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視報道的“首都機場洗手液細菌數是國家標準600倍”將一直處于細分領域的商用洗手液市場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作為2003年“非典”后熱起來的清潔產品,洗手液開始成為越來越多公共場所的標配。這背后是市場巨大的需求量,而洗手液采購價格將影響這些公共場所的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市場上桶裝洗手液的品牌雜亂價格差異巨大,最便宜的洗手液價格為1塊錢/公斤。有業內人士透露,一些經濟型酒店使用的洗手液1加侖(約3.785升)的批發價為25元,而五星級酒店使用的4公斤一桶的洗手液均價在80元以上。
作為香皂替代品,洗手液在2003年“非典”之后開始普及。如今,洗手液開始成為越來越多公共場所的標準配套產品。2012年年初,北京市曾公開表示,市內12000多座公廁中的2000多座均配有衛生紙、洗手液,并將對剩余的9000多座公廁的一部分試點配備衛生紙、洗手液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與商超渠道大量流通的滴露、威露士、藍月亮等民用品牌洗手液不同,目前公共場所使用的洗手液都是大容量罐裝的商用洗手液,常用規格為4公斤、10公斤,使用前需要分裝移瓶。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洗手液市場,國家和相關行業已經指定出相應的標準。
據了解,輕工行業標準QB2654-2004《洗手液》2005年6月1日即已實施。現行GB19877.1-2005《特種洗手液》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及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于2006年6月1日實施。
然而,按照輕工行業標準對于洗手液的規定,洗手液的菌落總數應小于1000個。但作為人流密集場所的首都國際機場,這次檢測中洗手液的細菌數量為每克60萬個,是國家標準的600倍。
事實上,《特種洗手液》這一國標在行業標準基礎上,增加了對洗手液殺菌、抑菌功能的微生物指標與檢測方法,而且特別加注“標識為抗菌產品時,殺菌率應≥90%;標識為抑菌產品時,抑菌率應≥50%”。
一位外資清潔產品區域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共場所使用的洗手液至少需要達到抑菌標準才能上市。理論上,只要是合格的洗手液,洗手液自身滋生細菌的可能性不大。“但不合格的洗手液就沒辦法了,畢竟便宜嘛。”
針對市場上商業洗手液的價格,記者走訪了位于北京北五環外的回龍觀城北批發市場。
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桶裝洗手液的品牌比較雜亂。不過,記者從多家店鋪了解到,賓館、飯店以及辦公場普遍采用的品牌是都潔、康雅、高美、凈萬家、藝杰和超霸。這些規格多數為4公斤一桶的洗手液價格在15元到25元不等。
不過,一家為北京的一些連鎖酒店以及一些中關村軟件園企業供貨的店家向記者透露,某些經濟型酒店和辦公場所用的洗手液的品牌是高美,一般規格為1加侖(約3.785升)一桶的洗手液批發價在25元。
“酒店以及辦公場所對洗手液的需求較大,而高美的價格相對低廉,一升大概在6.6元左右。一般大酒店進貨量較大,大概一次進貨10桶,有時候一個星期就會拿一次貨。”上述店家補充道。
而五星級酒店使用的洗手液價格要貴上不少,有店家告訴記者,4公斤裝的洗手液一桶均價要在80元以上。
值得人注意的是,當記者詢問是否有再便宜一點的產品時,有店家推薦一款14元10公斤的洗手液,該產品并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品牌名稱,外包裝桶可以隨意打開。
記者隨后走訪中發現,一些洗手液批發門店中都會有這種產品。不過,這種洗手液的價格并不相同,有些店中,10公斤自灌洗手液僅銷售10元,但自灌用的桶顏色不一,而且外層明顯發黑。產品中雖然顏色不同,但是一位店家告訴記者,這就是“顏色不一樣的洗潔精”,人工做出來灌進桶中,一些小飯館用的都會這樣的洗手液。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北京市面上銷售的洗手液產品生產地點均在北京,不過分布并不集中,有些位于北京北邊的工業園中,有的產地處于北京南部大興區的一些鄉鎮。
生產地點如此分散的背后,是一些小型家庭作坊洗手液制造商的興起。
記者在百度檢索“洗手液機”發現眾多專門提供洗手液生產設備的企業存在,號稱其小型洗滌用品生產設備適應于家庭、小型企業辦廠,將設備運到家后如同電視機使用220V照明電,接通電源即可開機生產。
一家位于北京南五環的洗手液設備提供商網站顯示,日化名牌廠家最主要的成本就是廣告、稅收、大型設備和廠房、員工福利工資等,如果自己生產能節省大部分成本,高額利潤不言而喻。
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洗手液設備價格分為6800元和25800元兩種,其中6800元的設備適合小型家庭作坊,而25800元適合工廠。
這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包括設備在內,小型家庭作坊總投資1.5萬元到2萬元左右就可以生產。公司提供配方,原料當地就可以買到。機器運作8小時,每天生產的洗手液可以達到2噸。
不過,上述負責人強調,目前該公司在北京不發展業務,北京以外的地區可以考慮。
對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表示,事實上,不只是洗手液,整個洗滌用品市場都普遍存在著家庭式小作坊生產的情況,目前相關部門并沒有對這一塊加大力度進行監管。不過,小作坊分散的加工模式也給監管帶來了難度。
北京餐館、KTV洗手液多為低成本灌裝液。洗手液作為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用品,方便快捷的使用方法被人們所青睞,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都能看見他的身影。輕輕一按,就能帶來雙手的清潔,何樂而不為。大多數接受中新網生活頻道采訪的人認為:“用洗水液洗手衛生,洗得更干凈,反正是免費的,有總比沒有強。”
那么,洗手液殺菌的效果是不是真的很好呢?對此,中新網生活頻道特意走訪了北京幾家大型商超和飯店,進行實地考察。
在北京西城區一家餐館內,洗手臺上的洗手液呈粉紅色,瓶身上沒有標簽,根本不知道其牌子、保質期等內容。當詢問洗手液是什么牌子時,該店保潔員表示并不是很清楚:“批發回來的都是一大袋或者一大桶,然后裝到小瓶子里的。”

在北京豐臺區的一家KTV內,發現該KTV衛生間裝洗手液的盒子是掛在墻上的,上面沒有標簽標明洗手液的牌子、保質期等信息。在走訪中發現,北京很多地方提供的洗手液,基本上都采用這種壁掛式的盒子。
據KTV服務人員透露,洗手液是從批發市場購進的,如果進貨多還可以直接送貨上門。在北京的諸多大型超市,知名品牌洗手液一瓶要數十元。不少餐飲店認為成本太高,往往會選擇批發市場中價位較低的大桶裝或袋裝洗手液。
在中新網生活頻道走訪北京市豐臺區一家批發市場時,商家介紹,“品牌洗手液一斤在10到30元不等,而買散裝洗手液的話,10斤裝的35元,如果再勾兌大量水,算下來每斤則只要兩塊錢左右。很多餐館和賓館用的是知名品牌洗手液的盒子,倒上散裝的洗手液,這樣就可以節約成本。”
使用洗手液洗手,大家當然是希望它可以有效殺菌,讓自己的手更干凈,但是并非所有的洗手液都可以幫助有效殺菌的。據專家解釋,洗手液是否能真正起到殺菌的效果,主要看它的酒精含量。
目前國內洗手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普通洗手液,另一類屬消毒產品。前者起到清潔去污的作用,后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殺菌的有效成分。
據專家透露,“從清潔的角度講,洗手液的去污效果不如香皂。因為大多數洗手液中都含有酒精,酒精不能有效去除附著在皮膚細小縫隙中的一些污物,如灰塵、泥土、血漬等,所以,一旦手上沾染此類污物,僅用洗手液是不夠的,必須先用香皂把污物去除。”
此外,如果經常使用細菌超標的洗手液,會給很多致病性的細菌再次傳播污染的機會。如果手上存在傷口,細菌會直接進入血液,尤其是綠膿桿菌和金葡菌要是進入血液的話,會出現敗血癥、菌血癥、毒血癥等,嚴重的話還能引起其他疾病。
近年來,洗手液因其方便逐漸替代了香皂,專家表示,家用洗手液盡量選擇到正規場所購買,在公共場所,如果感覺洗手液質量低下,最好不要使用,可以直接用清水清洗。(中新網生活頻道)
三無產品多“40斤只要120元”專家稱長期使用摻水洗手液可致創面感染
15日是第六個世界洗手日,洗手,每天我們都會重復這個動作,洗手液也隨之成為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然而,您是否注意過公共場所的洗手液質量?不久前央視報道的“首都機場洗手液細菌數是國家標準600倍”使得商用洗手液成為輿論的焦點。商報記者對海口市場調查發現,公共場所使用的洗手液大多稀釋過,而批發市場出售的洗手液也存在不少三無產品,質量令人堪憂。
昨日,記者走訪海口市海秀東路、國貿多家餐館,發現這些公共場所的洗手液存在著各種問題。在國貿一橫路一家大排檔,記者試用了該店洗手液,擠出來的洗手液非常稀,在手中搓了幾下并沒有出現任何泡沫,用水沖過后手心有一種澀澀的感覺。此外,該洗手液瓶子標識是某知名品牌,但記者注意到上面的使用日期早已過期,瓶身非常臟。對此,店內一名工作人員解釋,洗手液并非過期,只是沿用之前的瓶子而已。至于洗手液是否摻水,該店員稱這在餐飲業是十分普遍的現象,“餐館里的洗手液不像家里的,浪費情況很嚴重,人多的時候一天要灌好幾瓶,一星期就能用掉兩大桶。”
除了餐館,KTV、酒吧等娛樂場所也都有免費提供的洗手液。記者發現,雖然這些場所的洗手液不少都標明了品牌、生產廠家、地址等,可是擠壓出來的液體味道卻十分刺鼻,與正常品牌洗手液氣味大相徑庭。在海秀東路一家商場,記者看到該商場使用的是自動皂液機,雖然洗手液并沒有明確的品牌標識,但是記者使用過后覺得質地還算可以,一名正在打掃衛生的清潔人員表示他們的洗手液未曾摻水,使用的也都是正規品牌。
公共場所使用的洗手液進貨價格如何,質量究竟有沒有保證?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海口博愛南路的日化用品批發市場調查,結果著實讓人吃驚。
在一家日用品店鋪內,老板向記者推薦了兩款大容量的洗手液,一款3.8升的某品牌洗手液售價為35元,另一款用礦泉水瓶裝著,瓶身無任何標識,透過瓶子可以看見里面粉色的洗手液。“這只是樣品,實際上是40斤的包裝,每桶120元。”老板表示,這種粉色的洗手液是他們店里最好賣的。當記者問該洗手液是何品牌時,店老板只知道是“廣州產的”。

在另一家美容美發用品批發店,店員首先向記者推薦一種500m l包裝的某品牌洗手液,味道共有5種,她表示如果要得多可以一瓶8元的價格出售。當記者表明需要大容量的洗手液時,該店員帶領記者到后院,記者看到,現場有10幾個油桶,表面骯臟不堪,店員介紹這便是許多餐館、酒店使用的洗手液。“這些都是20升包裝的,有兩種價位,一種是150元,比較稀;另一種是240元,濃稠一些。”店員打開其中一個油桶蓋子,記者聞到說不清的一種味道。此外,該油桶上標有“××專業洗發露”的字樣,店員只強調這是廣州的老牌子,并稱使用油桶裝是因為它耐摔,且方便回收。
針對公共場所洗手液的情況,記者采訪了多位海口市民,超過六成表示自己會用免費洗手液。“在外面吃完飯,手油膩得難受,肯定要用洗手液!”市民鄭小姐表示,從未考慮過洗手液質量是否合格的問題。
專家提醒,由于劣質洗手液的成本低廉,有些是由工業燒堿勾兌而成,并添加了其他原料,長期使用會傷害人們的皮膚。而且有的商家會往一些洗手液里摻水,以降低成本,如果摻了水的洗手液長時間放置不用,容易滋生細菌,不僅在洗手過程中污染手,嚴重的還會引起創面感染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