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曹莉 李鳳梅
班組長是班組管理最直接的組織者和指揮者,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骨干隊伍和關鍵力量。通過培訓,全面提高班組長的素質和能力,對提高企業班組管理水平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提升企業基礎管理水平和企業的科學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團隊培訓模式”和“互動式教學法”是非常先進的培訓模式和教學法,該模式和教學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符合成人認知規律,既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成人學員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利于提高學員解決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今年的班組長輪訓,我們對“團隊培訓模式”和“互動式教學法”進行了總結、改良、優化、升華和規范,并大膽應用于班組長培訓項目,受到了參訓班組長的高度認同和熱烈歡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團隊培訓模式,就是建立授課教師“雙講制”團隊和學員學習型團隊,以團隊的運行機制運作培訓項目。
互動式教學法,就是按模塊教學設計和動感互動交流的理念,在教學(教與學)過程中,在教師與學員之間,進行雙向互動式的講授、答疑、研討與交流;在管理理論模塊與管理實踐模塊之間,進行雙向互動式的結合與滲透,以提高班組長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解決企業生產現場實際問題。
在培訓中我們通過運用“愿景引導”、“團隊學習”、“互動教學”、“快樂學習”、“一個帶來、三個帶走”等培訓理念和手段,強調培訓活力,切實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
班組建設、班組管理、素質提升模塊中既有理論研究、案例分析、管理故事解讀課程,也有技能訓練、經驗交流等實踐探討課程。在理論研究、案例分析、技能訓練和經驗交流方面,授課教師非常注重課題、案例、游戲與企業班組實際管理的關聯性和說服力,使培訓內容豐富而又貼切準確、培訓過程緊張而又妙趣橫生,既提高了理論學識水平,又提升了管理技巧;既激發了教與學的熱情與動力,又加強了教與學之間的縱橫聯系,達到資源共享和教學相長的效果。
在培訓內容上,做到“三貼近”,即貼近公司重點工作、貼近班組長日常工作、貼近班組長實際需求。我們把落實公司重點工作作為培訓內容的主體。
培訓教材是指導培訓者達到“希望狀態”的路標。我們組織教師成功編寫了《班組長培訓手冊》。手冊中介紹了很多班組管理實用技巧,如:團隊管理101招、激勵員工101招等,對培訓班學習起到了延伸、補充和完善的作用。
在教室布置上,培訓打破傳統的教室布置形式,采用“島”式培訓方法,以團隊為單位,以共同學習為手段,學員圍坐在一起;一方面便于教師與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教學;另一方面也便于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營造出一種和諧、平等、自然的教學氣氛。
在教學策劃上,教學策劃合理、內容設計實用、有趣、邏輯性強。各門培訓課程包含課程引入、管理故事、管理案例、管理知識、管理技巧、管理游戲、管理活動等內容,利用教師講授、問題研討、學員展示、小組討論、總結點評、技巧介紹等多種方法,把重點放在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上。

在教學實施中我們增加了互動交流、問題研討、技巧演練等內容。強調以學員為中心,鼓勵學員把培訓的內容和自己的工作相結合,達到確立目標、明確方法、指導實踐的目的。在課堂上讓班組長們享受到利用新知識、新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實現了從“不知道”到“知道”,再到“做到”的轉變。
在培訓教學中融入心理引導,用認同強化信念、用信念改善行為,讓學員逐步打開心靈的壁壘,融入到團隊中。為了加深學員相互了解,促進互動研討的進行,我們設計了8個環節以保證互動研討的深入開展:一是設立團隊和學員桌簽,標明團隊名稱及本人姓名,增進熟悉了解;二是設立了個人展示環節,將個人情況、對培訓的期望、對培訓的承諾通過學習盾牌的模式逐個展示出來,加強對“愿景”的引導;三是組織合影,通過發放照片及對照表加快認識程度;四是發放學員通訊錄便于加強聯系;五是預先設定“認人考核”,在頒獎典禮上兌現,增加了互動交流的動力;六是將課程精彩照片課間播放,提高大家的興趣;七是培訓后組織會餐加深認識;八是建立班組長QQ群加強培訓后的交流。
為加強培訓教學的過程管理,并充分體現“管理精細化”理念,班組長培訓工作嚴格按照培訓管理體系規定運行。針對教學方案審核、教師試講、“會課”進行了多次研討與改進,使培訓過程更加科學、合理、高效。
為提高培訓教學質量,在培訓過程中,利用教學準備會、聽課、教學檢查、教學心得交流等多種方式完善和改進教學工作。為提高管理服務質量,學員管理采用團隊管理方式,并規范了考核制度,嚴肅了培訓紀律。培訓開班時即組建團隊,并確立了隊長、隊名、隊訓。培訓中的一切活動均以團隊為單位,團隊成員的表現影響團隊的考核總分,而團隊的總分又關系到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這樣,每個學員都會積極地參加班級學習和活動,出勤率高、培訓態度認真、自覺維護學習環境是班組長培訓的一大特點。
為了讓培訓考核更有效,我們取消了閉卷考試,通過團隊成績(占60%)和個人成績(占40%)加權評定學員成績。設計了團隊學習記錄和個人學習記錄,作為培訓成績的考核依據。通過團隊學習記錄記錄下班組建設存在的問題、小組研討結果、活動分工與效果評定、技巧運用、團隊得分等內容,增加學員對團隊的認同、對培訓的思考、對技巧的運用。團隊學習記錄不僅是評定成績的依據,也是資料收集的手段。設置了優秀團隊、優秀學員、最佳參與者等多個獎項,通過評“星”等活動對表現優秀的團隊及個人進行獎勵,既提高了學員的參與度,又提升了培訓效果。
培訓實時評估是對參訓學員達到培訓目標的程度及培訓環節進行的綜合判斷,在培訓結束時,進行了雙向評估,一方面由班主任對班組長的學習成績進行分析,另一方面,由班組長對教學組織和授課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將評估結果和反饋情況及時匯總、通報,并對班組長反映出的意見進行了改進。所有過程均按照國家培訓標準運行,做到控制有度,改進及時,效果明顯。培訓評估數據顯示,學員對培訓教學、管理和服務滿意度均為100%。
培訓跟蹤評估是驗證培訓效果轉化的主要途徑,培訓3個月后,我們對已結束的班組長培訓班進行了跟蹤評估。跟蹤評估分為廠級、車間級、班組長、班組員工四個層面,跟蹤評估采用下廠調查問卷、班組座談、電子郵件和電話采訪等多種方式、結合先進班組驗收和培訓督查等活動進行。各單位均反映班組長團隊管理能力有很大提高,班組建設都能做到有愿景、有規劃、有目標、有措施;班組長創新理念有所提升,安全聯保、員工心情晴雨表、每周一星等創新活動有聲有色。培訓跟蹤評估數據顯示班組長在工作態度、工作行為、業務技能、工作績效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