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鳳
為了解某中學住校學生疥瘡及手足癬感染情況,加強住校學生對這兩種疾病的防治措施,筆者連續三年對該中學住校學生疥瘡及手足癬患病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該中學2008~2010年間入校的住校學生2126名,其中男生1131人,女生995人。
1.2 方法 在學生入校第1學年末時對住校生進行檢測。首先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問卷采用1人1表方式,對疑有疥瘡及手足癬的學生,進行皮膚望診,記錄該學生病損部位及病變特征。再根據病史及臨床體征確定患者檢查內容。疑為疥瘡患者采用針挑法挑破皮膚隧道,涂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疥螨。手足癬患者取皮屑直接涂片,亞急性水泡型癬癥患者挑取皰液顯微鏡檢查。若見分支菌絲和孢子,可確定癬癥診斷。
1.3 統計學分析 各組間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用χ2檢驗。
2.1 總感染情況(表1) 受檢的住校學生中,總感染人數144人,總感染率為6.77%。其中疥瘡感染人數43人,感染率2.02%;手足癬感染人數97人,感染率為4.56%;疥瘡與手足癬混合感染人數4人,感染率0.19%。
調查結果顯示:該校住校生疥瘡及手足癬感染率均偏高。由表1可以看出,各年級間兩種疾病感染率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這是由于2008級學生檢查后,學校對住校生采取了一些預防措施,上述兩種皮膚病的患病率有所降低,但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
2.2 男女間感染情況(表2) 男女生疥瘡感染率差異有顯著意義(χ2=5.54,P <0.01)。
男女生手足癬感染率差異有顯著意義(χ2=10.97,P<0.01)。

表1 某中學2008~2010級學生疥瘡及手足癬感染情況

表2 男女生疥瘡及手足癬感染情況
疥瘡是由疥螨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皮膚病[1]。疥螨是一種皮內寄生蟲,寄生于人體皮膚嫩薄處,引起皮膚刺癢,出現紅色小丘疹、水皰、膿皰等皮膚癥狀。手足癬是由淺部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這兩種病均是由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傳染性很強,在家人之間或宿舍中往往相互傳染,感染后均可引起患部皮膚瘙癢。患者搔抓可導致繼發感染。不僅影響學生學習和休息,也給身體健康帶來損害。
該校住校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學生年齡小,剛進入中學,普遍缺乏對傳染病的認識和防護意識;衛生知識缺乏,學校宿舍居住很擁擠,公共衛生設施不齊全。集體生活中,有些同學衛生習慣不好,同學之間,有的互換衣服、鞋襪,有的互用臉盆、毛巾、枕巾、被褥等生活用品。在感染后也不重視,不及時規范治療。這樣導致上述兩種疾病在學生之間的傳播。
另外,豫中平原夏季氣溫高、濕度大,足癬感染往往是夏季發作或加重,冬季氣候干燥時減輕或癥狀消失。而大多數男生愛運動,腳易出汗,又不注意勤洗鞋襪,又愛穿透氣性差的球鞋、運動膠鞋,使腳長期處于潮濕環境。女生的個人衛生稍好于男生。這些因素導致男生足癬患病率高于女士。
上述兩種疾病,易治愈但易重復感染。為保證學生身體健康,建議學校采取以下措施:
4.1 廣泛宣傳衛生知識,開展對常見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和督導,增強學生預防傳染病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2 進一步改善學生居住條件及公共衛生設施,強化學校的衛生管理。
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一個清潔、舒適的健康環境,更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1] 賈文祥.寄生蟲學與檢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