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生
切口感染作為術后比較常見的并發癥,嚴重影響著患者的預后質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經濟負擔[1]。泌尿外科手術的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與切口類型、個體差異有關系,并且存在較大的差異性[2]。本研究中,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我院泌尿外科手術切口分泌物分離出的120株病原菌,進行統計分析,探討病原學特點和預防措施,現將結果匯報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我院泌尿外科手術切口分泌物分離出120株病原菌,病原菌分布情況見表1。病原菌多為院內感染菌株,包括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MRCNC)、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SCNC),以及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桿菌和腸球菌等。

表1 泌尿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120株病原菌分布情況
藥物敏感性實驗結果顯示,切口感染病原菌對多種抗生素存在耐藥現象,詳細結果見表2和表3。

表2 主要革蘭陽性細菌的耐藥率

表3 主要革蘭陰性桿菌的耐藥率
導致泌尿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相對較多,術后切口感染往往與進入切口的細菌數量、細菌毒力,以及宿主的抵抗力,有密切的聯系。術后患者臥床時間較長,更容易造成切口的感染。
從病原菌分離情況可見,泌尿外科術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并且革蘭陰性桿菌所致的院內感染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桿菌,以及銅綠假單胞菌也有一定的數量,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感染預防和控制的難度[3]。
藥敏實驗結果可見,分離的病原菌對多種抗生素有耐藥性,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較為敏感,對其他抗生素均有耐藥性,而革蘭陰性桿菌對抗生素存有較高的耐藥性,這也增加了術后切口感染預防和控制的難度[4]。
針對泌尿外科術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學特點,制定了下列預防切口感染的措施:術中嚴格執行無菌原則,避免外源性感染;加強手術室和病房管理,減少探視時間和探視人數,避免交叉感染;營養支持治療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加強病房空氣、地面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術前適宜備皮,術后加強切口護理干預[5]。
總而言之,泌尿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多為院內感染菌株,對多種抗生素耐藥,臨床醫師需要根據病原學特點和耐藥情況,采取相應預防措施,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1]吳泰順,馬智超,張勤.外科醫院感染狀況及危險因素研究.實用預防醫學,2007,10(3):283-285.
[2]林曉梅,周鐵麗,潘欽石,等.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分析.浙江臨床醫學,2008,8(3):184-185.
[3]姚正國,范秋蓮,姚月球,等.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病原菌耐藥性調查.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4(5):593-594.
[4]朱正明,朱培謙,邵江華,等.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病原學檢測及耐藥譜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8):1186-1187.
[5]鄭素君.泌尿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病原學特點及預防.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9):3799-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