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東(吉林省遼源市西安區先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吉林 遼源 136200)
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的一種,患者一旦患病通常情況下很難治愈,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關于護理模式在臨床上已經有了很多探討,其中主要包括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和糖尿病的社區管理模式等幾種[1]。本次研究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家庭模式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F對整個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0月~2012年10月82例患有糖尿病的社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42~85歲,平均(61.3±1.6)歲;患糖尿病時間1~14年,平均(5.3±0.8)年。觀察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44~83歲,平均(61.5±1.7)歲;患糖尿病時間1~12年,平均(5.5±0.7)年。兩組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式:采用常規社區糖尿病護理模式實施護理。
1.2.2 觀察組護理方式:采用家庭護理模式實施護理。①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知識講座。②和患者家屬之間建立有效溝通模式。③通過調查表的形式對患者及其家庭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④定期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
1.3 觀察指標:將兩組研究對象的糖尿病癥狀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空腹狀態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幅度、并發癥率等情況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對比。
1.4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顯效:血糖、尿糖正常,病情保持穩定,飲食得到良好控制,患者自己能夠主動堅持進行適當運動。有效:血糖、尿糖水平稍有降低,但仍沒有降到正常范圍內,飲食控制一般,需要在監督下才能夠堅持進行適當的運動。無效:血糖、尿糖水平沒有改善,飲食和運動都不能夠按照要求完成[2]。
1.5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8.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糖尿病病情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兩組患者糖尿病病情治療效果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糖尿病病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改善幅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改善幅度比較(x± s,mmol/L)
2.3 并發癥:對照組有11例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并發癥,該組并發癥率為26.8%;觀察組有2例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并發癥,該組并發癥率為4.9%。兩組患者糖尿病并發癥率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采用以家庭為單位的糖尿病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可以使家庭成員在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的改進過程中發揮作用,使傳統的單純健康教育方式得到根本性改變,是臨床乃至社區醫療機構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一大突破。同時對不同患者實施不同的個性化培訓,可以使其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這對基層醫療機構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3]。
[1] 張桂娟,馬 民.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9):2827.
[2] 陳素霞,蘇少汝,翟俊英,等.糖尿病患者醫院社區互動護理模式的建立及運行[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8):704.
[3] 尹紅芳.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調查及護理[J].當代護士,2010,10(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