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艷華
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手術操作技巧的不斷優化、麻醉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得剖宮產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然已有相關研究證實,剖宮產術后會并發諸多不良并發癥,對產婦的術后健康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并有學者指出剖宮產術后再次婦產科手術會增加手術難度和危險性,本次研究中出于對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婦產科手術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行子宮切除術患者按照有無剖宮產史進行了分組,并對比分析了各組手術情況,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行子宮切除術臨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86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在24~48歲,平均(32.6±12.7)歲,有剖宮產史者39例,上次剖宮產時距本次手術時間在2-6年時間之間,平均(4.1±0.7)年,無剖宮產史者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接受子宮全切除進行治療。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將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按照有、無剖宮產史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含有患者病例39例和47例,而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行子宮切除術過程中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粘連程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觀察指標。
1.2.2 手術方法 觀察組:對本組患者行子宮切除術時應沿原有手術瘢痕展開縱切口,而后對皮膚層瘢痕進行仔細修剪,逐層將腹壁各層予以切開,將腹腔打開,以腹式全子宮切除方法展開子宮切除治療。對照組:該組患者接受腹部小縱切口行子宮切除術治療。
1.3 腹腔粘連分級標準 0級:無粘連;Ⅰ級:切口同網膜之間存在單個簿且易分離的粘連,在分離過程中未發生出血癥狀;Ⅱ級:存在兩處Ⅰ級樣的粘連,粘連面積小于40%,在分離過程中存在明顯溢血現象;Ⅲ級:存在廣泛粘連,粘連面積超過60%,分離相對較為困難,會發生大量的出血;Ⅳ級:切口、腸管腹腔間發生緊密粘連,粘連面積超過70%,分離十分困難[1]。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相關數據資料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開腹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觀察指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進行表示,分別展開t檢驗和χ2檢驗,在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腹腔粘連程度比較 經統計得知,觀察組患者腹腔粘連分級為Ⅰ級者10例,Ⅱ級者24例,Ⅲ級者3例,Ⅳ級者2例,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術中與術后情況 經統計得知,觀察組患者開腹時間為(15.62±2.78)min、術中出血量為(319.24 ±32.19)ml、手術時間為(55.32±16.23)min、術后排氣時間為(24.12±4.76)h,以上各項觀察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腹腔粘連分級結果統計(例,%)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與術后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與術后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開腹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術后排氣時間(h)觀察組 39 15.62±2.78 319.24±32.19 55.32±16.23 24.1<0.05 <0.05 <0.05 <0.05 2±4.76對照組 47 2.03±0.21 89.24±19.57 41.33±8.96 13.65±2.53 P值-
2.3 術后并發癥 經統計得知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發生切口感染者3例,發生率為7.69%,對照組患者術后發生切口感染者1例,發生率為2.13%,顯然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高(P<0.05)。
目前在臨床上剖宮產術為婦產科常用的一種解決胎兒宮內窘迫、難產以及臀位等危險事件的有效手段,并且因近幾年醫療水平的提高,手術技巧以及麻醉技術的發展使得剖宮產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由剖宮產所引起的不良反應與危險事件的發生率也不斷增加,受到了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2]。
據相關研究證實,對于存在剖宮產史者再次接受婦產科手術過程中會因存在瘢痕,而導致腹腔粘連的發生,因此增加了手術的操作難度,使手術的危險性增加[3]。本次研究中對比分析了有剖宮產史患者和無剖宮產史患者在行子宮切除術時的術中與術后情況,結果發現,存在剖宮產史的觀察組患者腹腔粘連分級較對照組高;手術過程中開腹時間、手術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等均較對照組發生顯著延長;術中出血量也較對照組發生升高;觀察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以上結果充分證實,剖宮產會增加再次婦產科手術的操作難度和危險性,值得臨床應對其給予關注。
綜上所述,剖宮產會對再次婦產科手術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因此在今后的臨床婦科工作中,應熟練掌握剖宮產指征,充分了解剖宮產的適用范圍,盡量降低剖宮產率,降低由剖宮產帶來的諸多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婦產科患者的治療安全性。
[1] 劉佳英.剖宮產術后對再次剖宮產手術影響的兩種術式比較.中外健康文摘,2008,5(53):541-543.
[2] 葉鳳霞.剖宮產術對再次婦科手術的影響.中國醫藥指南,2008,6(13):192-193.
[3] 王華莉,楊會君,張小霞.剖宮產術對再次婦科手術的影響.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9,12(06):42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