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杰(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人民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膽結石指的是膽管系統中產生的膽色素、黏液物質和膽汁膽固醇等成分,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會析出并凝結為膽結石。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兩種膽結石類型,其中,前者通常發生在膽囊內,而后者則主要發生在各級膽管內。在膽結石疾病現階段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該治療技術具有術后愈合速度快、手術創傷小、患者痛苦小以及手術切口小等優勢,因而臨床應用價值較高。本次臨床研究對膽結石手術的圍術期護理措施和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80例膽結石手術患者為觀察對象,男46例,女34例;年齡18~72歲,平均(52.2±12.5)歲;病程2~8年,平均(3.5±1.6)年。通過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①營養護理。患者術前應提高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熱量食物的攝入量,并可通過高價靜脈營養、注射或口服等方式來增加患者術前能量供給。②術前宣教。護理人員術前應指導患者掌握術后深呼吸的方法,深化其對于早期下床活動、肢體活動、翻身、咯痰等重要性的認識。注意保持病房內空氣清新,防止患者受涼。囑患者術前3 d內完全停止吸煙,以降低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減少呼吸系統分泌物。③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以治療成果的病例鼓勵患者,以提高其機體抵抗能力,緩解焦慮和緊張心理。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應做到語言和藹、態度真誠,以消除其緊張情緒,詳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向患者詳細解釋說明手術治療的基本方法、過程和目的。
1.2.2 術后護理:①基礎性護理。患者術前未清醒時,應保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避免誤吸嘔吐物造成窒息。術后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監測,每15~30分鐘檢查因此,注意保持呼吸系統通常,常規吸氧。手術4~6 h后,若患者血壓水平恢復穩定,可變為半斜坡臥位,以降低患者腸粘連發生率,提高腸胃的蠕動速度,改善患者呼吸狀況,緩解切口疼痛,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或進行床上主被動活動。②飲食護理。膽結石手術患者術后易發生消化吸收不良癥狀,加之術前營養儲備較差,因而易導致蛋白合成障礙或是肝功能受損,并誘發低蛋白、體虛無力、消瘦等情況,甚至會延緩患者的愈合速度,此時,護理人員應保證患者補充蛋白質,實施靜脈高營養治療[1]。手術1 d后可給予流質食物,手術1周后避免使用易產氣食物,可適當給予富含纖維素及維生素、高蛋白質、高熱量、低脂肪的食物。③病情觀察。術后強化患者的血壓和心率檢查,每隔3小時進行一次血壓和心率檢查,并注意觀察其腹痛、呼吸、濕度、溫度、皮膚色澤、面色及意識情況[2]。
1.3 療效評定標準[3-4]:使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分析,主要內容涉及護理人員工作態度、病情交待以及護理措施等,90分以上為優秀,90~80分為良好,80分以下為不及格。
1.4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5%(38/40),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2.5%(33/40),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例(%)]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結石切除手術具有術后康復快、患者痛苦少、手術創傷小等顯著優勢,因而是膽結石患者首選的臨床治療方法。同時,圍手術期系統的臨床護理措施,有助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降低,提高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因而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1] 胡彩萍.53例膽囊癌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2):485.
[2] 羅業鳳,陳麗娥.120例膽結石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雜志,2010,6(6):49.
[3] 丁 紅,張 芬,田 輝.老年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護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1,6(2):12.
[4] 馮 晶,袁 靜,謝春玲.腹腔鏡治療高齡膽結石10 020例圍手術期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2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