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仁格日樂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隨著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其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也越來越大,放射治療(簡稱放療)是腫瘤綜合治療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60%的腫瘤患者在其病程的某一階段需要放療,而盆腹部腫瘤占全身所有腫瘤的55%以上。在盆腹部腫瘤的放療中,胃腸道的放射耐受劑量是主要劑量限制性因素,胃腸道上皮細胞是典型的急性(早期)反應組織,而結、直腸的放射反應常表現為里急后重[1]。急性反應常采用RTOG急性反應評分標準(見表1)。我科針對盆腹部放療引起結、直腸放射反應應用蒙藥哈它嘎其-7灌腸結合內服蒙藥治療取得一定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本案回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間在我科接受盆腹部放療后出現結、直腸放射反應的患者59例,試驗組34例,應用哈它嘎其-7灌腸及內服蒙藥治療;對照組25例,未應用蒙藥。兩組進行療效觀察。

表1 RTOG/EORTC后期胃腸道反應評分標準[1]
1.1 入組標準:卡氏評分≥70;肝腎功能及血常規在正常范圍;均為盆腹部接受放療的患者;初次接受盆腹部放療的病例;選擇結直腸放射反應為1級、2級患者,無結直腸出血、阻塞及穿孔征象等3、4級患者;均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
1.2 臨床資料: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間入組的共59例盆腹部放療患者,男性26例,女性33例,年齡34~68歲,中位年齡5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分布及治療前胃腸道反應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3。

表2 組別與性別、年齡分布

表3 組別與疾病分類分布
1.3 方法:試驗組:(1)蒙藥灌腸:取蒙藥哈它嘎其-7,2g,加慶大霉素8萬單位,甲硝唑注射液50ml,2%利多卡因5ml,強的松龍60mg,混合灌腸,每晚1次,保留30min以上。(2)內服蒙藥:早服壯西-21味15粒,午服九味五靈脂丸13粒,晚服止痢十五味丸13粒[2],7d為1療程。對照組:慶大霉素8萬單位,甲硝唑注射液50ml,2%利多卡因5ml,強的松龍60mg,混合灌腸,每晚1次,保留30min以上。治療及觀察期間兩組病例均嚴格忌煙、忌酒及辛辣刺激性、粗纖維性食物。
1.4 療效評價標準:治愈:治療后癥狀緩解,反應評分恢復到0級;好轉:治療后癥狀好轉,反應評分降級;未愈:治療后癥狀無緩解,反應評分無變化。
1.5 統計方法;用SPSS13.0軟件對兩組資料可比性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結果:治療有效率、治愈率分別為:治療1療程:試驗組為85.3%和41.2%、對照組76%和24%,治療2療程:94.1%和79.4%、84%和40%,治療3療程后試驗組100%治愈,對照組92%和64%,仍有36%未完全治愈。治療1療程時兩組有效率和治愈率無顯著差異,治療2療程和3療程時兩組有顯著差異。治療效果比較見表4。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結直腸放射反應治療效果比較
2.2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無特別不良反應。
蒙醫認為氣候反常或起居失常如急性外傷、用力過猛、日曬烤火等引起“希拉”偏盛或血“希拉”相搏引起熱證[2],而結直腸放射反應是高能量X射線作用于消化道黏膜的損傷性反應,尤其直腸是最容易受損傷的臟器,受到放射后幾乎100%的直腸出現放射組織學改變,并發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直腸炎[3],此反應認為一種急性熱邪攻于大腸使惡血及“赫依希拉”交播,進而和黃水相混降于大腸,嚴重者夾粘,至使大腸受損。治療以調理“三根”,清熱解毒、涼血、燥黃水及殺“黏”,清除血之邪熱為原則,蒙藥哈它嘎其-7,藥性偏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去腐生肌,收斂止血之功效[4],在局部治療的同時內服蒙藥以調節胃腸功能,健腸,止痛,止瀉,整體與局部治療結合[5],達到標本兼治,表里兼顧,針對性強,療效甚佳,使更多的患者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放療過程。
目前有關結、直腸放療反應的治療中結合應用蒙醫藥方面的研究甚少,有待在臨床各個領域更進一步推廣應用、加深研究,使治療更趨于合理化、個體化,患者不僅可獲得更長的生存時間,而且生活質量有明顯提高。本組研究為小樣本,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來驗證結果。
[1]曾昭沖.腹盆部腫瘤放射治療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589
[2]白清云,蘇榮扎布,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2
[3]侯友賢.腫瘤放療并發癥防治[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1:54
[4]楊阿敏,阿古拉.蒙藥使用指南[M].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155
[5]龍梅,馬額爾頓.蒙藥內服結合灌腸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160 例[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4,7,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