎性反應、鼻息肉、鼻中隔嚴重偏曲、藥物性鼻炎以及伴有其他部位過敏癥狀者。用藥前一周停用其他局部類固醇激素、抗組胺藥、減充血劑等藥物。所有入選患者處于發病狀態,具有典型變應性鼻炎癥狀,分級標準見表1。變應原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至少1種為(++)或(++)以上,或變應原特異性IgE陽性。

表1 變應性鼻炎癥狀分級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每天早晨及晚上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噴鼻,每次每鼻孔2撳(含丙酸倍氯米松100 μg),2次/d,依匹斯汀片口服,1次/d,每次10 mg;對照組:每天早晨及晚上應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每次每鼻孔2撳,2次/d。兩組均治療4周。
1.3 療效評定標準 按《變應性鼻炎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跁h)[1],根據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改善的情況來評定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50%為顯效,50%~20%為有效,≤20%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各項參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每周復診1次,治療4周為1個療程。大部分患者鼻塞、噴嚏、流涕、鼻癢、鼻黏膜腫脹的臨床表現均有明顯改善,兩組治療前后臨床表現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為73.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出現鼻腔、咽部干燥不適,涕中帶血絲,未經處理,停藥后癥狀消失,兩組均無鼻中隔穿孔發生,均無全身不良反應,無中途停藥者。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指標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指標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時間 噴嚏 鼻癢 鼻涕 鼻塞 鼻部體征治療前 2.5±0.6 2.7±0.5 2.8±0.2 2.6±0.7 2.2±0.3治療組 治療后 0.4±0.5 0.5±0.4 0.3±0.4 0.4±0.3 0.3±0.2治療前 2.3±0.4 2.7±0.3 2.6±0.3 2.7±0.5 2.1±0.4對照組 治療后 1.1±0.4 0.8±0.5 0.9±0.3 0.6±0.2 0.7±0.1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AR是特異性個體接觸致敏原后由IgE介導的以炎性介質釋放為開端的、有免疫活性細胞和促炎細胞以及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慢性炎癥反應性疾病。其主要癥狀為頻繁發作的鼻癢、打噴嚏、過量的鼻分泌物和顯著鼻塞等[2]。近年來,由于全球工業化進程加快,特別是廣東地區,加工業高度發展,空氣污染、室內環境和生活方式改變等導致當今大多數AR患者癥狀較重、病程持續、發病較早,常有多重致敏性和伴發變應性哮喘、變應性結膜炎等其他變應性疾病[3]。目前AR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大類:避免接觸變應原、藥物治療和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避免接觸變應原常常難以奏效,藥物仍然是治療AR的主要方法。AR是以細胞炎性浸潤和引起癥狀的介質釋放為特征的鼻黏膜炎癥[4],藥物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抑制炎性細胞的活化和介質釋放以及阻斷其相應受體。一般來說,介質阻滯劑只能抑制臨床癥狀,而不能有效地抑制炎癥反應。因此,AR的治療策略主要應基于復雜的炎癥反應而不是單獨依據癥狀[4]。目前臨床一線用藥主要為抗組胺藥和局部糖皮質激素。
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是目前臨床常用于治療AR的第二代鼻用皮質類固醇,是一種強效局部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在鼻腔內呈現強有力的抗炎作用,在治療劑量下不會產生全身性副作用。其作用機制是增強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和溶酶體膜的穩定性,抑制免疫反應和降低抗體合成,從而使組織胺等過敏活性介質的釋放減少和活性降低,并能降低抗原-抗體結合時激發的酶促過程。局部應用對鼻黏膜有直接抗炎、抗過敏作用,可有效控制鼻癢、打噴嚏、流涕、鼻塞等過敏癥狀。對常年性和季節性AR均有治療作用,療效好,藥效長,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兒童和老年人均可應用。
依匹斯汀對H1受體具有強力親和性,并具有抑制化學介質釋放的作用。由于化學結構的特點,本品難以通過血腦屏障,故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少。本品的作用持久,每日給藥1次即可。
本研究表明,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聯合依匹斯汀可有效對抗變應性鼻炎的鼻癢、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鼻刺激癥狀,兩組治療前后臨床表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計學意義(P<0.05)。兩種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低,均無嚴重不良反應。AR是系統性炎癥反應在鼻部的表現,局部性炎癥治療的同時要考慮到系統性炎癥治療,以控制疾病的發展和遷延[5]。本研究顯示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與依匹斯汀兩者聯合應用可產生疊加和互補的抗炎效應,因為AR是由于炎性細胞和化學介質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早期反應釋放的化學介質促進炎性細胞從外周血移行到鼻黏膜引起遲發反應。
總之,應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噴霧劑聯合依匹斯汀治療變應性鼻炎安全,效果好,且價格適中,較單一給藥作用更明顯、快捷,其全身及局部不良反應極少,且對預防哮喘、慢性鼻竇炎等并發癥有積極的作用,是治療變應性鼻炎較好的治療方案。由于本組隨訪時間較短,其長期療效及不良反應尚需進一步觀察。
[1]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委會.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修訂,海口)[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33(5):134-135
[2]孔維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75-80
[3]Kim K,Sussman G,Hebert J,et a1.Desloratadine therapy for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6,96(3):460-465
[4]董震,程雷.重視變應性鼻炎藥物的合理應用[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8,15(7):481-483
[5]Borish L.Allergic rhinitis: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3,112(6):1 021-1 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