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鍇 (四川南充市嘉陵區婦幼保健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產褥期是婦女一生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俗稱“坐月子”,但由于中國幾千年傳統陋習的約束,產婦的休養環境、飲食、活動、衛生等均不利于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使產褥期婦女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身心疲憊,成為許多產婦最難熬的痛苦經歷,尤其農村更是如此。如何才能讓產婦們科學愉快地度過產褥期,近幾年各醫院針對孕婦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產前教育[1]。我院于2010年對常規的產前教育模式進行了改進,鼓勵孕婦及家屬(孕婦生產后將負責護理產婦)共同參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12月在我院婦產科門診建立孕期保健卡并來我院接受孕期檢查、上課、生產的200例農村初產婦,年齡20~30歲,無孕期基礎疾病,孕婦孕產期均由雙方母親全程護理,雙方母親年齡42~55歲,身體健康,均經歷過產褥期并有嬰幼兒喂養經驗。
1.2 方法:將200例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由孕婦參加孕婦學校講座;觀察組由孕婦本人與其母親或婆婆等同來孕婦學校上課[2]。課件內容包括早、中、晚各孕期保健知識,營養,胎兒監測,分娩各期特點及配合;產后保健知識,包括產婦休養環境,飲食,衛生,活動,產婦心理調適,嬰幼兒護理及喂養指導,傳統陋習糾正等[3]。觀察兩組孕婦生產后產褥期保健情況,通過發放問卷調查和電話隨訪的方式,評估并記錄產褥期產婦休養環境是否通風、溫濕度是否適宜;飲食結構是否合理;衛生方面,是否洗頭洗澡,刷牙漱口;是否適當鍛煉;新生兒是否雙腿的捆束;產婦心情是否愉快等。
1.3 統計分析:對采集的數據以SPSS11.0分析軟件做統計分析。
兩組產婦產褥期護理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褥期護理情況比較(例)
經SPSS11.0統計軟件計算,觀察組在環境、飲食、衛生 、活動、產婦心情、新生兒護理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1 產褥期護理傳統陋習難以改變的原因:中國傳統坐月子的習慣傳承了幾千年,有很多可取之處,卻也包含很多惡習、陋習[4],最突出表現為:整個產褥期臥室窗戶緊閉不能通風換氣,房間空氣污濁,溫濕度難以調節,不利于產嬰健康;飲食結構不合理,天天高熱量高蛋白,不能吃蔬菜、水果,吃的雞蛋越多越好,有的甚至超過10個/d;個人衛生方面,無論冬夏均不準產婦洗頭洗澡、刷牙漱口,即使用熱水和軟毛牙刷也不行,產婦全身酸臭,食之無味,產婦心情郁悶,易發脾氣;老人們還將新生兒雙腿并攏用軟繩捆住目的是孩子長大后才不會變成“X”形腿或“O”形腿。這些陋習雖然都不利于母嬰健康。而在廣大農村卻早已約定俗成,成為難以更改的產褥期教條。究其原因:產婦及其家人對產褥期保健知之甚少,完全按傳統習俗護理產婦和新生兒,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落下“月子病”。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都存在一些不明原因的慢性病,老人們就將其歸結為月子落下的病,人們因為對醫學知識知之甚少找不到反駁的充分理由也就相信了這些說法。尤其在老人們心里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3.2 家屬參與的產前教育模式,有利于改變傳統陋習:近幾年來,通過開展產前健康教育,傳統陋習得到一些改善,但效果不好。常規的產前教育模式只有孕婦一人參加,雖然孕婦本人對產后如何度過產褥期、如何科學地護理和喂養新生兒都有正確地認識,可孕婦們生產后,均由他人主要是母親或婆婆照顧,她們自己的意志不能得到體現,而老人們依然以他們掌握的傳統經驗護理產婦及新生兒。為此,我院2010年通過改變產前教育模式:采取孕婦與母親或婆婆同時接受產前教育的模式,方式上采用婦產科專職醫護人員授課、輔以形象生動易于掌握的視頻[5],演示正確的產褥期休養環境、飲食搭配、產婦及新生兒個人衛生與活動,以及如何讓產婦進行心理調適,并指出傳統陋習帶給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危害,掌握產褥期科學護理知識,讓孕產婦與其老人們達成共識,減少雙方矛盾,保證產褥期正確保健知識得以實施,從而達到改變傳統觀念、保障產婦愉快度過產褥期、嬰幼兒得到科學喂養的目的,家庭護理人員也會因此獲得成就感,成為他們的生活經驗,以后還可以指導影響其周圍的孕產婦從而帶動起更多的人改變傳統產褥期陋習。經觀察對比,改變傳統產前教育模式,讓孕產婦及家屬同時接受產前健康教育能有效改變幾千年傳統陋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家屬參與的產前教育模式使產褥期護理質量明顯提高:觀察組絕大部分按照產前健康教育內容進行正確的產褥期產嬰護理:產嬰休養環境安靜舒適,溫濕度適宜;飲食結構合理;動靜結合;注重個人衛生;新生兒母乳充足,手腳活動自如;產婦心情愉快,大部分產婦體重增長合理,家庭矛盾較少。而對照組絕大部分仍然沿襲傳統坐月子的不良陋習,表現為臥室門窗緊閉,不通風換氣,房間空氣污濁;不注意個人衛生,不洗頭洗澡不刷牙漱口;飲食結構不合理:多以高蛋白高熱量為主,很少吃蔬菜和水果;又很少活動,造成產婦營養過剩;對新生兒還是大部分都捆束雙腿,活動受限。
本次研究中,我院打破了傳統的產前教育模式,鼓勵孕婦及家屬共同參與產前教育,使產褥期護理質量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說明孕婦及家屬共同參與產前教育較之傳統的教育模式,可明顯的改變傳統陋習。
[1] 侯代榮,陳秋霞.產前教育及醫護人員干預對自然分娩率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1,3(3):46.
[2] 李曉晴,馬朝瓊.改進孕婦學校培訓模式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8,15(3):88.
[3] 張 瑜,趙藝敏.探討產前健康教育對孕婦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8):1063.
[4] 華 平.坐月子的保健誤區[J].健康,2011,(3):6.
[5] 周慕慈,黃素愛,李愛蓮.產前不同教育方式的效果觀察[J]. 護理學雜志,2005,20(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