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
隨著剖宮產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剖宮產率逐年上升[1]。瘢痕子宮再次進腹手術也逐漸增加,本研究回顧性觀察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間85例剖宮產術后再次行剖宮產手術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不同剖宮產術式對術后再次進腹手術的影響,以分析不同手術方式的利弊。
1.1 一般資料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間我院共有85例因瘢痕子宮再次行剖宮產手術患者,其中55例首次手術為子宮下段剖宮產(腹部縱切口組),40例首次手術為新式剖宮產(腹部橫切口組)。首次手術距此次手術2~8年,孕婦年齡24~41歲,孕周35+4~42周,孕產次G7P2。兩組產婦在年齡、距前次手術間隔、孕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初次手術:腹部縱切口組為子宮下段剖宮產;腹部橫切口組為新式剖宮產,關腹前不縫合腹膜,但將腹直肌用可吸收線縫合1~2針。再次手術:兩組麻醉方式均采用蛛網膜下腔與硬膜外聯合阻滯,均沿原手術疤痕逐層切開腹壁各層,打開腹膜進腹手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總時間、開腹時間、開腹出血量、腹腔粘連狀況、術后并發癥(假性腸梗阻)及腹部切口愈合情況等。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再次手術,在手術總手術時間、開腹時間、腹腔粘連、假性腸梗阻及腹部切口愈合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開腹出血量及腹壁粘連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2。

表1 兩組手術時間、開腹時間及開腹出血量比較

表2 兩組腹腔粘連、假性腸梗阻及腹部切口愈合情況比較
新式剖宮產具有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腹部切口疤痕小的優點而受到患者的歡迎,但是新式剖宮產患者再次手術時,發現盆腹腔粘連嚴重,增加再次手術時間,手術難度加大。本研究中,與傳統子宮下段剖宮產組比較,新式剖宮產組總手術時間、開腹時間、腹腔粘連、假性腸梗阻均明顯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開腹出血量、腹壁粘連和手術疤痕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新式剖宮產不縫合腹膜有關,術中鈍性分離腹直肌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傷,胎兒娩出后,腹腔相對空虛,腹壁松弛,腹膜切口呈游離狀態,參差不齊,造成腹壁與腹膜、腹腔粘連[2]。術中分離組織多,損傷大,也容易誘發假性結腸梗阻[3]。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和部分重新組合家庭對生育的需求,再次剖宮產率有所上升,我們在選擇剖宮產術式時要考慮人們對再生育的要求。同時,我們認為在剖宮產術中應注意以下幾點[4]:①在行腹直肌鈍性分離時動作要輕柔,減輕損傷。②術中要防止血液、羊水或子宮內膜碎屑進入腹腔,減少刺激。③橫切口剖宮產手術要進行改良,應縫合腹膜,在復位后要對腹部進行加壓包扎,減少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減少再次手術時的弊端。
[1] 郝長宏.不同剖宮產術式盆腹腔及腹壁粘連情況的對比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1):775.
[2] 江世芳.不同剖宮產術式對再次手術的影響.中國醫藥科學,2011,1(20):62-63.
[3] 張敏燕.不同術式剖宮產術后再次進腹手術86例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09,4(21):68-69.
[4] 馬彥彥.不同術式剖宮產術后二次開腹手術時盆腹腔粘連情況比較.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