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才志,楊羽頔,鄒 瑋
(1.遼寧師范大學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遼寧大連 116029;2.遼寧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大連 116029)
海洋經濟調整優化背景下的環渤海海洋產業布局研究
孫才志1,楊羽頔1,鄒 瑋2
(1.遼寧師范大學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遼寧大連 116029;2.遼寧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大連 116029)
當前我國海洋經濟已進入調整優化時期,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本文從環渤海地區各沿海城市海洋產業發展基礎的角度出發,利用環渤海地區17個沿海城市2008-2010年的相關數據,運用D-S證據理論進行主客觀權重結合,對各城市海洋產業發展結構基礎進行評價,并引入NRCA模型,計算各海洋產業的比較優勢。以《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為政策導向,參考各地實際情況,對環渤海地區海洋產業進行全面的、合理的、科學的布局。
海洋產業布局;環渤海地區;D-S證據理論;NRCA模型
占地球表面近四分之三的海洋擁有著比陸地更加豐富的資源,且尚未被充分利用。近年來,世界各國逐漸意識到其所蘊藏的巨大潛能,紛紛將戰略目光投向廣闊海洋。在我國,海洋經濟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績,但隨著海洋開發活動增多,海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也日益突顯,各地區和各海洋產業部門之間的相互競爭所引出的資源配置問題也成為海洋經濟調整優化的最大挑戰。國務院印發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指出,“‘十二五’時期是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階段,必須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好各種有利條件,努力保持海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并要求“根據不同地區和海域的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容量、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積極優化海洋經濟總體布局”。為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努力達成建設海洋強國的目標,針對海洋產業布局的調整優化方案理應得到更多重視。
海洋產業布局研究即是關于各海洋產業部門在某一地域空間內的分布和組合形態的研究。雖然國外學者已經認識到海洋產業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卓越貢獻[1],但目前專門針對產業布局的研究比較罕見。主要相關研究大體集中在一般產業布局和對某種特定的海洋資源或產業部門的特點和組織形式進行評價。對于一般產業布局來說,從德國科學家V.Thunen的農業區位論和A.Weber的工業區位論開始,以區位理論為代表的產業布局理論體系經過發展已經日趨豐富和完善[2],此處不多做贅訴。而在與海洋產業相關研究方面,西方學者關注點集中在港口布局問題,并積累了大量研究文獻。其中Rimmer[3]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港口發展為例,建立了專門針對港口體系演化的 Rimmer模型;Slack B.[4]分析了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港口-腹地關系呈現多樣化的趨勢。而近期海洋產業研究主要以個別海洋產業發展對策和海洋產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為大致方向[5-7]。
相較之下,國內學者對海洋產業布局的研究成果頗豐。于謹凱、劉曙光等[8]將Weaver-Thomas關于工業戰略產業布局優化的模型應用到我國海洋經濟區的產業布局上,通過組合指數值來分析我國海洋產業的優化布局問題;紀建悅、林則夫等[9]利用因子分析法對環渤海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進行了選擇;韓立民、都曉巖[10]從系統動力學入手,研究了海洋產業布局理論問題,并對泛黃海地區海洋產業布局做了深入的探討;張耀光、韓增林等[11]采用偏離份額分析法確定了遼寧省主導海洋產業;吳殿廷等[12研究了區域發展和產業布局之間的耦合關系;孫才志[13]利用AHP-NRCA模型對環渤海地區海洋功能進行評價來指導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調整;李健[14]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例對海洋戰略性主導產業選擇進行了研究。
在國外針對性研究相對匱乏的條件下,國內學術界對海洋產業布局的研究已經漸成體系,也為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我們也應看到,相關領域的研究仍然存在某些不足之處。一是備選海洋產業種類和范圍不夠全面。隨著海洋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海洋產業進入到我們的視野,而且已經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單獨針對傳統產業或新興產業的布局并不能使海洋功能的發揮系統化、最大化。二是研究的內容過度集中在產業本身。產業的載體是沿海城市,在產業布局中應該著重考慮城市所具備的產業發展條件,使布局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續性。
對于整個環渤海區域來說,海洋經濟建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開始顯現出地域發展不平衡、資源利用不合理、生態環境惡化、重復建設情況嚴重等諸多問題。因而著手整個區域的海洋經濟調整優化,對各海洋產業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理應被提上日程,這也將成為突破當前海洋經濟發展瓶頸的關鍵。有鑒于此,本文以環渤海地區17個沿海城市為研究對象,從海洋產業發展基礎方面入手,利用AHP層次分析法、熵值法、D-S證據理論和標準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通過構建海洋產業發展基礎指標體系計算出17市各海洋產業發展基礎比較優勢得分,并對區域內12個海洋產業進行集中布局。這對于解決環渤海地區海洋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于我國其他區域的產業布局調整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熵值法(Entropy Method)
熵值法是一種客觀賦權方法,能夠克服人為確定權重的主觀性以及多指標變量間信息的重疊[15]。在信息系統中的信息熵是信息無序度的度量。若系統處于不同狀態,每種狀態出現的概率pi(i=1,2…,n),則信息熵可以定義為:

某項指標的指標值信息熵越大,信息的無序度越高,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該指標權重越小。反之,某項指標的指標值信息熵越小,信息的無序度越低,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大,該指標權重越大。
2.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方法由美國運籌學家 Satty TL[16]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AHP分析評價系統中各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建立系統的遞階層次結構。對同一層次的各元素源于上一層次中某一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當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例小于0.10時,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就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調整。由判斷矩陣計算被比較要素對于該準則的相對權重。此方法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并且在應用方面已很成熟,在此不做詳盡論述。
3.D-S證據理論(D-S Evidential Theory)
證據理論是由 Dempster AP[17-18]首先提出,并由Shafer G[15]進一步發展起來的一種處理不確定性的理論。設 D為樣本空間,函數 M:2D→0,,[]1,且滿足M(Φ)=0,∑M(A)=1其中,則稱M是2D上的概率分配函數,M(A)稱為A的基本概率數。
命題的信任函數Bel:2D→0,,[]1,且Bel(A)=∑M(B)其中BA。Bel函數又稱為下限函數,Bel(A)表示對命題A為真的信任程度。
似然函數Pl:2D→0,,[]1,且Pl(A)=1-Bel((「A))其中A?D。似然函數的含義是由于Bel(A)表示對A為真的信任程度,所以Bel((「A))就表示對非A為真,即A為假的信任程度,由此可推出Pl(A)表示對A為非假的信任程度。似然函數又稱為不可駁斥函數或上限函數。
設M1,M2,…,Mn是 n 個概率分配函數,則其正交和M=M1⊕M2⊕…⊕Mn為:

D-S證據理論適用于互補、不確定信息的融合,它能夠將大量繁雜的主觀不確定信息,通過DS證據理論信息融合原理有效地轉化為確定性的決策結果。已有研究成果將主客觀權重相結合時多采用平均值方法,運用D-S證據理論合成不確定的主觀權重和確定的客觀權重,能提高權重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綜合評價指數為Z:

式中:Xij為第i個系統第j項指標標準化后的值,Wj為利用D-S證據理論合成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確定的評價指標Xj的權重。
4.標準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Normalize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標準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NRCA)用來測度綜合比較優勢度,由Balassa提出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19]衍生而來。其公式為:

式中:Xij為i國家產品 j的出口額;Xi為 i國家出口總額;Xj為世界j產品出口總額;X為世界出口總額。若NRCA>0,表示該國j產品具有比較優勢;若NRCA<0,表示該國j產品不具有比較優勢。
利用2008-2010年間《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海洋統計年鑒》、《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年鑒》、《河北經濟年鑒》、《遼寧統計年鑒》、《山東統計年鑒》中的數據。考慮到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準確性,對數據進行適當修正,評價體系中的各指標數據均由2008-2010年數據的平均值得到。
環渤海地區是指由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近年來該區域已經成長為我國除長三角和珠三角之外的沿海經濟增長“第三極”。從行政區劃來看,包括天津直轄市,河北省的秦皇島、唐山和滄州,遼寧省的大連、丹東、營口、盤錦、錦州和葫蘆島,山東省的濱州、東營、濰坊、煙臺、威海、青島和日照共17個沿海城市。海岸線長度6924.2公里,占全國海岸線長度的38.47%,2011年環渤海地區海洋經濟總產值為16442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36.1%。憑借該區域內豐富和多樣化的海洋資源和能源,海洋經濟已成為環渤海各地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受到各級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2011年,天津市發布了《天津市海洋經濟和海洋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河北省發布了《河北省海洋科技與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遼寧省發布了《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山東省《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也獲得國務院批復,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但與此同時,各地海洋經濟的發展方式過于粗放,資源利用無序,生態脆弱性加劇,不合理競爭加速內耗,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瓶頸已經初現。因此,為規范環渤海地區的海洋資源開發秩序,優化海洋開發格局,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提高海洋經濟發展質量,促進區域海洋產業整合,一場全區域的且具縱深性的海洋產業布局調整已經迫在眉睫。
1.海陸一體化理論
海洋經濟是陸域經濟的延伸,海洋產業的發展也需要陸域資源作為基礎,只有實現海洋和陸地兩者之間的優勢互補,區域經濟才能夠迸發出更大潛力。海洋產業布局中應該緊密結合“以陸促海,以海帶陸,陸海統籌,人海和諧”的發展理念,發揮海陸聯動的巨大優勢,使得海陸資源得到有效整合,以達到配置合理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2.增長極理論
增長并非出現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強度首先出現在一些增長點或增長極上,這些增長點或增長極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外擴散,最終對整個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在海洋產業布局中,需要選擇各地區最適合開展的產業作優先布局,著力培養一批重要的海洋經濟增長極。從區域的角度來看,也應該把產業基礎優勢突出的城市作為帶動整體發展的重要支撐。
3.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理論包含共同發展、協調發展、公平發展、高效發展、多維發展等內涵。在區域經濟發展普遍失衡的前提下,海洋產業布局研究更應該關注海洋經濟發展比較滯后的地區。盡可能依靠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結合自身的優勢進行科學長遠規劃,大力推進海洋循環經濟建設,實現區域海洋經濟健康發展。
4.比較優勢理論
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了一小部分城市海洋經濟發展迅速,優勢產業豐富多樣,而另一部分城市經濟基礎薄弱,產業體系零散的現狀。在選擇絕對優勢產業作為城市主導產業的方法不能體現整個區域全面協調發展的初衷的條件下,利用比較優勢理論選擇各地適合發展的主導產業將使海洋產業布局更加科學合理。
1.資源先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優勢
海洋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資源寶庫和最后空間。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關系到海洋產業的持續有序發展,更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水平與質量[20]。進行產業布局時,應充分發揮本身海洋資源方面的獨特優勢,科學規劃適合開展的主導產業,積極實現錯位發展,提高區域整體核心競爭力。
2.強化市場在產業布局中的主導地位
多年來,我國實行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也要求我國海洋產業的統籌布局理應強調市場對于資源優化配置的主導作用。同時政府部門要根據市場演變形式做好政策補充工作,確保市場機制良好運轉。
3.堅持海陸統籌,促進產業良性循環
實現海陸一體化開發,加強海陸經濟聯動,實現海陸資源互補、產業互動和布局對接是沿海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21]。海洋擁有比陸地更為豐富的資源條件,而陸地產業則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完備的產業體系和雄厚的科技人才實力,兩者之間的優勢互補將使區域經濟更加優質和諧發展。
4.以科技為動力,以人才為依托
從技術層面看,海洋開發要依靠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推動[22]。新興海洋產業發展更會涉及到高端技術和人才的引進,區域之間的合作等問題[23]。因此科技和人才優勢理應被視為產業布局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尤其是那些科技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城市更需要落實科教興海戰略,加快海洋產業轉型升級。
5.力爭布局的全面性、前瞻性和戰略性
目前環渤海區域已有個別城市在海洋經濟領域發展迅速,成績顯著,如何利用這些城市的發展基礎和經驗帶動周邊區域海洋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將是區域海洋產業布局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此外,面對地方海洋開發中短視和盲目的現狀,科學的、可持續的海洋開發原則將使海洋經濟發展更具前瞻性和戰略性。
根據客觀性、系統性和有效實用性原則,分別從資源稟賦基礎、生態環境基礎、海洋經濟基礎、社會結構基礎和科技智力基礎這五個方面著手,選取42個指標構成海洋經濟發展基礎評價體系(表1)。

表1 海洋產業發展基礎評價指標體系及指標權重

續表
將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量綱影響[24];根據D-S合成權重,利用公式(3)計算各城市結構基礎得分(表2)。

表2 各城市海洋產業發展結構基礎得分
每個海洋產業對城市發展基礎的要求不盡相同,本文在傳統海洋產業基礎之上,增加海洋生物醫藥、海水利用、海洋工程建筑和海洋能源這4個產業規模較小但發展潛力巨大的戰略新興產業,使每一個產業都能擁有各自的一套結構評價權重,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首先利用AHP法和熵值法計算結構權重,并通過D-S證據理論信息融合原理合成權重(表3);然后將合成權重和各市結構得分代入公式(3)計算12個海洋產業的發展基礎評價值(表4)。

表3 各產業發展基礎結構權重

表4 各城市海洋產業發展基礎評價值
由表4我們可以看到,沿海各城市海洋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差異性較大,且極不平衡。個別海洋經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城市在大多個產業基礎上得到較高的分數,而其他大部分城市各產業基礎鮮有高分,有些城市甚至在所有產業的評價中都排位靠后,這種情況客觀上反映了環渤海地區海洋產業發展失衡的現狀,并且此類數據對海洋產業布局無法發揮針對性指導作用。為避免海洋經濟建設中產業雷同和重復建設,本文引入NRCA模型來甄選出各城市具有比較優勢的海洋產業。將海洋產業基礎得分數據代入公式(4),得到各城市海洋產業發展基礎比較優勢評價值(表5)。

表5 各城市海洋產業發展基礎比較優勢評價值
根據前文對沿海城市海洋產業發展基礎的評價情況,結合各城市海洋產業具有的比較優勢,并參考各地區實際情況與政策,對環渤海地區17個沿海城市的海洋產業進行統一布局。
1.天津市和河北省海洋產業優化布局
天津市集高端制造業、國際航運業和現代物流業等高新科技產業于一身,濱海新區更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1年該市海洋經濟總量已占GDP的31.6%。由各項結構基礎得分情況可以看到,除資源稟賦基礎外,天津市在生態環境、海洋經濟、社會結構和科技智力基礎方面均名列前茅,適合開展的海洋產業種類較多。其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建筑、海水利用等新興產業均具有比較優勢,需加大投入力度;在海洋電力業方面即使缺少必要的地質氣候條件,卻仍然可以著眼于技術人才的輸出領域。同樣具有比較優勢的造船業,在遼寧山東兩個造船大省的夾縫中需要充分依靠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地位,重點發展修船業務;雖然濱海旅游產業比較優勢并不明顯,但憑借其自然生態、歷史古跡和現代主題公園相互呼應的特點依舊能夠占領較大市場份額;擁有良好傳統基礎的油氣業和化工業雖無比較優勢,但仍將是天津市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在經歷前一階段的快速增長之后,接下來將進入戰略調整期,未來需要以市場、科技和物流等優勢為基礎,改善天津港服務質量,提升區域競爭力。
生態環境和社會結構基礎得分較高的唐山市,海岸線長215.62公里,海域面積3596.96平方公里,其中既有大清河以東的淺海養殖資源,又有灤河口附近的灘涂養殖資源。因此海洋漁業,特別是海水養殖業在該地區具有比較優勢,應努力改變粗放式發展現狀,進行重點規劃布局;海洋化工作為唐山市的傳統海洋產業,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今后需以曹妃甸港口工業區的快速建設為依托,以油鹽化工為主導,形成規模優勢,擴大產業效益;而沿海豐富的濕地資源對于濱海旅游業的開展來說同樣比較利好;此外,擁有出色重工業基礎的唐山市也可側重布局和具有比較優勢的海洋工程建筑和海洋電力相關的裝備制造業。
秦皇島是海洋經濟發展稍顯落后的城市,在各項基礎結構評價中均沒有突出優勢。該市海域面積1806.27平方公里,具有比較優勢的海洋漁業一直是該市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今后海洋漁業的發展在穩固目前捕撈產量的同時,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提高海水養殖水平,力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由于地處鏈接華北和東北地區的交通要道,發展海洋交通運輸業以及相關港口工業也是秦皇島改變當前產業結構水平低下的有效方式;而濱海旅游業一直以來也是秦皇島市的傳統海洋產業,今后發展重點應該集中在國外旅客市場的開發和跨省域的旅游合作兩個方面。
滄州市一直以來海洋產業種類少、規模小,海洋經濟發展比較滯后,除環境和社會基礎之外,其他基礎得分均不理想,特別是科技狀況。但其較為廣闊的海域面積和沿海灘涂資源為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源優勢;雖然濱海旅游業是該市為數不多的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之一,但貧乏的旅游資源也是該行業發展的較大障礙;而海洋鹽業雖欠缺比較優勢,卻可以憑借多達45萬畝的鹽田資源,通過同天津和山東地區的合作,走技術改造升級的路子,力求產業健康發展;起步較晚的海洋化工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應緊抓黃驊綜合港建設的有利機遇,積極推進港口工業區規劃,帶動海洋經濟平穩前進。
2.遼寧省沿海城市海洋產業優化布局
大連位于遼東半島南部,岸線長1906公里,灘涂面積660平方公里,在資源稟賦、海洋經濟、社會結構和科技智力基礎方面均具有較大優勢。屬于傳統行業的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業,無論產業規模還是經濟效益方面都十分突出,未來還應在搞好淺海海域海水養殖的基礎上,逐步向深水大網箱養殖擴展;而海洋鹽業和油氣業的開展仍需以基礎優勢明顯的海洋化工業為支撐,利用交通運輸業發達的有利條件,集中進行工業規劃,降低中間成本,提高行業效率;作為在我國造船界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連造船業來說,比較優勢已不明顯,今后應更多關注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特種船型的建造,并對區域中其他城市進行科技人才的培養和輸出;對于擁有良好傳統的濱海旅游業來說同樣已無比較優勢,但仍可通過由中心城區向外圍資源優勢地區擴展的方式來尋求突破;海洋生物醫藥和海水利用業在大連市起步較早,并取得一定成績,加快技術創新,壯大產業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將成為今后產業優化的重點方向;海洋電力業也可通過海島資源和技術資源的優勢得以推進。
丹東市位于黃海北部,是我國海岸北端起點,海洋經濟基礎良好。除了面向黃海的優越區位,丹東還擁有125.8公里海岸線,豐富的灘涂資源和多樣的生物資源,海洋漁業發展未來應以產業升級轉型為契機,重點放在遠洋捕撈、精品養殖和漁業加工三個方面;丹東港憑借更靠近東北腹地的優勢,近年來取得長足發展,海洋交通運輸和海洋化工業也同時具備比較優勢,可以開展相關港口工業布局;在新興海洋產業中,海洋生物醫藥業也是丹東市憑借良好的生物資源基礎可以涉及的產業;而濱海旅游業作為丹東市的傳統支柱產業,應當繼續突出鴨綠江口濕地的自然風光和部分建筑的歷史價值優勢,同內陸景區形成聯動,打造精品旅游線路。
錦州市臨靠遼東灣,是遼西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海洋經濟發展基礎略顯薄弱。該市沿海灘涂面積26.6萬畝,擁有25萬畝近海漁場,海洋漁業一直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應從恢復濱海生態環境,減少海域污染著手,促進現代漁業發展;錦州港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通過近些年的建設初具規模,且已成為遼西地區的主要對外貿易口岸。而目前具有比較優勢的海洋化工業應同錦州港的建設緊密結合,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進行規劃;海洋造船業比較優勢明顯,需要以渤海造船廠為基礎,加強區域內部合作;濱海旅游業更要緊抓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的難得機遇,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社會基礎條件較好的營口市位于遼東灣東部,海岸線總長96.5公里,是遼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其沿海灘涂平坦,水質肥沃,餌料豐富,開展海水養殖業優勢明顯,培育優良品種仍將是未來打造特色養殖業的重中之重;營口港是東北腹地最近的出海通道,2012年貨物吞吐量3.01億噸,列全國第8位。由港口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海洋交通運輸業和現代物流業的繁榮也為該市海洋經濟增添了活力;具有比較優勢的海洋化工業應憑借位于沈陽和大連兩大工業區中點的獨特區位優勢,利用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廣闊的市場得以進一步優化布局;未來濱海旅游和海洋船舶配套等產業也將把營口海洋經濟發展推向新的高度。
盤錦市南臨渤海,處于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海岸線長118公里,在生態環境和社會結構方面分數較高。這里擁有世界最大的葦海濕地,壯麗的紅海灘奇觀遠近聞名。比較優勢明顯的濱海旅游業仍然是盤錦市海洋產業布局中的主導產業,而今后是否能夠對濕地生態系統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和開展結合養殖業的生態旅游項目將成為濱海旅游業成敗的關鍵;坐擁中國內陸十大油田之一遼河油田的盤錦市,在石油天然氣的開采、化工和裝備制造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優勢。未來更應該嘗試將相關產業向海洋靠攏,以解決遼河油田逐年減產的棘手問題。
海洋經濟起步較晚的葫蘆島市位于遼寧省西南部,各項基礎得分均不算突出。其岸線總長261公里,海域面積和灘涂面積廣闊,比較適合捕撈業和養殖業發展;但為改變長期以來一產為主的海洋產業結構,搶抓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葫蘆島市已積極投身于沿海大開發之中,具有比較優勢的海洋化工業需要重點布局;此外,葫蘆島市也是遼西地區濱海旅游重鎮。美麗的海濱海島風光,充滿歷史韻味的古代長城都是該市旅游產業的特色優勢。而由于渤海船舶重工的存在和發展,海洋船舶修造業同樣是葫蘆島海洋經濟開發中不可忽視的寶貴資源。
3.山東省沿海城市海洋產業優化布局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南端,黃海之濱,海洋資源種類豐富多樣,海洋產業發展基礎均衡,且優勢突出。該市不單可以通過便捷的出海條件發展遠洋捕撈業,375平方公里的沿海灘涂,及其廣闊的淺海空間資源和離岸養殖技術的突破使得海水養殖業發展空間更為廣闊;青島市海灣眾多,航道通暢開闊,對于大型深水海港的建設天賦異稟。近年來相關海洋交通運輸、海洋化工和海洋造船等港口產業進步明顯,有些行業雖已不具備比較優勢,但仍可憑借實力雄厚的產業基礎得以積極開展;如今已是我國最大海洋科研基地的青島市集中了全國60%以上的海洋科研人才,海洋生物醫藥、海水利用、海洋工程建筑和海洋電力等未來海洋產業都將為青島市搶占未來海洋經濟制高點作出重要貢獻;作為國內知名的旅游城市,青島市的旅游資源豐富且多樣,可以依據山區與濱海交匯,歷史與自然交匯,科技與文化交匯的發展理念,對旅游產業發展模式進行調整,提升國際知名度。
東營市位于山東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在環境基礎方面得分情況較好。該市負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有利于灘涂貝類的養殖,應努力促進海水養殖業的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而以黃河入海口的濕地生態系統景觀為主要特色的濱海旅游業也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應加快推進沿海生態廊道建設。作為我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所在地,東營市的油氣開采和裝備制造水平先進,相關化工業也需重點規劃;而該市沿海淺層鹵水儲量2億多立方米,再加上山東省出眾的海鹽業基礎,海洋鹽業前景同樣向好。
煙臺市臨靠渤海南部,海岸線長909.3公里,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島嶼眾多,不僅資源基礎優越,環境基礎、社會基礎和科技基礎都比較雄厚。海洋漁業一直以來都是煙臺的主導海洋產業,今后漁業發展主要應依靠遠洋捕撈、精品養殖、深水養殖、科學育種和集團化經營等方式,向海洋牧場建設方面邁進。煙臺港經過近年來的建設整合,已成為環渤海區域的重要綜合性港口,隨之而來的海洋交通運輸和海洋化工業的發展形勢十分向好;同時海洋生物制藥和海水利用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新興高科技產業也蓄勢待發,而豐富的海島資源和獨特的氣候將為海洋電力的探索提供有利條件;聞名遐邇的蓬萊仙島仍然是開展濱海旅游產業最為堅實的立足點,海島與內陸的旅游產業聯動將成為煙臺旅游業的主要突破口。
生態環境基礎較好的濰坊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北瀕渤海萊州灣,扼山東內陸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海岸線長143公里,灘涂濕地面積6000平方公里。優良的生態環境已使濱海旅游業的發展具備了比較優勢;近年來,乘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相繼投入建設的東風,濰坊市已經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形成了以鹽化工、海洋裝備制造為主的海洋特色產業體系。濱海經濟開發區更成為全國最大的生態海洋化工生產和出口創匯基地,以海洋化工為核心的高端產業鏈正在形成。
威海市地處膠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在資源、環境和生態基礎方面分數較高。該市海岸線長達986公里,其間海灣和海島遍布,淺海和潮間帶的生物資源也十分豐富。立足于資源和區位上的絕對優勢,該市海洋漁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在提高養殖品種的附加值和相關主題加工區的規劃建設方面仍有提升空間;此外在加強日韓造船業承接準備的同時,對自身工業體系進行進一步提高和完善,擴展產業規模,將成為威海造船業急待解決的問題;未來港口的現代化改造,也是比較優勢明顯的海洋化工和交通運輸業發展壯大的有利契機;氣候宜人的威海市是第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中國城市,濱海旅游業作為傳統優勢海洋產業,今后應把力量集中于旅游資源整合和精品項目的打造方面,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日照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黃海之濱,是一座新型港口城市,具有良好的社會基礎。該市深水建港條件十分優越,可建港岸線20多公里,布設萬噸以上泊位200多個。近年來,日照市充分利用港口優勢,堅持推行“以港興市”戰略,已經逐步形成了以物流業、化工業和水產加工業為主的海洋產業體系,臨港工業已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力量;此外,該市淺海面積也十分廣闊,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灘涂養殖面積十分可觀,這些都為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基礎;作為環渤海區域中最南端的沿海城市,日照市氣候溫暖濕潤,長達64公里的優質沙灘是發展濱海旅游業的最優資源,未來前景十分廣闊。
濱州位于山東省北部,臨近濟南都市圈,海洋經濟發展沒有明顯的基礎優勢。海岸線長239公里,灘涂17萬公頃,約占山東省的31%,水產養殖和制鹽業都具有比較優勢,發展潛力巨大。但該市科技水平落后,使得漁鹽資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今后應加大科技投入,引進高層次、創新性人才,實現這些產業的現代化升級改造;同時,更靠近濟南都市圈的有利位置,使濱州可以充分利用廣闊的市場腹地,推進港口物流業的開展,并積極引進油鹽化工等相關行業。而地處黃河生態三角洲的有力條件又可以使濱州與東營和濰坊市開展更加廣泛的旅游合作,打造區域性生態旅游中心。

圖1 環渤海地區海洋產業布局示意圖
如今各地均已意識到海洋經濟重要程度,依據自身需求提出了戰略性的發展規劃,但如何解決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和瓶頸,避免紙上談兵的被動局面,也成為海洋經濟發展中最為首要的問題。在環渤海區域海洋產業布局的過程中,類似的情況并不罕見且急待處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協調機制,促進跨省區域海洋經濟合作
省級行政體之間的長期競爭態勢是阻礙區域海洋經濟合作的根本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資源無序競爭,忽視環境保護,項目盲目上馬,重復跟風建設等突出問題。在各省爭相推出各自的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并積極游說有關部門給予更多支持的大背景下,在國家層面上提出相對完整的區域性海洋經濟布局規劃勢在必行。同時,具有一定決策權力的相關協調機構的建立將成為開啟合作之門關鍵因素,為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描繪一幅美麗藍圖。
2.出臺行政措施,縮小省內各市間經濟質量差距
長期以來,各省域內部市一級海洋經濟體之間的交流協作明顯更具積極效果,但仍舊存在地域上和行政上的隔閡。特別是那些游離在區域中心城市邊緣和各省交界處的城市,海洋經濟發展滯后的情況十分嚴重。各省級管理部門有必要出臺促進各市之間產業合作的相關行政舉措,實現省內海洋產業整合,平衡地域間產業發展差異,力保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而各省交界城市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單獨尋求跨省域的海洋產業合作。
3.完善產業系統,增強各海洋產業之間聯系
盡管區域內個別城市的海洋經濟總量已經比較可觀,產業開展也比較全面,但在各產業之間仍然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營運體系,由此形成的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和無度浪費現象已成為令各級管理部門苦惱的“阿喀琉斯之踵”。充分利用各海洋部門之間和海洋部門與陸域產業部門之間的關聯性,落實海陸統籌理念,出臺成建制產業園區規劃,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發揮相關行政和優惠政策的督導作用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
4.結合實際情況,科學規劃,量入為出,避免超前建設
環渤海區域內各市地緣上一衣帶水,但地質條件卻各有特點,每個地區適合發展的海洋產業自然不盡相同。在選擇主導產業時,除了根據自身基礎以及周邊地區競合情勢進行判斷之外,還應使眼光更具戰略性和前瞻性,既要充分考慮未來海洋產業的發展方向,又要極力避免盲目的強制性產業結構調整,盡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夯實產業基礎之條件下,逐步尋求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優化調整的合理有效方式。
[1]Rodrik Dani.Industrial Polic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R].CERP Discussion Papers 4767,2004.
[2]何廣順,王曉惠,朱凌.沿海區域經濟和產業布局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3]Rimmer P J.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Urban and Regional Transport Needs in Southeast Asia[J].Pacific View,1977,18:133-147.
[4]Slack B.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land Load Center[J].Professional Geographers,1990,4422(1):72-85.
[5]MD Shahidul Islam.Perspectives of the Coastal and Marine Fisheries of the Bay of Benga,Bangladesh [J].Ocean &Coastal Management,2003,46:763-796.
[6]M.Blanco et al.Towards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Use Offishery Resources: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J].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7,18:29-36.
[7]Seung-Jun Kwak,Seung-Hoon Yoo,Jeong-In Chang.The Role of the Maritime Industry in the Korean National Economy:An Input-output Analysis [J].Marine Policy,2005,29:371-383.
[8]于謹凱,于海楠,劉曙光.我國海洋經濟區產業布局模型及評價體系分析[J].產業經濟研究,2008,33(2):60-67.
[9]紀建悅,林則夫.環渤海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選擇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10]韓立民,都曉巖.海洋產業布局若干理論問題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7,2:1-4.
[11]張耀光,韓增林,劉鍇,等.遼寧省主導海洋產業的確定[J].資源科學,2009,31(12):2192-2200.
[12]吳殿廷,陳啟英,樓武林,等.區域發展與產業布局的耦合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0,29(4):1-5.
[13]孫才志,韓建,高揚.基于AHP-NRCA模型的環渤海地區海洋功能評價[J].經濟地理,2012,32(10):95-101.
[14]李健,滕欣.區域海洋戰略性主導產業選擇研究——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例[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12,14(4):313-318.
[15]郭顯光.改進的熵值法及其在經濟效益評價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8(12):98-102.
[16]Satty TL.How to Make a Decision: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0(48):9-26.
[17]Dempster AP.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Induced by a Multivalued Mapping[J].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1967,38(2):325-339.
[18]Dempster AP.Generalization of Bayesian Inference[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68:205-247.
[19]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 [J].The Manchester School,1965,33:99-123.
[20]朱堅真,吳壯.海洋產業經濟學導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1]韓立民,都曉巖.泛黃海地區海洋產業布局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2]蘇文金.福建海洋產業發展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23]晏維龍.海岸帶產業成長機理與經濟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24]范斐,孫才志.遼寧省海洋經濟與陸域經濟協同發展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2):59-63.
The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arine Industry in Bohai Sea Ring Area in the Context of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in Marine Economy
SUN Cai-zhi1,YANG Yu-di1,ZOU Wei2
(1.KRI-Center for Studies of Marine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2.Foreign language school,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Currently,the marin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and it also has been proposed explicitly in the report of CPC's 18th national congress that we should enhance our capacity for exploiting marine resources,develop the marine economy,protect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resolutely safeguard China's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and build China into a maritime power.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foundation,this article assessed the mar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ucture foundation of the 17 coastal cities in Bohai sea ring area by using the relevant datum from 2008 to 2010 and combining the subject and object weight sets with D-S Evidential Theory,and evaluat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marine industries by the NRCA model.Under the policy guidance of“The 12thFive - year Plan of Nation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and the referenc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ll districts,all marine industries have been distributed overall,reasonably and scientifically in this area.
marine industry distribution;Bohai sea ring area;D-S evidential theory;NRCA model
F207
A
1002-9753(2013)10-0083-13
2013-08-24
2013-10-1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12JJD190032);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L12AJL006)。
孫才志(1970-),男,山東煙臺人,遼寧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主要從事水資源經濟與區域經濟研究。
(本文責編:辛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