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強
博愛縣中醫院內二科,河南焦作 45445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也是最為常見的慢性病,其并發癥有慢性腎臟病、心里衰竭、心肌梗死、腦卒中等。高血壓也是最容易使中老年人健康受到威脅的疾病。因高血壓很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因高血壓性心腦血管疾病也成為人類健康極大的危險。為了治療、控制高血壓,采用中醫辨證聯合受體阻滯劑施治高血壓,現報道如下。
院方2010年至今收治的高血壓患者218例,其中男130例,女88例,年齡55~79歲,平均年齡67.5歲,糖尿病52例,合并冠心病55例。隨機將患者218例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109例,2組患者合并癥、性別、年齡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高血壓診斷為舒張壓≥90 mm Hg,或收縮壓≥140 mm Hg者。
患者在接受治療前,應測量并且記錄服藥前的血壓情況,且行常規檢查,并停止其他藥物的服用。治療組每次給予卡維地洛,2次/d,同時指導患者加強身體鍛煉,禁止服用食用鹽。并且在此基礎上,行中醫辨證治療,根據具體癥狀進行診治。陰陽兩虛者,脈弱而數,舌淡少津,心悸腰酸,五心煩熱,畏寒肢冷,神疲,體瘦,耳鳴,眩暈,治療應遵循滋陰補陽,平補陰陽。對此癥可選用白薇12 g、丹參30 g、沉香3 g、蘇子12 g、知母9 g、當歸12 g、黃柏9 g、巴戟天9 g、仙茅12 g、淫羊藿25 g。肝腎陰虛癥者脈弦細數,舌紅少苔,五心煩熱,頭重腳輕,腰膝酸軟,口燥咽干,健忘,耳鳴,頭暈目眩。對癥治療應平肝息風,滋陰潛陽,滋補肝腎,可選用川棟子8 g、枸杞子18 g、生地24 g、當歸9 g、麥冬10 g、北沙參15 g。痰濕阻竅癥狀有脈相沉滑,舌體肥大,睡眠打鼾,精神不佳,睡眠,健忘,頭沉,頭暈,頭昏等。要治療該癥狀需要豁痰開竅,健脾祛濕。可選用甘草3 g、白術9 g,橘紅、茯苓、天麻各3 g,半夏5 g。肝陽上亢者,脈弦數,苔黃,舌紅,口苦,急躁易怒,面紅目赤,頭重腳輕,頭痛頭脹,眩暈,治療時應清熱安神,平肝息風,可選用桑寄生、益母草、杜仲各9 g,川牛膝12 g,黃岑、山梔各9 g,石決明30 g、鉤藤12 g、天麻18 g。對照組可給予每次20 m g的卡維地洛,同時指導其加強身體鍛煉,并禁食食用鹽。
無效:血壓雖然有所降低,但是未達到正常標準;有效:DBP下降<20 mm Hg,血壓有顯著下降;顯效:通過治療,血壓降至正常水平。
采用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采用t和χ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組血壓下降值優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可參照表1所示。

表1 2組血壓改善情況對比(mm H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參照表2所示。

表2 對比2組治療效果
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危險是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目的。高血壓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升高,其患病原因與海拔、飲食習慣、脂肪攝入量、食用鹽的飽和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高海拔地區,患病率要高于低海拔地區,且脂肪攝入量和鹽的飽和量越高,其患病率和平均血壓水平相應就會越高。從我國的北方到南方,高血壓的患病率呈現遞減趨勢。高血壓對人體的主要危害在于對心腦腎的損害,它為常見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四肢血管受損會導致四肢動脈梗塞,引起四肢麻木、供血不足,嚴重的還會潰瘍壞疽。腎動脈狹窄會引起慢性腎功能性衰弱尿毒癥。心臟冠狀動脈的損傷會引發心絞痛積極梗死,這時由于冠狀動脈痙攣狹窄所引起的心臟供血不足。過高的壓力還會導致腦血管意外,這是由腦血管破裂所引起的。通過臨床分析發現,高血壓發病時,伴有受體亢進表現,受體可使血壓升高,支氣管平滑肌松弛,粘膜血管和靜脈皮膚收縮,冠狀動脈擴張,心肌收縮力加強,房室傳導加速,心率加快。因此,應用受體阻滯劑可以發揮降壓的作用,一致血管緊張,減小心肌耗氧量和心輸出量,減弱心肌收縮,降低心率。另外,在中樞神經系統受體中,還可直接使用受體阻滯劑,其能夠減少交感神經沖動傳出,減弱興奮神經元的活動,最終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為使血壓能夠降低,使用了卡維地洛,其具有 受體阻滯、 受體以及鈣拮抗作用,既可以通過與鈣離子的結合將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細胞膜上的鈣離子通道阻斷,又可以通過對受體擴張血管的抑制來降低血壓。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的新概念就是結合了中醫和西醫各自的優勢,中西相結合治療高血壓才能從其根本來對病因進行控制。我國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的病例主要是由脾、心、腎、肝等功能失調而導致的血氣失衡,體內陰陽。而且,日常中最為多見的是腎、肝兩個臟器的陰陽失衡。在對于陰陽兩虛癥,我們采用當歸、巴戟天、淫羊藿、仙茅,這幾種藥具有溫腎益精養血的功效,黃柏、知母能夠瀉火滋陰,調理沖任、補腎益精的作用。肝腎陰虛型可采用川棟子疏泄肝氣,生地黃、杞子、當歸、麥冬、沙參、具有滋陰養血生津,疏肝補腎的功效。痰濕阻竅型可采用半夏燥濕化痰,半夏白術天麻湯,可止嘔降逆,白術與天麻合用可止頭暈,平肝熄風,實為治頭痛眩暈風痰之要藥。肝陽上亢型,君藥可采用鉤藤、天麻,功效為平肝熄風。朱茯、夜交藤安神定志,為佐藥,川牛膝合益母草能夠到氣血下行,通利血脈。杜仲、桑寄生可治其病本,補肝益腎。山梔、黃岑可為臣藥,清熱瀉火。石決明平肝熄風。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能夠更好的控制高血壓的發病,中醫學治療注重對病型進行分類,文章所介紹的幾種不同的病型都配有相對應的治療藥方,可對癥下藥,從而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1] 孔麗君,陳建偉,戴強,等.寧波市南門社區高血壓人群H型高血壓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質,2013(4).
[2] 盧長林,楊進剛.充分重視冠心病患者的癥狀管理—2011年美國冠心病和高血壓醫療質量評估標準評析[J].中國循環雜質,2012(1):51-54.
[3] 李小鷹.老年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更要強調個體化—2011年 ACCF/AHA老年高血壓專家共識解讀[J].中國循環雜質,2012(1).
[4] 朱海峰,張麗娜,楊瑛,等.2011年青島港職工高血壓患病情況及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34):42-44.
[5] 吳碩琳,沈東超,余楊,等.2011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基金會/美國心臟協會老年高血壓專家共識(第一部分)[J].中國卒中雜志,2012(3):40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