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天津市第四醫院放射科,天津 300222)
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動脈引起微循環障礙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具有潛在危險的嚴重疾病[1]。目前螺旋CT肺動脈造影(CTPA)已經作為一種無創、非侵入性檢查方法廣泛應用于臨床。改良Geneva積分可早期評估疑似肺栓塞患者的臨床資料,對高危PE患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及治療過程中療效的評估。筆者對47例PE患者經溶栓及抗凝治療后,Geneva積分、CTPA征象演變及治療轉歸三者之間存在的一致性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本文47例懷疑肺動脈栓塞患者,全部經GE Brightspeed CT肺動脈血管造影證實存在部分或完全性肺動脈內低密度充盈缺損。男31例,女16例,年齡43~75歲,平均59歲。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咯血、下肢疼痛和水腫及心率改變等。多數PE患者有深靜脈血栓史或肺栓塞史、近期手術及骨折史、惡性腫瘤病史。
1.2 檢查方法:CTPA采用GE Brightspeed CT機,掃描范圍:肺尖至隔上,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280 mA,層厚3 mm,螺距1.75,FOV 30 cm,矩陣512×512,3.5 ml/s的注射速度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入100 ml非離子型對比劑(Iohexol Injection),碘含量350 mgI/ml。掃描時囑患者深吸氣后屏住氣。掃描完成后使用原始數據進行0.625 mm薄層重建。
1.3 改良Geneva積分評分標準[2]:1分:年齡>65歲。2分:近1個月手術或骨折、惡性腫瘤、咯血。3分:既往深靜脈血栓或肺栓塞史、單側下肢痛、心率75~94次/min。4分:下肢深靜脈觸痛和單側水腫。5分:心率≥95次/min??偡?~3分為臨床低度可能性,總分4~10分為臨床中度可能性,總分≥11分為臨床高度可能性,高度懷疑肺動脈栓塞。
1.4 PE患者溶栓及抗凝方案:溶栓治療采用重組纖溶酶激活劑(rt-PA)或尿激酶,溶栓后給予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3個月。
治療前后PE患者CTPA征象檢出情況見表1。經溶栓及抗凝的PE患者危險分層的變化:PE患者經溶栓及抗凝治療后,以改良Geneva積分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客觀的以積分的形式顯示治療前后肺動脈栓塞危險分層的變化:高度可能性10.64%(5/47)降低至4.26%(2/47),中度可能性59.57%(28/47)降低至34.04%(16/47),低度可能性29.79%(14/47)增加至40.43%(19/47)。

表1 治療前后PE患者CTPA征象檢出情況[例(%)]
肺動脈栓塞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其人體的肺部發病率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壓,死亡率居第三位,僅次于腫瘤及心肌梗死[3]。肺動脈栓塞發病年齡在50~60歲之間最常見,也是70歲以上老人常見的死亡原因,其漏診率和誤診率高達55%和83%[4]。肺動脈栓塞缺乏特異性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且多數已診斷為肺栓塞的患者中胸片上無陽性征象而診斷困難[5]。對疑似肺栓塞進行確診檢查前可能性臨床評估是采用合理診斷策略的關鍵,改良Geneva積分法是近年來國外臨床廣泛應用的肺栓塞臨床可能性評估方法,可能性分層越高,診斷肺栓塞的可能性越大[6]。多層螺旋CT不僅具有快速、準確、安全及無創傷等多方面特點及優勢,而且可以明確栓子是否存在,并能清楚顯示栓子的部位、形態、范圍及與血管壁的關系、有無肺梗死等狀況,明顯提高PE的診斷正確率。隨著多層螺旋CT的不斷發展,掃描速度、成像更快,可作為診斷PE的常規檢查,更好地為臨床服務[7]。隨著醫學影像學設備的不斷更新,螺旋CT肺動脈造影(CTPA)已逐步成為診斷PE的首選檢查方法。螺旋CT肺動脈造影(CTPA)診斷肺栓塞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均高于90%,尤其是對于發生在肺動脈主干的栓塞,特異性和靈敏度可達100%[8]。螺旋CT肺動脈造影(CTPA)可以清晰的顯示肺動脈內的充盈缺損,以便采取積極的臨床治療。CTPA圖像可以為臨床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適合溶栓的患者及時溶栓,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藥物溶栓是治療PE的首選方法[9]。溶栓后復查CTPA觀察肺動脈及其分支管腔內的充盈缺損是否消失或者形態的改變,以此提示溶栓治療是否有效。本文47例PE患者經溶栓及抗凝治療后,CTPA直接征象(除栓子鈣化外)及間接征象檢出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以Geneva積分形式進行危險分層,治療前后危險分層發生明顯的變化:高度可能性10.64%(5/47)降低至4.26%(2/47),中度可能性59.57%(28/47)降低至34.04%(16/47),低度可能性29.79%(14/47)增加至40.43%(19/47)。由此可見PE患者經溶栓及抗凝治療后,CTPA征象及臨床癥狀明顯好轉,Geneva積分高度可能性組患者明顯減少,低度可能性組患者明顯增多。由此可以推斷CTPA征象演變、Geneva積分及治療轉歸存在一致性,故在臨床實踐中,三者可以互相補充評估PE患者的臨床情況、明確診斷及治療效果。
[1] 李 輝,李鐵一.支氣管動脈擴張在肺動脈栓塞中的意義[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3):272.
[2] Legal G,Righni M,Roy PM,et al.Predic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emergency,department:the revised Geneva score[J].Ann Inter Med,2006,44(3):165.
[3] Simpson D,Siddiqui MA,Scott LJ,et al.Spotlight on reteplase in thrombotic occlusive disorder[J].Bio Drugs,2007,21(1):65.
[4] Dardin M,Mastora I,Groth MD,et al.Spiral CT angiography of the pulmonary circulation radiology[J].Pract Appl J Thorac Imaging,2001,16(4):269.
[5] 孫興旺,陶 冉,崔進國,等.增強螺旋CT和肺動脈造影在肺動脈栓塞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6,31(3):256.
[6] 馬青變,鄭亞安.急性肺動脈栓塞的兩種臨床預測評分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6,29(4):300.
[7] 戴志強.多排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J].吉林醫學,2011,32(16):3280.
[8] 盧開池.肺動脈栓塞影像學診斷的應用研究[J].吉林醫學,2013,34(11):2127.
[9] 張 莉,曾文兵,汪明全,等.MSCT肺動脈造影在肺動脈栓塞的診斷應用研究(附22例分析)[J].重慶醫學,2012,41(24):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