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桓
(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46)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管理中心(CALIS)專設“全國高校專題特色數據庫”,大力提倡建設特色數據庫[1]。長三角地區是我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資源豐富、文化繁榮的區域之一。上海、浙江和江蘇各高校已逐步收集特色資源,建立了相關特色庫,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這類特色庫限于對本校用戶開放,難以實現信息共享,違背了全國高校特色庫的建設方針。
現代數據服務體系是指以區域數字化圖書館聯盟為基礎,具備開展教研、培養人才的強大網上服務能力,對數字化知識進行組織、傳播、使用和保存,并進行開放的、館際聯盟的共享資源服務。該體系既與傳統數據服務體系相輔相成,在時間、空間上又超越了傳統服務,已逐步成為高校系統中信息資源、信息管理和用戶信息服務的核心。
2011年至今,長三角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Yangtze River Delta Library Alliance,YRDLA)初步實現了該區域高校信息資源的綜合優勢,完善和提升了三地的文獻信息服務能力,有望實現全國高校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2、3]。其中,上海教育網絡圖書館(SHELIB)為聯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依托CALIS自建了眾多特色庫,已逐步轉化為長三角高等教育的共享資源[4-6]。
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及國際化大都市,是中國經濟、科技、工業、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其擁有中國最大外貿港口和最大工業基地,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部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江南的傳統與移民帶入的文化融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這種地域及文化特色賦予其高校擁有豐富的特色文獻資源,特色庫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果。為進一步了解其在YRDLA下的建設現狀,筆者首次全面以上海高校群為例,通過互聯網訪問該聯盟和各高校館主頁、引擎搜索、電話采訪以及實地采訪等方法進行調查,分析其成功經驗及不足,為該聯盟的發展和現代數據服務體系的構建提供決策參考。
目前SHELIB自建庫專題涵蓋商業、文體、語言、中醫、建筑等,承擔者為上海各聯盟高校。截至2012年8月,上海主要有綜合類、理工類、財經、醫藥類等高校34所。其中能在購買基礎上進行自建特色庫的高校有22所,具有一定學術代表性的如表1所示。
上海3所綜合性高校學科較齊全,館庫涵蓋各重點專業。復旦大學以哲學、經濟學、文學、新聞傳播學、生物學等為重點,購買中文庫67種、外文庫163種。上海交通大學館庫以機械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醫學等為特色,中文庫33種、外文庫99種。上海大學以材料、電子、社會學為中心,擁有中文及外文庫分別為21種和42種。
8所主要理工類高校館庫建設以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為主,各有重點。同濟大學圖書館以建設類數據庫為購買和自建重點,中文及外文庫分別達54和107種。華東理工大學圖書館以化工類數據庫為建設重點,中文庫28種、外文庫41種。東華大學圖書館以紡織技術類數據庫為主,中文和外文庫共54種。上海海事大學圖書館以航運工程數據庫為主,中文庫25種、外文庫42種。以機電工程為建設重點的上海電機學院館擁有中外文庫相對較少,僅29種。

表1 上海高校館自建特色庫
8所主要師范、財經、醫藥及農林類高校圖書館緊扣各校優勢學科。華東師范大學和上海師范大學館中外文庫分別達44種和91種,尤其重視教育類數據庫的購買及自建。財經類高校中,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自建的WTO研究資料、貿易文獻數據庫成為貿易工具;海關資訊(上海海關學院圖書館)和金融信息薈萃(上海金融學院館)成為相關從業者獲取信息的來源;上海財經大學館中外文庫數量達61種。上海中醫藥大學館自建的中醫文化期刊選文全文數據庫、中醫文化館藏書目提要數據庫和《送瘟神》中醫藥抗非典專集成為中醫專業師生的學習工具。上海海洋大學館的電子教參成為農林專業師生的瀏覽平臺。
此外,3所語言、體育及政法高校館的自建庫數量多,且具有專業權威性。如上海外國語大學館自建了10種庫,其英語教材和教材研究特色文獻、德語近現代文學研究特色文獻、中國中東研究特色文獻、二語習得與英文教學特色文獻成為語言研究者必備工具。上海體育學院館自建了13種特色庫,其F1專題網站和《國外體育之窗》數據庫等成為師生瀏覽平臺,而華圖法學文獻數據庫(華東政法大學館)已成為法學人員獲取信息首選。
上海高校館特色庫選題能著眼于海派區域特點。民國圖書(復旦大學館)、民國報刊數據庫(上海交通大學館)聚焦于上海的民國歷史。復旦大學和上海大學館分別自建了反映上海名人信息的數據庫,如復旦人著作、上海作家作品數據庫和錢偉長數據庫等。體現港口航運特色的經濟和自然資源數據庫有海事特色庫(上海海事大學館)、海關資源網絡導航(上海海關學院館)等。數量眾多的金融財經類高校自建金融信息薈萃(上海金融學院)等數據庫反映了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上海外貿學院和上海外國語大學館建立的WTO研究資料、非關稅措施協定專題庫、商務英語專題庫、國際工商管理條例庫、日語語言學專業文獻庫、跨文化研究特色文獻等體現了其國際視野。
上海各聯盟高校館在購買或自建數據庫時,能有針對性地選擇與本校重點學科結合度緊密的數據庫,節省了有限的經費。復旦大學館有60余種經濟、新聞傳播學和生物學類庫,上海交通大學館有機械工程等重點學科數據庫50余種。同濟大學的建筑信息門戶、Mech E數據庫體現了專業優勢。華東理工大學的Thieme化學期刊、RSC英國皇家學會主站、Nature Chemistry推動著化工學科的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和上海師范大學館有40余種教育類數據庫,現代紡織信息參考平臺(東華大學館)圍繞其紡織學科自建。上海海洋大學的ASFA(生物學、漁業、海洋學等)、FSTA(食品科學)已成為水產界信息中心。
上海各聯盟高校館均建有校學位論文數據庫,此外,多數高校館也建有人文庫,如華東理工大學、上海電力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高校館分別建有華理人文庫、教師公開發表論文目錄和“體院人”著作數據庫等。這些數據庫反映了校科研成果,成為業內人士的共享資源。
此類數據庫收集參考性知識數據和資源,并使之多媒體化,為學校師生的教學、生活提供參考。如上海交通大學的多媒體資源管理系統、同濟大學的VOD點播、上海師范大學的視聽資料館、上海體育學院的體育視頻庫、華東政法大學的視頻數據庫等。
此外,上海各聯盟高校館均對隨書光盤進行建庫,且特色館藏資料的數字化也較廣泛。如復旦大學館自建了館藏古籍的查閱庫;上海大學館基于錢偉長淵源創建其數據庫;上海中醫藥大學創建了中醫文化館藏書目提要數據庫和中醫古籍善本書目提要數據庫;上海體育學院和華東政法大學分別自建了體育珍藏文獻數據庫、華圖法學文獻數據庫。這些自主品牌或為SHELIB和YRDLA的特色庫項目,或為其子項目,在未來將融入該體系。
作者通過訪問SHELIB、YRDLA及上海各聯盟館主頁來調查特色庫,發現上述22所自建特色庫的高校中有11所未在館主頁或次頁上標有特色數據庫或自建數據庫,如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電力學院、上海理工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電機學院、上海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其他11所高校卻能把特色庫列表置于主頁的明顯位置,一目了然,同時其自建庫數量也較多,可見這些高校的領導及工作人員對特色庫的建設非常重視。
YRDLA和SHELIB下,上海各聯盟高校館的特色庫購買涵蓋了12個學科門類,然而部分學科的特色庫存在不同高校館重復購買現象,而一些學科卻缺乏自建庫,這種現象也體現于整個YRDLA。如沒有高校館在哲學、法學、農學等學科自建特色庫。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在音樂和戲劇方面領先于國內外,擁有大量特色館藏資源,然而并沒使其數字化,其數據庫建設具有相對較高的發展空間。YRDLA中上海高校館的特色庫結構亟待調整。
雖然在YRDLA和SHELIB下上海各聯盟高校的特色庫建設已取得一定成就,然而多數自建庫的學術深入度不夠,難以體現專業權威性。如同濟大學的建筑學具有國際地位,然而其建筑科技與市場數據庫只能起信息普及作用,未能真正實現其專業引領作用。
YRDLA和SHELIB已開通統一檢索、參考咨詢、館際互借等應用系統,為用戶提供異構數字資源檢索的統一檢索平臺,并無縫集成資源獲取方式。這種聯盟已打破了原各高校閉關自守的狹隘性,實現了長江三角洲地區高校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成為劃時代的標簽。然而目前上述上海高校館特色庫的用戶仍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高校師生,對于社會其他人員仍進行封鎖,這種保守的服務方式,遠遠沒有實現YRDLA的最終目標,難以為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文化和兩個文明建設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未能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或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SHELIB和YRDLA的建設是通過數字化手段整合教育信息資源,將傳統的物理館舍和因特網檢索、傳播工具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上海及至長三角地區提供更完善、更有效的公共服務保障設施[7]。而上海高校館特色庫的最終目標是實現SHELIB和YRDLA乃至全國特色數字館門戶及特色庫大聯盟。為此,各館應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重視用戶利用信息情況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進一步完善特色庫,樹立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文化和兩個文明建設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的價值最大化理念。
上海高校館特色庫是為了實現資源共享,然而其共建是首要條件。根據以上分析,上海高校特色庫的共建程度還不高,仍處于非整體規劃和非聯合建設階段。各高校館聯盟成員及代表應定期進行聯絡交流,結合地域、學校優勢,聯合兄弟高校相關專業人士,對特色庫的選題、建設進行充分的協調和合作。只有這樣,聯盟下所建立的數據庫才能具有專業權威性和代表性,也才能體現各兄弟高校相關專業的共同智慧結晶。
現代數據服務體系可以應用到區域圖書館聯盟的信息服務和完善中,為用戶提供信息供給、經驗反饋、學術協作和數據共享的平臺,使本館更好地融入高校圖書館聯盟之中。目前上海高校館已加入YRDLA和SHELIB,逐步融入了長三角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且已開通統一檢索、參考咨詢、館際互借等應用系統,為用戶提供數字資源檢索的統一檢索平臺和無縫集成資源獲取方式,成為信息時代下各高校圖書館建設的目標,其開放的現代數據服務方式能實現區域及區域間高校圖書館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成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但現代數據服務體系尚未形成,難為本館特色庫的進一步發展和融入該聯盟提供保障,區域信息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現代數據服務體系的構建,有利于數字圖書館門戶的建設,為區域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完善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在區域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整體規劃下,必須從戰略高度來思考和規劃區域高校學術數字資源的開放、利用模式,構建與區域相稱的高校圖書館群和信息資源鏈。
SHELIB和YRDLA中,上海地區各高校館已利用了校重點學科和特色館藏等,購買及自建了具有上海地域、文化、經濟特征的特色庫,且作為整體逐步融入了該聯盟體系。其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及不足,將為SHELIB的進一步建設及YRDLA的實現提供有益借鑒,為現代數據服務體系的形成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1] 李敏,王憑,白凱.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難點與實踐[J].情報雜志,2007(11):134-138.
[2] 楊帥.論我國區域圖書館聯盟的建設與發展[J].新世紀圖書館,2009(1):47-49.
[3] 楊學泉,何源.以科學發展觀推動長江三角洲圖書館聯盟的建設與發展[J].圖書館論壇,2005(6):325-326.
[4]趙闖.基于聯盟的區域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共享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2):83-86.
[5]慎金花,龍甜恬.區域性科技文獻資源共享服務機制探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5):65-68.
[6] 鄂麗君.我國區域圖書館聯盟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2011(1):62-65.
[7] 關志英,章潔.圖書館共享聯盟區域宣傳推廣效果的實證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