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蘇建

作 者: 賈扶棟,湯飛 著
出 版 社: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10月
工作之余,讀《責任比能力更重要》,感觸頗深。書中運用形象生動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故事,針對企業和公司對員工職業精神與價值觀念建設和實踐的需求,深刻地剖析了在企業和公司中“責任勝于能力”的行為準則。
責任到底是什么?責任就是做好你被賦予的任何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生活中飾演不同的角色,無論擔任何種職務,做什么樣的工作,都對他人負有責任,這是社會法則,是道德法則,也是心靈法則。從某種程度上說,對角色飾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對責任的完成。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責任是永恒的職業精神,責任就是對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升華。
對于每個人而言,只有選擇責任、承擔責任、堅守責任,才能真正增強內控力,成為對社會對企業有用的人。幾乎每一個優秀企業都非常強調責任的力量。在華為公司,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之一就是:“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我們公司最大的財富”。在IBM,每個人堅守和履行的價值觀念之一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永遠保持誠信的品德,永遠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在微軟,“責任”貫穿于員工們的全部行動。責任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
對于一名企業員工來說,責任就意味著忠于黨,忠于企業,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但客觀地說,我們履職盡責方面還存在不少與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一是激情不再。只愛崗不敬業,只講待遇不講工作。二是執行不力。工作做不到位,不注重細節,馬虎了事,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三是不敢擔責。遇事能躲則躲,能拖則拖,盡可能少干事或不干事,怕出事、怕擔責。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們企業的發展極為不利。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教育引導,營造愿意承擔責任、敢于承擔責任的環境,讓每個人都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堅守崗位,恪盡職守,勤奮敬業,扎實工作,把工作當事業干,努力干到最優最佳,那么我們的各項工作必將能夠大發展大繁榮。
責任勝于能力,不是說能力不重要,而是因為責任比能力更重要。能力可以讓人勝任工作,但是責任卻可以讓人創造奇跡。正如一本書中寫道:“如果你能真正釘好一枚紐扣,這應該比你縫制出一件粗制濫造的衣服更有價值”。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他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克服不足,持續改進工作。
責任勝于能力,不是說能力不重要,是因為責任感的缺失比能力不足的后果更嚴重。一顆道釘足以傾覆一列火車,一個煙頭足以毀掉一片森林,一次決策失誤可能給國家帶來百萬千萬的損失。責任勝于能力,是因為能力永遠承載于責任,責任心強,能力不足,可以通過加強學習,積極主動地工作使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而能力強,缺乏責任意識則使能力失去了用武之地。
時代呼喚責任,企業呼喚責任,家庭呼喚責任。愛默生說:“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于最高的位置。”科爾頓說:“人生中只有一種追求,一種至高無上的追求—就是對責任的追求。”
如果我們能把責任和擔當作為生命和事業的主題,我相信,我們都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