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
近年來,剖宮產作為II類手術,存在細菌感染的可能,所以,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是非常必要的,尤其適用于妊高癥、胎膜早破、產程異常等存在潛在感染的產婦[1]。抗生素應用時間過長,或者不合理的聯用等情況,都會導致細菌耐藥菌株的增加,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2]。本研究中,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我院診治的擇期剖宮產孕婦,術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術后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我院診治的120例擇期剖宮產孕婦,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術前不給予抗生素)和觀察組(術前應用抗生素),每組各60例。60例對照組患者中,年齡22.0~41.0歲,體重59.0~75.0 kg;60例觀察組患者中,年齡22.5~41.5歲,體重58.0~77.0 kg。在年齡、體重及原發病等方面,兩組患者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抗生素應用方法 觀察組術前30 min,給予1.5 g頭孢呋辛鈉溶入250 ml生理鹽水,快速靜脈滴注,術后靜脈滴注1.0 g甲硝唑,治療3 d,距離上次頭孢呋辛鈉給藥大約6 h,再次靜脈滴注等量頭孢呋辛鈉。對照組術前不給藥,術后靜脈滴注1.5 g頭孢呋辛鈉,每天2次,治療3 d。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產褥病發生率,進行觀察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明顯減少,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s)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s)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觀察組<0.05 <0.05 60 4.0±0.5 2500±200對照組 60 6.0±0.5 3200±240 T值 2.14 3.67 P值
2.2 兩組產褥病發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褥病發生率顯著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產褥病發生率比較(例,%)
剖宮產手術過程不是絕對無菌的,所以,術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是十分必要的。合理應用抗生素對預防術后感染等并發癥,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傳統術前不應用抗生素,術后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由于術中不能完全做到無菌操作,病原菌可能在術中增殖,所以,術后應用抗生素可能不能達到殺滅病原菌或者抑制病原微生物增殖的效果[3]。剖宮產術前要多次進行陰道檢查等侵襲性操作,如果操作不規范,也會增加術后并發感染的發生率。所以,術前預防性應用足量抗生素,使整個手術過程中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才能達到有效的預防感染的作用。
預防性抗生素應用的時機也非常重要,需要根據抗生素的藥效學、藥代動力學特性,合理安排給藥時機,確保整個手術期間都可以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建議術前30 min~1 h,靜脈滴注敏感抗菌藥物。同時還要確定合適的給藥劑量,不能通過延長用藥療程達到抗感染作用[4]。頭孢呋辛鈉作為廣譜抗菌藥物,具有起效快,維持時間長等特點,能夠有效殺滅病原微生物。術后靜脈滴注甲硝唑能夠消除厭氧菌感染,距離第一次頭孢呋辛鈉給藥6 h,再次靜脈滴注是為了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達到最佳抗感染效果[5]。術前用藥有利于母乳喂養,產婦可以盡早下床活動,有利于降低宮腔感染的發生率,還能促進子宮收縮,有利于產婦體力的恢復。
剖宮產術前30 min給予頭孢呋辛鈉,距離6 h再次靜脈滴注等量頭孢呋辛鈉能夠有效預防術后感染,同時避免了長期應用抗生素帶來的菌群失調、耐藥菌株的產生等問題,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明顯減少,產褥病發生率顯著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也證實了上述理論觀點。總之,剖宮產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能夠有效預防感染,降低產褥期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1]張華琦.抗生素在剖宮產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臨床研究.中外醫療,2012,10(1):53-53.
[2]黃信.剖宮產預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分析.臨床合理用藥,2011,7(4):10-11.
[3]雷麗香.168例剖宮產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臨床分析.中國醫學創新,2011,8(4):27-29.
[4]何雪梅.305例剖宮產手術圍手術期抗感染用藥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志,2010,20(1):85-86.
[5]胡捷.180例剖宮產術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對比分析.醫學信息,2009,22(4):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