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平 徐冠軍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所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年齡方式將其劃分為青年組與老年組,每組患者各計60例。青年組中含男38例,女22例,年齡在18~35周歲范圍之內,平均年齡為(25.3±3.2)歲;老年組中含男34例,女26例,年齡在60~80周歲范圍之內,平均年齡為(70.2±2.8)歲。
1.2 方法 青年組60例患者以及老年組60例患者均經由胃鏡檢查方式判定為胃癌。針對以上患者胃癌臨床表現、發病部位以及組織病理這三項指標做詳細分析與對比。
1.3 統計學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實驗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經χ2檢驗并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胃癌臨床表現對比分析 青年組中胃癌臨床表現集中為腹痛,共 21例(35.00%)、腹水,共 31例(51.67%)。老年組胃癌臨床表現集中為上消化道出血,共28例(46.67%)、貧血,共24例(40.00%)。以上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如下表所示(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胃癌臨床表現對比數據示意表(例,%)
2.2 兩組患者胃癌腫瘤發病部位對比分析 青年組中胃癌臨床發病集中于胃竇部位,共46例(76.67%),老年組集中于胃底賁門部位,共49例(81.67%)。以上數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下表所示(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胃癌腫瘤發病部位對比數據示意表(例,%)
胃癌在我國有著極高的發病率,屬于惡性腫瘤[1]。各種年齡階層均有可能出現惡性腫瘤。但臨床實踐中一般認為45~59歲為胃癌高發年齡[2]。然而近幾年以來,青年人群中的胃癌發病率同樣有增加趨勢[3],應予以重視。
現階段有關青年人胃癌臨床特點比較一致性的看法在于:胃癌臨床早期癥狀不顯著,無明顯特異性[4]。臨床診治過程當中容易出現誤診或是漏診問題,而通過胃鏡檢查的方式能夠顯著降低此類問題。與此同時,青年人胃癌臨床診治過程當中普遍出現預后水平較差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①青年人特殊年齡階段特性使得青年人組織代謝相對于老年人而言更為旺盛,生物學行為惡性水平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5]。②青年人胃癌臨床確診時間較晚,導致治療時機有所延誤。其產生機理在于:在胃癌出血之后,青年人所表現出的貧血情況較少,與老年人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按照此種方式,在胃癌出血后,青年人所表現出的骨髓造血功能較強,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范圍內實現對血色素的可靠性恢復。然而臨床特征表現不夠顯著的貧血問題中,導致臨床實踐經驗不夠顯著的醫護人員在臨床診治過程當中放松了對于胃癌的警惕,從而導致就診時間有所推遲,無法確保后期根治的有效性。
通過本文以上分析,不難發現:青年人及老年人胃癌臨床對比在臨床表現以及發病部位方面具備顯著差異(P<0.05)。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結論:青年人及老年人胃癌臨床并不少見,臨床實踐中應通過應用胃鏡的方式提高對確診率,及時制定治療方案,確保患者生命安全。
[1] 荊曉岳,王建國,周兵,等.近10年豫北地區胃癌臨床流行病學特征.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0,17(1):29-33.
[2] 牛洪欣,徐忠法,石會勇,等.家族性胃癌臨床及病理特征分析.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09,12(11):968-970.
[3] 王玲,武希潤,王琦,等.以胃外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胃癌臨床誤診分析.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39(6):562-563.
[4] 馬繼民,崔杰,葉曉霞,等.CD44V6的表達與胃癌臨床及病理特征關系的研究.現代醫學,2007,35(5):375-377.
[5] 王光鋒,孫偉,尹相叢,等.NM23 h1在血清、胃癌組織中表達與胃癌臨床TNM分期的關系.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