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腎臟內科,山西 長治 046000)
胱抑素C(Cys C)在人體內穩定生成,是一種帶正電荷的非糖基化堿性蛋白,不與血漿蛋白結合〔1〕。在原尿中,Cys C幾乎全部經由近曲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后迅速分解代謝,不從腎小管分泌,也不再重返血流。因此,血清Cys C可以較好地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而尿Cys C可以較好的反映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2〕。但已發表的相關文獻多集中于典型的腎小球和腎小管疾病,對于尿Cys C在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T2DM患者)腎小管早期損傷中的價值研究卻很少。本研究期望可以初步揭示尿Cys C對診斷老年T2DM患者腎小管早期損傷的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50例為本院的正常體檢者,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52~81歲,平均66.3歲,均無腎臟疾病史,體檢和常規實驗室檢查無高血壓、腎臟疾病和肝臟疾病。觀察組52例為本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齡51~80歲,平均65.4歲,診斷依據為WHO 1997年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根據Mogenson DN標準,按照尿白蛋白排出量(UAE)把觀察組分為3組:正常白蛋白尿組(DM1):UAE≤30 mg/24 h,22例;微量白蛋白尿組(DM2):30 mg/24 h<UAE≤300 mg/24 h,17例;臨床蛋白尿組(DM3):UAE >300 mg/24 h,13例。
1.2 標本采集 被檢者晨起排空小便并廢棄,之后收集每次小便,置于冰箱4℃保存,直至次日早晨。將尿液混勻后送檢。
1.3 檢測方法 采用乳膠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尿Cys C,標準品、質控品和試劑盒購自浙江新昌康特生物。標本的分析由Clinical System Cynchron CX7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MG)的檢測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試劑盒購自Beckman公司。尿β2-MG的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試劑盒購自北京利德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比較,組間差異采用SNK法,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
觀察組內的DM1、DM2和DM3組,尿α1-MG和β2-MG較之對照組均顯著升高(P<0.05),同時在各組內部呈逐漸上升趨勢,三組間尿α1-MG和β2-MG水平均差異顯著(P<0.05)。在尿Cys C方面,DM1、DM2和DM3三組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5),三組間尿Cys C水平差異顯著(P<0.05),同時在各組內部呈逐漸上升趨勢。尿Cys C分別與α1-MG和β2-MG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性系數分別為0.871和0.882,呈正相關(P<0.05)。
表1 各組尿Cys C、α1-MG和 β2-MG檢測結果(±s,mg/L)

表1 各組尿Cys C、α1-MG和 β2-MG檢測結果(±s,mg/L)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DM1組比較:2)P<0.05;與DM2組比較:3)P<0.05
50 0.18±0.03 8.42±1.97 0.22±0.03 DM1組 22 0.38±0.141) 14.01±3.111) 0.37±0.191)DM2組 17 0.60±0.171)2) 33.96±6.871)2) 0.56±0.411)2)DM3組 13 1.09±0.161)2)3)76.88±26.541)2)3)0.99±0.351)2)3)2-MG對照組組別 n Cys C α1-MG β
糖尿病(DM)約有20%~40%最終會發展成糖尿病腎病(DN)。DN患者以往使用常規方法如果檢出臨床蛋白尿,一般會在5~10年之后發展為終末期腎病,病程往往不可逆轉,最終需要進行透析或腎移植等腎臟替代治療〔3〕。研究發現,DN在發生的早期具有一定的可逆性〔4〕,如果能夠在DN早期得到確切診斷,及時的治療可以有效延緩、甚至逆轉DN的發展。Gilbert等〔5〕報道,腎小管間質損傷在DN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關腎小管損傷的標志物可能會成為DN早期診斷的有效標準。
目前,尿α1-MG和β2-MG被認為是兩個較好的腎小管功能標志,可以直接反映腎小管功能。但是尿α1-MG的定量檢測較為復雜,對儀器設備的要求較高,難以在臨床推廣;而尿β2-MG在pH<7的環境中容易被尿酸性蛋白酶分解,及時、適當的堿化處理標本是進行尿β2-MG定量測定的重要前提;另外,標本存放時間、環境溫度等因素也會極大的影響檢測結果〔6〕。與此相對的是,尿Cys C作為潛在的腎小管損傷標志物具有較大的優勢:(1)Cys C在體內穩定表達,沒有明顯的組織特異性,尿Cys C水平也沒有明顯的時相規律;(2)Cys C在尿中較為穩定,pH、存放溫度和時間等因素一定幅度內的波動干擾較小;(3)尿Cys C水平定量檢測已有成熟的方法,多種診斷試劑也已實現商品化。因此,明確尿Cys C能否較好的反映腎小管損傷情況,對于DN早期診斷和及時干預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說明在正常蛋白尿期,雖然以傳統尿常規檢測不能檢出蛋白尿,但此時已出現腎小管損傷。尿Cys C水平表現出與α1-MG和β2-MG類似的規律,相關性檢驗說明尿Cys C與α1-MG和β2-MG呈正相關,提示尿Cys C也可以作為腎小管損傷的標志物。由于尿Cys C在臨床檢驗實踐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使得其相比于α1-MG和β2-MG更容易實現準確的定量檢測,更易于在臨床檢驗工作中推廣使用。
總之,本研究證實了尿Cys C可以作為診斷老年T2DM患者腎小管早期損傷的標志物,相對于尿α1-MG和β2-MG更適于臨床推廣應用。
1 Shimode K,Fujihara S,Nakamurn M,et al.Diagnosis of cerebral amyloid sngiopathy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of cystatin C in cerebrospinal fluid〔J〕.Stroke,1991;22(7):860-6.
2 Jacobsson B,Lignelid H,Bergerbeim US.Transthyretin and cystatin C are catabolized in proximal tub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the proteins are not useful as marker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s〔J〕.Histopathology,1995;26(6):559-64.
3 Wild S,Roglic G,Green A,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J〕.Diabetes Care,2004;27(5):1047-53.
4 陳香美.腎小球疾病中腎小管間質損害的研究進展〔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2;18(2):146-7.
5 Gilbert RE,Cooper ME.The tubulointerslitum in progressive diabete kidney disease:more than an after math of glomerular injury〔J〕.Kidney Int,1999;56(5):1627-37.
6 石 泉,徐兆芳,寧 芬,等.尿液 PH值對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測定的影響〔J〕.淮海醫藥,2007;25(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