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昆 邱 暉
吉林市龍潭區江北鄉衛生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21
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引起的,其臨床癥狀主要為疼痛、發熱等,通常還會引發心力衰竭、休克等狀況,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了極大威脅。對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壓患者來說,西醫治療未見顯著效果。選取該院于2011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47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中25例設為治療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將其余22例患者設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治療效果,現總結如下。
選取該院于2011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47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對照組患者共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齡介于49~76歲,平均58.8歲;病程0.3~3.0年,平均1.69年。治療組25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48~74歲,平均59.2歲,病程0.5~3.2年,平均1.72年。47患者均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 > 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 > 0.05)。
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方法,治療組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具體為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保證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做好心電監護工作,并給予吸氧,口服阿司匹林、地高辛,不用其他正性肌力藥,患病第1 d的用藥劑量為300 mg,之后減為100 mg/d。同時根據患者病情選擇使用肌酐、三磷酸腺苷、維生素C等,血脂或者血粘度高的患者可依據病情選擇使用辛伐他汀、潘生丁、力平脂以及低分子肝素等;心絞痛患者服用單硝酸異山梨酯或消心痛;心動過緩患者可選用心寶丸或者山莨菪堿;有合并癥患者進行合并癥針對性用藥治療。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加用中藥辨證治療,圍繞活血化瘀、補氣養陰這一中心,對心氣血陰陽虧虛患者用川芎6~10 g、桂枝6~10 g、熟附子6~10 g、茯苓10~15 g、柴胡10~15 g、桔梗10~15 g、山藥10~15 g、當歸10~15 g、陳皮10~15 g、甘草15~20 g、山萸肉15~20 g、白術15~20 g、丹參20~30 g、黃芪30~90 g、五味子10~15 g、麥冬20~30 g、紅參粉3~6 g(沖服),其中熟附子需要先煎熬30 min,2次/d。1劑/d,20 d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之間間隔5 d;對于血壓較低或者存在休克癥狀的患者應適當進行補氣溫陽通絡,可添加適量黨參、干姜等;其中雙腿水腫嚴重的患者重用麥冬、黃芪,加葶藶子10~15 g、澤瀉10~15 g,炙甘草根據患者病情減量;對于心律過緩的患者應當增加肉桂2~3 g,對于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等患者應當適量進行補陰養氣,可增加玉竹10~15 g,黃精10~15 g;對于消化不良、納差的患者應當增加砂仁4~6 g;畏寒肢冷患者可加大熟附子與桂枝的藥量;胸悶、胸痛患者加用薤白與瓜萎皮。連續用藥6周為一個療程,期間詳細記錄患者的恢復狀況,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進行分析對比。
將患者的治療療效共劃分為四個等級,治愈:患者治療3周后血壓上升大于14/9kPa,心率每分鐘在60次以上,臨床心衰癥狀消失,停藥三個月心率、血壓穩定;顯效:停藥一個月后患者的血壓下降到12/8kPa左右,患者心率、血壓較穩定;有效:患者血壓有所回升,臨床心衰癥狀得到緩解,未達到顯效水平;無效:患者血壓無改善或降低,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惡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100%。
本次研究患者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為期6周的治療,治療組患者治愈7例(28.0%),顯效9例(36.0%),有效7例(28.0%),無效2例(8.0%),整體有效率達到了92.0%;對照組患者治愈3例(13.6%),顯效7例(31.8%),有效2例(9.1%),無效10例(45.5%),整體有效率為54.5%。治療組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P <0.01,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可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心力衰竭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一旦發病變化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極大威脅,因此減少心理衰竭的發病率是當前提高此類病癥的患者的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從西醫角度來說,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壞死而引起血流量不足,從而導致患者處于低血壓狀態的一種病癥。從中醫角度來說,心力衰竭合并長期低血壓屬于“心悸”、“虛勞”、“眩暈”范疇,心血虛則會引起血脈不暢,病人五臟與六腑均氣虛、血虛,致使血脈無力,腦竅失氧,以至于出現頭暈等癥狀。
本次研究中有25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辯證治療,川穹可以活血化瘀、解郁通絡;桂枝可以通脈溫經、助陽通氣;茯苓可以寧心安神;熟附子回陽救逆;桔梗補血補氣,溫通臟腑;丹參活血養血、祛瘀安神、清心止痛;黃芪可以增強病患免疫力,降壓利尿,保肝化瘀;白術益氣燥濕,溫和脾胃;麥冬清心潤肺、滋陰養津。諸藥配伍,具有補氣養血、益心養陰、化瘀通脈、溫經清竅、培陽固本之效,而根據病患不同病癥加減用藥,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用藥效果更為顯著,同時聯合西藥強心抗凝、降血脂、促進心肌代謝,效果滿意。本組研究中,通過對治療組患者給與中西藥合并治療,治愈7例,治愈率為28.0%,顯效9例,顯效率為36.0%,,效7例,有效率為28.0%,無效2例,無效率為8.0%,整體有效率為92.0%,而對照組的整體有效率僅為54.5%,在治愈率及顯效率方面也低于治療組。治療組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1),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總而言之,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診治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壓,用藥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并且不會引發其他嚴重的并發癥,治療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艷紅,王皞,世慧娜.生脈注射液治療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壓34例[J].中醫研究,2008,21(10):39-40.
[2] 侯湘嶺.芪藶強心膠囊聯合西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壓狀態46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10):1540-1541.
[3] 王接民,張帆.中西醫結合診治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壓狀態100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3):343-344.
[4] 熊明芳.心力衰竭合并緩慢型心房纖顫及繼發性低血壓病4例[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1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