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雅慧 薛 凌 高夏青 (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干診科,遼寧 錦州 2000)
風濕性心臟病是指由于風濕熱活動致使瓣膜損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造成的心臟病變,有關研究統計全球每年以約50萬速度增長,已經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1〕。風濕性心臟病由于A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屬于自身免疫病,能引起患者心臟功能減退〔2〕。卡維地洛為α、β受體阻斷劑,對快速心律失常有較為全面的抑制效果,也能預防惡性心律失?!?〕。依那普利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在體內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起強烈抑制作用,從而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的形成擴張小動脈,舒張全身血管,減少心肌氧耗量,增加冠脈血流量,逆轉左室心肌重構〔4〕。本文就應用卡維地洛聯合依那普利治療老年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治療的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所有患者經X線、B超等檢查,結合者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關于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臨床評定標準,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齡60~82〔平均(65.3±5.2)〕歲,心功能經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Ⅱ級26例,Ⅲ級28例;單瓣膜病變18例,聯合瓣膜病變36例;對照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齡63~79〔平均(67.2±4.0)〕歲,心功能經NYHA分級:Ⅱ級23例,Ⅲ級31例,單瓣膜病變22例,聯合瓣膜病變32例。本研究治療經過家屬及患者同意,并取得其積極配合治療。統計分析顯示,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心功能分級等臨床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應用常規內科治療,使用硝酸酯類、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強心藥類及利尿劑抗心力衰竭治療,對照組:應用依那普利,初始量為5 mg/次,2次/d,每2 w劑量加倍,直至患者最大耐受劑量(監控患者血壓情況),2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卡維地洛,初始量為6.25 mg/d,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每2 w逐漸加大劑量,直至25~40 mg/d,兩組持續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心臟彩色超聲檢查: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D)、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D)、左室射血分數(LVEF)。②心率(HR)、血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通過心功能NYHA分級治療前后的變化判斷治療療效,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心功能無改善甚至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后左心結構和血液各指標情況 經過治療后,在左心結構中,觀察組的LVESD、LVED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在血液檢查中,觀察組的 TC、HDL、LDL、TG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觀察組的心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左心結構和血液各指標對比情況(±s)

表1 兩組治療后左心結構和血液各指標對比情況(±s)
組別 n LVESD(mm) LVEDD(mm) LVEF(%) HR(次/min) TC(mmol/L)HDL(mmol/L)LDL(mmol/L)TG(mmol/L)觀察組 54 39.7±9.3 52.4±10.2 44.8±8.3 82.8±4.2 4.4±0.5 1.3±0.4 2.5±0.4 4.6±0.5對照組 54 50.2±11.7 59.3±9.0 37.2±8.8 96.3±8.0 3.8±0.6 1.0±0.3 2.2±0.3 3.7±0.5 t值 5.16 3.73 4.62 10.98 5.65 4.41 4.41 9.3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治療后心功能改善情況 觀察組的心功能改善情況:顯效17例(31.5%),有效34例(63.0%),無效3例(5.6%),總有效率為94.4%;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9.6%,兩組之間的總有效率差異顯著(χ2=5.25,P=0.022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改善情況對比〔n(%)〕
當風濕性心臟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癥狀,造成心臟重構,直接引起心功能退化,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來,對于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從原先的血流動力短期的改善治療,演變到現在的綜合性、長期性、修復性治療方案,從簡單的改善癥狀到全面的把握,最終目的是抑制心室重構〔5,6〕。心室重構是指心室由于心肌損傷或負荷增加所產生的大小、形狀、室壁厚度和組織結構等一系列變化,是病變修復和心室整體代償及繼發的病理生理反應過程,它與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直接關聯。因此抑制心室重構意義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要積極修復心肌,防止和延緩其發展,改善心臟功能情況,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7〕。
卡維地洛作為一種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可全面有效地抑制快速心律失常,且對惡性心律失常有明顯預防效果,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率。β受體阻滯劑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心力衰竭交感神經系統的不良作用,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危險和死亡率??ňS地洛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有很好的耐受性,為β受體阻滯劑在老年患者使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證。
而依那普利是一種高特異性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通過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的形成擴張小動脈,降低心臟后負荷,增加冠脈血流量,并使心肌氧耗量減少,能夠穩定粥樣斑塊,減少冠狀動脈事件,調節交感神經功能和自主神經功能,包括降低心力衰竭時中樞交感神經沖動的傳出,提高心力衰竭時動脈減壓反射的敏感性,抑制炎癥細胞因子。本文研究表明,聯合用藥能顯著地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綜上所述,卡維地洛聯合依那普利治療老年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較好,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情況,抑制心臟重構,值得在臨床更廣泛地應用與推廣。
1 廖益明.貝那普利聯合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0):43-4.
2 蘇立新.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1;33(20):3100-9.
3 管一平,鄒翰琴.比索洛爾、依那普利和螺內酯聯合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心臟雜志,2011;23(5):623-8.
4 趙志堅,李 芹.卡維地洛聯合依那普利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6):21-2.
5 謝 進,李 欣,胡 鋼,等.卡維地洛聯合纈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1352-3.
6 江保衛.卡維地洛和依那普利聯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50例療效觀察〔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28(1):32-3.
7 肖 磊.卡維地洛聯合辛伐他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