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祥,曹春信,袁名安,王孔儉,劉新華
(1.衢州市農業信息與教育培訓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0;2.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 金華 321017)
近年來,化肥的使用雖然在提高農作物產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化肥用量的逐年增加,一方面農產品生產的投入成本持續增長,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土壤結構,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威脅,從而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質量,綠肥的合理利用受到廣泛關注。
紫云英、黑麥草是我國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綠肥作物,其翻壓還田后,可以有效更新土壤腐殖質,促使土壤中有益生物大量繁殖,從而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物理性狀、增加作物產量,并提高農產品品質。試驗通過大田種植紫云英和黑麥草,直接翻壓培肥后,以甬優9號為供試品種,研究這兩種綠肥對水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以期為綠肥直接培肥技術提供指導。
試驗于2011年在桃溪鎮項灣村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甬優9號,紫云英品種為寧波大橋種,黑麥草品種為多花黑麥草——頂峰。土壤基礎養分含量為:有機質18.9 g/kg,堿解氮106.6 mg/kg,有效磷8.4 mg/kg,速效鉀106.1 mg/kg;土壤pH值為5.78。

試驗設8個施肥處理,分別為T1(CK空白),T2(全化肥),T3(紫云英100%還田), T4(紫云英2/3還田),T5(紫云英1/3還田),T6(紫云英、黑麥草混播100%還田), T7(紫云英、黑麥草混播2/3還田),T8(紫云英、黑麥草混播1/3還田),詳情見表1;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24個小區,每小區面積30 m2,采用隨機區組排列。試驗期間,記錄各處理不同生長時期的水稻植株分蘗數,成熟后分別測定產量,并對各處理的產量構成因子進行比較分析,采用DPS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培肥處理對甬優9號水稻植株的分蘗有顯著影響,尤其是在最高苗數上各處理有明顯差異。對照處理最高苗數最少,各培肥處理的最高苗數均較對照明顯增加。T2~T8處理的最高苗數分別比對照增加了26.26%、35.35%、36.87%、42.93%、50.00%、17.68%和45.45%;其中,以T5、T6和T8處理的分蘗較早、最高苗數較多。這說明紫云英、黑麥草直接培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水稻植株的分蘗能力,促進植株早分蘗。

?

?

?
從表3中可以看出,紫云英、黑麥草直接培肥栽培的水稻在有效穗數、結實率、千粒重和產量等方面均比對照占優勢。有效穗數以T6處理最高,達到386.06萬穗/hm2,比對照增加了49.97%,比T2處理增加了18.77%,與T5、T7、T8處理間差異不顯著。T8處理的結實率最高,為77.9%,比對照增加了3.32%,與T2、T6處理間的差異達顯著水平,分別比T2、T6處理提高了9.41%、10.97%,與其它處理間差異不顯著。T8處理的千粒重也最重,為26.08 g,分別比對照和T2處理增重了3.70%和5.33%,與T4、T7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水平。每穗實粒數以T7處理的最多,分別比對照、T2處理增加了8.64%和0.80%,與T2、T3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水平。T7處理的產量最高,分別比對照、T2處理增加了23.48%和3.63%,與T1、T5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與其它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穗長和每穗總粒數均以T2處理最高,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水平。綜合產量和產量構成因子分析,T7和T8處理的綜合效益最高。這說明,紫云英、黑麥草混播還田,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促進水稻結實,從而提高千粒重及產量。
紫云英、黑麥草直接培肥能改良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增強水稻分蘗能力,提高成穗率和產量。試驗結果表明,紫云英、黑麥草直接培肥使甬優9號分蘗能力明顯增強,產量也顯著增加。這與前人的研究結論一致。各培肥處理的最高苗數均較對照明顯增加,其中,紫云英、黑麥草混播100%還田和紫云英、黑麥草混播1/3還田兩個處理的效果最明顯,分別比不施肥處理增加了50.00%和45.45%,分別比全施化肥處理增加了18.80%和15.20%。各培肥處理的產量均較對照顯著增加,其中,紫云英、黑麥草混播2/3還田處理的產量最高,其次為紫云英、黑麥草混播1/3還田處理,這兩個處理的產量分別比對照增加了23.48%和23.41%,比全施化肥處理增加了3.63%和3.57%。這可能是由于綠肥與化肥合理配施,既利用了化肥養分釋放快的特性,供給水稻前期生長所需的營養,又利用了綠肥養分緩慢釋放的特點,滿足水稻后期生長對養分的需求。結實率、千粒重均以紫云英和黑麥草混播1/3還田處理最好,而每穗實粒數則以紫云英和黑麥草混播2/3還田處理最多。總體來講,各培肥處理以紫云英、黑麥草混播2/3還田和紫云英、黑麥草混播1/3還田兩個處理的效果最好。
綠肥作為肥料來源具有循環往復、取之不盡的特點,同時能保持土壤資源的持續利用,因此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肥料資源,具有化學肥料無法比擬的優點。綠肥系統的肥效及生態效應研究仍將是綠肥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
[1]劉 威,魯劍巍,蘇 偉,等.氮磷鉀肥對紫云英產量及養分積累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09,(5):49-51.
[2]泮進明,邵志鵬,苗香雯,等.循環流水魚草共生生態系統的魚草配比試驗研究[J].生態學報,2004,24(2):389-392.
[3]Crush J R,Sararhchandra U,Donnison.Effect of plant growth on dehydration rates and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sewage biosolid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6,(97): 2447-2452.
[4]王 琴,張麗霞,呂玉虎,等.紫云英與化肥配施對水稻生長和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J].天津農業科學,2012,l8(3):54-58.
[5]劉新華,曹春信,呂建飛,等.磷鉀肥配施對紫云英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8):22-23.
[6]曾慶利,龔春華,徐永士,等.紫云英不同翻壓量對水稻產量和產值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09,(6):76-77,88.
[7]劉 英,王允青,張祥明,等.紫云英與化肥配施對水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6):16003-1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