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競
江蘇南通大學新區衛生科,江蘇南通 226019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帶給大學生的是更大的壓力和緊迫感。同時,現代的學生生活條件優越,耐挫折能力較差,造成了近年來大學生自殺、犯罪等不斷增長的主要原因。大多數發錯大學生都有一定的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疾病,這些普遍存在于大學生中,對他們的學習、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2010—2012三 年內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86例,其中男生48例,女生38例。臨床表現:失眠、健忘、心慌胸悶、頭痛、情緒不穩定等,經診斷抑郁癥28例;焦慮癥24例;強迫癥5例;恐懼癥18例;狂躁癥2例;其他9例。癥狀及診治如表1。

表1 86例患者癥狀及診治情況
診斷方法:臨床癥狀分析結合輔助檢查、測試。
治療方法:對話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
所有患者全部康復,治療效果良好。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首先,他們即將走向社會,但對社會卻不十分了解,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恐懼感。其次,大學生的生理發育已經成熟,可心里發育還不成熟,于是易鉆牛角尖、感情偏執。易受感情、社會、家庭等多方面影響,容易走極端。再次,面對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都很迷茫,不知所措。常表現出自卑、恐慌、煩躁等情緒。
心理疾病如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和控制,將會使學生的焦慮、抑郁、煩躁厭世等不良情緒加重,釀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如自殺,通過跳樓、喝藥等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又如傷害他人,如馬加爵案、藥家鑫案等都折射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亞健康狀態。如果他們有一個積極的、健康的、平和的心態這些事情就不會發生。因此,對大學生心理疾病的預防和診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很多大學生產生心理疾病后都不能自知,而且常常不重視疾病的發生與診治。第一,把抑郁癥當成打不起精神,多睡睡覺就好了,結果越睡頭越痛。隨著病情的加重就會有自殘行為或自殺的念頭。比如用頭撞墻不覺得痛、覺得很舒服。用刀片劃破手覺得有一種放松感、釋放感。這樣是很危險的。第二,把焦慮癥看作是反應不過來。面對發生的事或身邊的人有一種緊張感,一旦有個小小的失誤就覺得相當嚴重,表現的特別沮喪。第三,把強迫癥看成疑心病,反復思考自己做過的事,常覺得自己有問題,檢查一遍又一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此外還有把狂躁癥當脾氣不好等等。
心理疾病的癥狀雖有所區別,其治療區別不大。首先,對話治療。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在交流中注意語言的表達,盡可能溫和,向著患者的思路靠近,讓患者有一種被認可、被重視、被支持的感覺,慢慢的誘導患者走出精神的漩渦。其次,建議患者做適當的運動,不能老是悶在教室、自習室、宿舍等地方。多參加活動,如慢跑、跳舞、打拳等,依據患者自身喜愛選擇適當運動方式。再次,通過一些恰當的方法排泄怒火、壓抑等不良情緒。如做深呼吸,聽音樂,打太極拳,寫發怒日記等。引導學生將不良的情緒、感情發泄出來。此外,還可以多交給學生一些宣泄情感、調節心情的方法,如延遲發怒法,在想發怒的時候稍微的推遲一下時間,比如說推遲5s,并將發怒時間慢慢的延遲,那種容易發怒、失控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又如對著空曠的地方大喊,將心中的郁悶釋放出來等。這些方法不但對大學生的心理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而且還能有效的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
對于較嚴重的患者給予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抗抑郁藥物、鎮定藥物等。如在治療焦慮癥、抑郁癥時,常會用到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苯二氮卓類藥物(如利眠寧、奧沙西泮等);又如恐慌癥,常伴有抑郁癥,多見于大學生中發病。治療時要給予聯合用藥效果會比較好。比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聯合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強迫癥患者以SSRIs治療為佳。在藥物的配合治療下,心理疾病會漸漸康復,但治療過程中一定要讓患者放松心情,不能隨意用藥。必須確診后結合病情合理、按量、持續用藥,直到康復。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強、則中國強;他們智,則中國智。面對心理發育不成熟的大學生,我們要善于誘導,聯合家庭、學校、社會的力量及時的糾正學生的不良情緒,及時的排解他們心中的疑惑、恐懼等,耐心的聽他們傾訴、盡可能的在精神上給他們更多的支持。讓他們更健康、更精神的走向社會、為祖國服務。
[1] 高光華,李佳孝.一例大學生社交焦慮癥的整合方法治療個案報告.科技信息,2012(26):472-473.
[2] 曹曉燕.大學生抑郁癥的分析與治療方案.臨床和實驗醫學雜質,2007(1):167.
[3] 馬靜靜.大學生抑郁癥的影響因素和治療的研究現狀.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6):249-250.
[4] 薛莉彬,孫中秀.淺析當代大學生心理疾病[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3).
[5] 蘇曉波.心病治療三誤區[N].醫藥養生保健報,2008.
[6] 孟華.心理疾病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大地[N].中國中醫藥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