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悅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胸心外科,廣西南寧 530011
心胸外科手術是對許多疾病進行治療的重要手段,由于手術時間通常較長、對患造成的創傷較大,會對患者術后肺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再加上術后粘液分泌的紊亂以及清除發生障礙,因此非常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對患者的術后康復造成嚴重的阻礙,甚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本文選擇該院收治的心胸外科術后發生呼吸道感染的50例患者,對其感染因素和臨床的治療過程進行回顧性的分析總結,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在2009年3月—2011年7月間收治的采取心胸外科手術進行治療,術后發生呼吸道感染現象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齡均在14~70歲之間,平均年齡49.2歲。術前并發高血壓患者7例,肺氣腫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3例,并發其他病癥患者2例。全部患者在手術之前均對肺功能進行評估,對肺部疾病性質、發病程度以及病變的可逆性進行了解,對手術療效以及術后并發癥進行預測。
對該院收治的50例心胸外科術后發生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據其手術中使用的麻醉方式、手術方法、并發疾病、呼吸道感染的部位等因素進行分析,并對其臨床治療的效果進行總結。
1.2.1 手術方法 50例患者中有食道癌手術患者7例,肺癌手術患者21例,心臟手術患者8例,其他種類心胸疾病手術的患者14例。采取的麻醉方式均為氣管插管全麻。
1.2.2 診斷標準 根據衛生部發布的相關標準[1],呼吸道感染患者均符合以下特點:①手術后有寒戰、發熱現象,體溫最高達到41℃,且有喘憋胸悶、咳痰、胸痛、有黃色濁痰等癥狀,肺部聽診有濕啰音。②拍攝X線片顯示肺部發生浸潤性的病變。③患者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嗜中性粒細胞、白細胞的計數均有所增高。④對進行痰液培養之后均有致病菌。
1.2.3 呼吸道感染治療方法 患者癥狀包括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肺不張以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癥狀等。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選擇不同的抗生素來進行治療。革蘭陽性菌之中有較多的金黃色耐藥葡萄球菌,主要使用替考拉寧、復方磺胺、萬古霉素等進行治療;對于葡萄球菌感染主要使用萬古霉素和青霉素進行治療;對化膿性鏈球菌感染主要使用頭孢類進行治療。對革蘭陰性菌主要使用慶大霉素、丁胺卡那以及亞胺培南等治療;對真菌性的感染,使用抗真菌類的藥物進行治療。
1.2.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標準:患者體溫回復正常水準,咳喘等癥狀消失,X線片顯示肺部浸潤病變消失,肺部聽診中濕啰音消失,痰培養中致病菌消失。好轉標準:患者體溫回復正常標準,痰液有著顯著的減少,顏色變為白色,X線片顯示患者肺部浸潤性病變減輕。無效標準:由于患者自身病情較重,術后并發肺部感染,治療無效后死亡[2]。
該院心胸外科術后發生呼吸道感染的50例患者,其手術種類和呼吸道感染之間的關系如表1。全部50例患者中,并發肺炎患者28例,占56%;支氣管炎患者12例,占24%;肺不張患者2例,占4%;肺水腫患者1例,占2%,其它種類患者7例,占14%。經治療之后,治愈27例,占54%,好轉19例,占38%,無效4例,占8%。

表1 手術種類和呼吸道感染癥狀之間的關系
當前我國的醫院感染病癥中,最多的是獲得性的肺部感染,大約占全部感染的25%~40%,重癥監護病房其肺部感染率甚至能夠達到70%,在治療中使用呼吸機輔助治療的患者感染幾率更高。各研究結果顯示,進行心胸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均較高[3],其原因在于心胸外科手術通常持續時間較長、且手術范圍大,涉及內容較多,因此在術后并發呼吸道感染的機會較其他種類手術而言一般較多。本研究中肺癌手術導致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其比率明顯大于其他種類的手術,占全部患者的56%,說明手術中進行氣管切開的患者,其感染幾率明顯較沒有進行氣管切開的患者要高,這和齊慧等的分析結果有一定的相同。另外,心胸外科手術中進行氣管插管,會對呼吸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和刺激,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術后患者呼吸道的濕潤、溫度調節等生理功能受到損傷,長期吸入沒有濕化加溫的空氣,可能使支氣管的分泌物更加粘稠,使呼吸道的阻塞加重,導致肺部感染[4]。
為對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進行預防,應該在術前、術中、術后采取各種方法措施,減輕患者的手術應激和并發癥,加快術后康復的速度。首先,應該盡量減少誘發感染的危險因素,在術前準備階段中,醫師應該告知患者可能導致術后風險增加的因素,提前采取措施進行預防。患者入院后應該戒煙,寒冷的季節中注意保暖防寒,防止受涼導致呼吸道感染,避免皮膚以及口腔黏膜的破損,加強皮膚和口腔的衛生,對感染病灶進行積極的治理,在術前加強患者的飲食營養,保證患者能夠攝取豐富的維生素和足夠的熱量,加強機體抗感染能力和手術耐受力。其次,應該對患者進行咳嗽訓練的指導,一方面可以增加患者的吹氣訓練,使患者的肺部通氣量得到增加。另一方面術后患者由于其胸式呼吸受到限制,呼吸中以腹式呼吸為主,因此在術前應該對患者進行腹式呼吸的鍛煉。再次,做好術后的吸痰,在對患者進行吸痰時應該嚴格保證無菌化操作,操作人員帶手套,保證操作輕柔,避免對患者的呼吸道造成損傷。呼吸機管道以及吸痰管采用一次性消耗品,護理人員應該定期對進行叩背幫助排痰,霧化吸入抗真菌藥。叮囑患者經常進行深呼吸和咳嗽運動,對感染表現和征象進行嚴密的觀察。另外,在手術麻醉方法的選擇中,應該使用止痛、鎮靜、肌松的效果良好;對呼吸循環干擾較少;術中不良反射阻斷效果滿意;術后蘇醒速度較快;并發癥較少的麻醉方式。最后,對于發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應該對其病原微生物進行檢測,包括細菌以及病毒,在治療過程中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是關鍵所在,對患者氣道分泌物或者痰液進行病菌培養、并進行藥敏試驗,能夠對抗生素的選擇應用起到極大的幫助。對患者的感染狀態進行動態的監測,對患者體溫進行準確定時的測定和記錄,對肺部呼吸音進行監聽,對呼吸道的分泌物進行觀察,每日對患者血象進行監測,并且還應該禁止患有感冒癥狀的家屬、醫護人員接觸患者。如果病情允許,應該盡早對患者的胃管、氣管插管等進行拔出,盡量減少侵入性的操作。并每天進行2~3次口腔護理,能夠有效防止細菌下行[5]。
綜上所述,在心胸外科手術的術前、術中及術后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患者的手術應激和并發癥,對患者呼吸道感染進行早期控制,就能夠有效治療患者呼吸道感染癥狀,加速患者的術后康復。
[1] 陳曉冬,孫詮,丁悌.胸外科手術后肺部嚴重并發癥的治療體會[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0,21(6):421-422.
[2] 虞文魁,朱維銘.圍手術期肺部感染細菌學的變遷及對策[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19(2):176-177.
[3] 楊素蘭,楊會勤.開胸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J].醫藥論壇雜志,2010,20(17):115-116.
[4] 張雙林,李然,韋海濤,等.心胸外科疾病手術后獲得性肺炎的防治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8(7):753-755.
[5] 黃秀玲,袁貴芝,王雪珍.心胸外科術后患者ICU內肺部感染分析與護理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14(8):975-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