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蓮
(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婦幼保健所,內蒙古 通遼 028100)
“蒙克日”病又稱肺氣虛。是指咳嗽、氣急、喉中痰鳴為特征的一種慢性肺疾病,亦稱慢性肺病或氣道病[1,2]。“蒙克日”病與現代醫學中的慢性支氣管炎相似,長期慢性咳嗽可以引發其他的一系列肺部疾病,甚至可以影響心臟功能,不加以有效的治療可以危急患者性命。就此,筆者運用蒙西醫結合的方法,對60例蒙克日病患者進行了對照臨床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從2011年8月~2012年4月前來我院就診的“蒙克日”病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的6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最小年齡38歲,最大年齡56歲,平均47.5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28年,平均11.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診斷標準:參考“蒙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診斷標準為:(1)反復咳嗽、咳痰或喘息;(2)年齡≥18歲;(3)病程≥2年,每年發病持續3個月以上。符合上述3項者可診斷為“蒙克日”病。排除標準:(1)排除肺結核、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及肺癌等同樣伴有咳痰、喘息癥狀的其它心肺疾患。(2)臨床資料收集不完整、依從性差、中途失訪者。(3)接受治療前1周內已應用其他藥物治療者。
1.3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西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早:阿嘎日-8味散3g/次,溫開水送服;中午:敖希根-18味丸15粒/次,用其其日戛納-5味散,3g送服;晚:贊丹-20味丸,15粒/次,用烏珠穆-7,3g送服。治療4周后進行療效評價。
1.4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氣喘、咳嗽、咳痰等主要癥狀基本控制或消失,肺部聽診濕羅音基本消失,影像學檢查病灶基本完全吸收。有效:氣喘、咳嗽、咳痰等主要癥狀有效緩解,肺部聽診可聞及少量濕羅音,影像學檢查可見病灶部分吸收。無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無減輕,甚至加重。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兩組獨立樣本的比較使用χ2檢驗以α=0.05檢驗水準進行假設檢驗。蒙西醫結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0%,單純西藥組總有效率為86.70%,經統計學軟件SPSSV17.0處理顯示,χ2=7.21,P=0.027,P <0.05,蒙西醫結合治療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單純西藥組,兩組差異顯著。兩組有效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蒙克日”病是蒙醫呼吸內科中常見病和多發病,歷代的蒙醫學者們對治療此病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并且在長期的蒙醫臨床工作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此病是由于“三根”之平衡失調,“巴達干”偏盛并與“希拉”相搏客于氣道,繼而與血邪合并,導致“巴達干”黏液激增堵塞氣道而生此病。所以在治療上從整體觀和“三根”學說出發,以調理“三根”,潤肺,止咳,化痰為總的治療原則,在根據病人的體質特性及病情進行辨證施治。在本次小樣本臨床試驗中,在發揮蒙醫學自身的長處的同時融入了現代醫學的相關治療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療效。
[1]蒙醫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學百科全學蒙醫學[M].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3,75~76.
[2]策·蘇榮扎佈.蒙醫內科學[M].民族出版社,1986,29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